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415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属于沥青检测技术领域,以解决毛细管粘度计注入沥青时不容易准确控制在刻度线上且费时费力的问题。装置包括后架体、前架体,后架体和前架体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部连接;后架体为阶梯状,后架体顶部倾斜设有第三反射镜,后架体下部阶梯处倾斜设有第一反射镜;前架体上部设有第二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在水平方向与第三反射镜平行设置,第二反射镜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镜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实现一人单独有效、快速的完成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和试验,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
本技术属于沥青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动力粘度是沥青性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反映的是道路沥青高温抵抗永久变形能力的一项重要参数,其主要测试方法有两种,分别是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法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而利用真空减压毛细管法测试粘稠石油沥青的动力粘度是沥青技术要求的关键试验,且国际上对60℃粘度分级基本统一采用的是真空减压毛细管法。目前,我国现行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对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规定在试样制备前须将洗涤干净、干燥的真空毛细管粘度计置于135℃±5℃环境中加热30min,待加热完成后将热沥青自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粘度计,要求沥青在注入时不能粘到管壁,且制备的试样液面要满足E标线±2mm之内,再将装好试样的毛细管粘度计再次置于135℃±5℃环境中保温10min±2min,之后进行动力粘度测试。现有技术中,试验要求采用三支不同的毛细管粘度计进行平行试验,需要多人配合向毛细管粘度计中注入沥青,且要保证毛细管粘度计摆放竖直,以免粘到管壁,多人配合中由于操作者的反应时间不固定,观察者说停之后,操作者的操作需要反应后再停止动作,极易发生沥青试样注入过多或者不足,注入不足时,还能补加,但是注入过多时,只能更换毛细管粘度计重新注样,使得制备试样的合格率很低。因此在进行沥青动力粘度试验时,制样环节通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在试验过程中毛细管粘度计要在试样制备区、恒温干燥箱、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器之间来回移动,易导致毛细管粘度计发生倾斜使其中的沥青流出,三支毛细管粘度计固定不够牢固时,易相互碰撞摔碎,导致试验事故,以上因素,都是影响试验效率的原因,且使得试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如上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以解决毛细管粘度计注入沥青时不容易准确控制在刻度线上且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包括后架体、前架体,后架体和前架体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部连接;后架体为阶梯状,后架体顶部倾斜设有第三反射镜,后架体下部阶梯处倾斜设有第一反射镜;前架体上部设有第二反射镜,第二反射镜在水平方向与第三反射镜平行设置,第二反射镜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镜平行设置;前架体上竖直的活动安装有毛细管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装料管的刻度线E位于第一反射镜的竖直高度内。进一步的,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均与水平面呈45°夹角。进一步的,前架体为阶梯状,前架体的阶梯处设有上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有三个上开口部,上开口部与毛细管粘度计上部形状相适配,前架体下部设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上设有三个下开口部,下开口部与毛细管粘度计底部形状相适配,上开口部与下开口部位置成组且互相对应。进一步的,毛细管粘度计穿过上开口部与下开口部。进一步的,上固定板距前架体底部165mm-175mm。进一步的,下固定板距前架体底部20mm-25mm。进一步的,连接部距前架体和后架体底部120mm-13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利用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反射镜组成的“潜望镜”系统,配合竖直的安装在前架体上的毛细管粘度计,以及兼具连接功能和方便移动的把手功能的连接部,实现了一人单独制样,利用第三反射镜反射来的毛细管粘度计E刻度线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加入试样的量,实时观察,实时加入沥青制样,从根源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制样时注入量不易控制、移动中因为晃动导致的沥青试样沾壁、甚至倾斜流出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制样的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降低了试验的危险性。(2)前架体上对应设置的三组上开口部和下开口部,用来固定毛细管粘度计,使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竖直稳定的位于前架体上,避免操作中在试样制备区、恒温干燥箱、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器之间来回移动中毛细管粘度计互相碰撞带来的试验风险,或者某一支毛细管粘度计倾斜带来的试验误差。(3)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但是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试验人员的制样成功率低下的问题,可实现一人单独有效、快速的完成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和试验,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毛细管粘度计的主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后架体;2、前架体;21、上固定板;22、上开口部;23、下固定板;24、下开口部;3、连接部;4、第一反射镜;5、第二反射镜;6、第三反射镜;7、毛细管粘度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包括后架体1、前架体2,后架体1和前架体2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部3连接;后架体1和前架体2之间形成观察通道,在制作时,后架体1、前架体2、连接部3均由厚度为2mm-4mm的耐高温不锈钢焊接而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也可采用其它的耐高温材料制成,只要材料坚固耐用即可;连接部3距前架体2和后架体1底部的间距控制在120mm-130mm之间。后架体1为阶梯状,后架体1顶部倾斜设有第三反射镜6,后架体1下部阶梯处倾斜设有第一反射镜4;前架体2上部设有第二反射镜5,第二反射镜5在水平方向与第三反射镜6平行设置,第二反射镜5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镜4平行设置;第一反射镜4、第二反射镜5、第三反射镜6均与水平面呈45°夹角。在制作时,各个反射镜的固定采用镶嵌的方式将不锈钢板沿厚度方向做成镜片压边,将反射镜片镶嵌于其中。前架体2上竖直的活动安装有毛细管粘度计7,毛细管粘度计7的刻度线E位于第一反射镜4的竖直高度内,以确保从第三反射镜6中可以观察到刻度线E附近沥青试样的实时状态。具体的参照图3,前架体2为阶梯状,前架体2的阶梯处设有上固定板21,上固定板21距前架体2底部的距离控制在165mm-175mm之间,上固定板21上设有三个上开口部22,上开口部22与毛细管粘度计7上部形状相适配;前架体2下部设有下固定板23,下固定板23距前架体2底部的距离控制在20mm-25mm之间,下固定板23上设有三个下开口部24,下开口部24与毛细管粘度计7底部形状相适配,上开口部22与下开口部24位置成组且互相对应,每个毛细管粘度计7穿过对应的那组上开口部22与下开口部24。在进行沥青动力粘度试验前,将三支洁净、干燥的毛细管粘度计7插入前架体2,具体是毛细管粘度计7穿过上开口部22,底部落在下开口部24上,确保毛细管粘度计7处于完全竖直状态,通过连接部3将其放置于135℃±5℃恒温干燥箱中加热30min。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架体(1)、前架体(2),所述后架体(1)和前架体(2)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部(3)连接;所述后架体(1)为阶梯状,所述后架体(1)顶部倾斜设有第三反射镜(6),所述后架体(1)下部阶梯处倾斜设有第一反射镜(4);所述前架体(2)上部设有第二反射镜(5),所述第二反射镜(5)在水平方向与第三反射镜(6)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5)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镜(4)平行设置;所述前架体(2)上竖直的活动安装有毛细管粘度计(7),所述毛细管粘度计(7)的刻度线E位于第一反射镜(4)的竖直高度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架体(1)、前架体(2),所述后架体(1)和前架体(2)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部(3)连接;所述后架体(1)为阶梯状,所述后架体(1)顶部倾斜设有第三反射镜(6),所述后架体(1)下部阶梯处倾斜设有第一反射镜(4);所述前架体(2)上部设有第二反射镜(5),所述第二反射镜(5)在水平方向与第三反射镜(6)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反射镜(5)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一反射镜(4)平行设置;所述前架体(2)上竖直的活动安装有毛细管粘度计(7),所述毛细管粘度计(7)的刻度线E位于第一反射镜(4)的竖直高度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4)、第二反射镜(5)、第三反射镜(6)均与水平面呈45°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沥青动力粘度试验的制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体(2)为阶梯状,所述前架体(2)的阶梯处设有上固定板(21),所述上固定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朱宗月张岩韩亚慧李同同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