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36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包括:机架;传感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以及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后方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竖直移动;其中,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安装架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对一对减振器进行同轴性差异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要求愈来愈高,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是汽车发展的方向和永恒主题,特别是在我国交通事故日益增多、能源日益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尤为重要。电子化、智能化、电动化、可再生化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减振器是为加速车架与车身震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减振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振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他机件的寿命,因此对减振器性能的检测至关重要。对于前悬架或后悬架两侧的减振器,其工作性能的差异会影响悬架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当差异化达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将两侧的减振器同时换掉。所以,对于同轴减振器性能的检测关系到汽车行驶平顺性及安全性。对同轴减振器性能的检测一般只能先单只进行独立检测,之后再检测另一只,本结构增加检测工位,可以一次性完成同轴减振器性能的检测,检测效率得到提高,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能够同时对一组减振器进行同轴性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传感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以及<br>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后方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竖直移动;其中,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安装架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优选的是,所述传感器机构包括:框架,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上板和下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部和下部;一对导柱,其设置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以及滑动座,其可滑动地架设在所述导柱之间,用于与所述上板配合并承托待检测的减振器;一对上限位开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上端进行限位;一对下限位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左部和右部,并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开槽同轴,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下端进行限位;调整机构,其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沿轴向移动;其中,在所述上限位开槽和下限位孔处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用于固定对待检测的减振器。优选的是,所述滑动座包括:导柱孔,其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左端和右端,供所述导柱穿过;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中部,位于所述滑动座的下端面,用于与所述调整机构连接。优选的是,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示功压盖,其上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上限位开槽相匹配,下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周缘;示功压盖滑动座,其上部设有与所述周缘相匹配的安装槽,用于将所述示功压盖固定在上板上;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示功压盖滑动座上设有轴向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待测减振器上端相匹配;其中,在所述示功压盖、示功压盖滑动座上设有轴向的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贯通孔相连通。优选的是,所述下连接件包括;突出部,其与所述下限位孔相匹配;限位部,其设置在突出部的上方,限位部的下端面与所述滑动座相抵接上部与待检测减振器连接。优选的是,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螺孔,其设置在所述下板的中心;丝杠,其穿过所述下板并与所述螺孔相匹配,前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手轮,其设置在所述丝杠的下端,用于带动丝杠旋转;推力球轴承,其设置在所述丝杠与连接部之间,用于将所述丝杠与滑动座连接;油缸,其设置在所述下板下方,用于固定所述丝杠,防止丝杠旋转。优选的是,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下部设有接头,所述接头与待测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相匹配。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传感器机构的后方,用于输出旋转动力;传动轴,其前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主轴,其与所述传动轴的末端连接;调节丝杠,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主轴的末端;偏心块,其通过所述调节丝杠与驱动主轴连接;连杆,其与所述偏心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连杆下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对一组减振器进行同轴性实验。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技术中滑动座的剖视图;图3是技术中示功压盖的剖视图;图4是技术中示功压盖的俯视图;图5是技术中示功压盖滑动座的剖视图;图6是技术中示功压盖滑动座的俯视图;图7是技术中下连接件的示意图;图8是技术中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实现形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架110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钢架结构,用于支持和固定传感器机构120、安装架130和驱动机构14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机架110由不锈钢焊接而成。传感器机构120设置在所述机架110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作为一种优选,在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下部设有接头121,所述接头121与待测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相匹配。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所述接头上方设有拉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阻尼力。安装架130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120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在所述安装架130上设有滑动座135,所述滑动座135与安装架130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安装架130包括:框架131与所述驱动机构140传动连接;上板132和下板133、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131的上部和下部;一对导柱134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132和下板133之间;滑动座135可滑动地架设在所述导柱之间,用于与所述上板配合并承托待检测的减振器;一对上限位开槽132a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132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上端进行限位;一对下限位孔135a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座135的左部和右部,并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同轴,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下端进行限位;调整机构136,其与所述滑动座135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沿轴向移动;其中,在所述上限位开槽132a和下限位孔135a处分别设有上连接件137和下连接件138,用于固定对待检测的减振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上连接件137包括:示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架;/n传感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以及/n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n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后方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竖直移动;/n其中,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安装架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传感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待检测减振器的活塞杆的阻尼力;以及
安装架,其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机构的正下方,用于固定待检测减振器;
驱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后方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架竖直移动;
其中,在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安装架的上部相配合能够夹持一对待检测的减振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机构包括:
框架,其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上板和下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上部和下部;
一对导柱,其设置在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以及
滑动座,其可滑动地架设在所述导柱之间,用于与所述上板配合并承托待检测的减振器;
一对上限位开槽,其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板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上端进行限位;
一对下限位孔,其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左部和右部,并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开槽同轴,用于对待检测减振器的下端进行限位;
调整机构,其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座沿轴向移动;
其中,在所述上限位开槽和下限位孔处分别设有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用于固定对待检测的减振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包括:
导柱孔,其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左端和右端,供所述导柱穿过;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滑动座的中部,位于所述滑动座的下端面,用于与所述调整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减振器性能差异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
示功压盖,其上部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上限位开槽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子卿孙晓帮张艺骞赵静婉朱俊龙李同航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