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416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配置器本体,设有可视观察窗,所述可视观察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比浊管和第二比浊管;菌液储存腔,包括上腔口和下腔口,所述上腔口向上穿出配置器本体,所述下腔口向下穿出配置器本体;腔盖,与菌液储存腔的上腔口可拆卸连接;定量腔,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菌液储存腔的下腔口连接,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下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放液阀;涂片板,与定量腔的下端连接,所述涂片板设有与定量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定量腔的下端与涂片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放液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且制得的革兰染色质控片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
本技术涉及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
技术介绍
按照规范要求,微生物室使用的革兰染液需要每周做质控,以保证染色液的正常使用和试验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目前革兰染色质控片的制备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用一次性棉签或者接种环挑取平板上菌落(革兰染液阴性的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和革兰染色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次加入高压后的生理盐水,调成约2麦氏浊度的菌悬液;2、用滴管吸取悬液滴到玻片上,涂成约2CM*2CM宽度的菌膜,自然晾干,得到革兰染色质控片。在革兰染色质控片的制备过程中,操作步骤比较复杂,工作人员制备一个质控片就要配制一次菌悬液,菌悬液需要经过比浊仪的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涂片;而在涂片过程中,需要用接种环等将菌悬液在玻片上反复涂抹至一定面积及厚度的菌膜,涂片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步骤操作是否能够成功,涂片的成功有赖于操作者熟练的操作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目前的方法制备革兰染色质控片还存在操作较为繁琐、制备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对工作人员操作技术熟练程度有很高的要求、配制玻片质控效果不理想,影响观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本技术是根据革兰染色质控片的制备过程进行设置,在使用时能够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要求不高,且制得的革兰染色质控片效果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包括:配置器本体,内部设有由上而下的中空区;所述对应于中空区位置设有可视观察窗,所述可视观察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比浊管和第二比浊管;菌液储存腔,设置于配置器本体的中空区内,所述菌液储存腔包括上腔口和下腔口,所述上腔口向上穿出配置器本体,所述下腔口向下穿出配置器本体;腔盖,与菌液储存腔的上腔口可拆卸连接;定量腔,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菌液储存腔的下腔口连接,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下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放液阀;所述定量腔上端部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定量腔连通,所述通气管的管口高于第一放液阀;涂片板,与定量腔的下端连接,所述涂片板设有与定量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定量腔的下端与涂片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放液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比浊管为1.5麦氏浊度标准管,所述第二比浊管为2.0麦氏浊度标准管。调配的菌悬液只需在可视观察窗中与两个比浊管进行对比即可确定能否进行涂片。进一步的,所述腔盖为与菌液储存腔的上腔口相匹配的扣合式盖子。扣合式的盖子操作起来更方便,在需要盖上腔盖时直接将盖子扣合在上腔口即可,取下时直接拔出。进一步的,所述配置器本体包括上部的圆筒和下部的锥筒,所述圆筒与锥筒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液阀和第二放液阀均为球阀或蝶阀。进一步的,所述通气管的管口比第一放液阀高2-5cm。该设置能够更好的使菌悬液从定量腔中滴出进行涂片。进一步的,所述涂片板为长宽2cm×2cm的薄片,所述涂片板的通孔与定量腔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轴线。涂片板的长宽设置为涂膜的尺寸,涂片时就不需要再额外控制涂覆的膜的尺寸,更节约操作时间,且涂膜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涂片板为聚氯乙烯材质的厚度为1-3mm薄片。聚氯乙烯薄片能够更好的与玻片配合,涂片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菌液储存腔的体积为定量腔的体积的3-5倍。这样的设计就可实现调配一次菌液能够做出多个质控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配置器本体设置有透明可视的观察窗,其两侧分别设置不同的比浊管,通过观察窗可观察菌悬液状态,当菌液浓度在两个比浊管之间时,即可进行涂片,不需要再使用比浊仪进行测试,操作十分方便。本技术还设置定量腔,能够对每次涂片的菌液量进行设置,避免涂片时加量过大或过小或需要反复滴加。本技术还在底部设置涂片板,在操作时只需放出定量腔中的菌液于玻片上,然后用涂片板上一压,即可制成2cm*2cm宽度膜,操作十分方便,并且涂片效果好,工作人员不需要熟练的涂片经验,可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记:1-配置器本体;2-菌液储存腔;3-腔盖;4-第一比浊管;5-第二比浊管;6-可视观察窗;7-第一放液阀;8-第二放液阀;9-定量腔;10-通气管;11-涂片板;1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未详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如图1所示,包括:配置器本体1,所述配置器本体1包括上部的圆筒和下部的锥筒,所述圆筒与锥筒一体成型。所述配置器本体1的内部设有由上而下贯穿的中空区;所述对应于中空区位置设有可视观察窗6,所述可视观察窗6的右侧设有第一比浊管4,所述可视观察窗6的左侧设有第二比浊管5;所述比浊管的设置可选择在配置器本体1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相匹配的凹槽,比浊管固定设置于凹槽内。所述第一比浊管4为1.5麦氏浊度标准管,所述第二比浊管5为2.0麦氏浊度标准管,上述麦氏浊度标准管均为商品化的标准管。菌液储存腔2,为透明的中空圆柱体型,设置于配置器本体1的中空区内,所述菌液储存腔2包括上腔口和下腔口,所述上腔口向上穿出配置器本体1,所述下腔口向下穿出配置器本体1;所述中空区与菌液储存腔2相匹配,使菌液储存腔2固定于中空区内。腔盖3,与菌液储存腔2的上腔口可拆卸连接;所述腔盖3可选择为与菌液储存腔2的上腔口相匹配的扣合式盖子,腔盖3通过扣合套设于上腔口上。定量腔9,所述定量腔9设置为透明可视的圆柱形腔体,这样更容易观察定量腔9内的菌液状态。所述定量腔9的上端与菌液储存腔2的下腔口连接,所述定量腔9的上端与下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放液阀7;所述第一放液阀7可选择为球阀或蝶阀或其他任意适用的阀门;通过第一放液阀7的开合能够控制菌液储存腔2的菌液进入定量腔9内。所述定量腔9上端部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通气管10,所述通气管10与定量腔9连通,所述通气管10的管口比第一放液阀7高2-5cm。通气管10的设置是为了保持定量腔9内的大气压与腔外的气压一致,从而使菌液更易从定量腔9中下放滴到玻片上进行涂片。所述通气管10的管口处可设置管帽,在将菌液滴至玻片进行涂片时拔去管帽即可。涂片板11,与定量腔9的下端连接,所述涂片板11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与定量腔9连通;所述定量腔9下端与涂片板1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放液阀8。所述第二放液阀8可选择为球阀或蝶阀或其他任意适用的阀门;通过打开第二放液阀8能够将定量腔9的菌液下放至玻片上进行涂片。所述涂片板11为长×宽=2cm×2cm的薄片,所述涂片板11的通孔12与定量腔9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轴线,这样能更好的将定量腔9中的菌液通过通孔12滴到玻片上进行涂片。所述涂片板11为聚氯乙烯材质的厚度为1-3mm薄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配置器本体,内部设有由上而下的中空区;对应于中空区位置设有可视观察窗,所述可视观察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比浊管和第二比浊管;/n菌液储存腔,设置于配置器本体的中空区内,所述菌液储存腔包括上腔口和下腔口,所述上腔口向上穿出配置器本体;/n腔盖,与菌液储存腔的上腔口可拆卸连接;/n定量腔,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菌液储存腔的下腔口连接,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下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放液阀;所述定量腔上端部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定量腔连通,所述通气管的管口高于第一放液阀;/n涂片板,与定量腔的下端连接,所述涂片板设有与定量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定量腔的下端与涂片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放液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器本体,内部设有由上而下的中空区;对应于中空区位置设有可视观察窗,所述可视观察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比浊管和第二比浊管;
菌液储存腔,设置于配置器本体的中空区内,所述菌液储存腔包括上腔口和下腔口,所述上腔口向上穿出配置器本体;
腔盖,与菌液储存腔的上腔口可拆卸连接;
定量腔,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菌液储存腔的下腔口连接,所述定量腔的上端与下腔口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放液阀;所述定量腔上端部的侧壁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定量腔连通,所述通气管的管口高于第一放液阀;
涂片板,与定量腔的下端连接,所述涂片板设有与定量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定量腔的下端与涂片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放液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革兰染色质控片配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浊管为1.5麦氏浊度标准管,所述第二比浊管为2.0麦氏浊度标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刘志华卢旭妹刘长宁韦桂喜陈玉邓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