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20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气化器,涉及液化天然气和工业气体行业低温液体气化的技术领域。新型气化器通过两边设有换热管间距较大的换热管,实现两侧液态换热介质的灌入,使得原先只能一边进行进液的传统气化器实现了两端进液,进而使得过冷段在气化器的两侧,倍化了进液段空气与翅片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也弱化了每个面的结冰程度,同时使得气化器两边同时结冰,使得气化器本身的受力由单面较重变为两边同时受力,均衡了支座和地基的受力,保证了气化器的稳定性。同时因为出气端的换热管正常不会结霜结冰,所以缩小气体升温段的换热管间距使得整个新型气化器的占地面积保持不变,同时还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气化器
本技术涉及液化天然气和工业气体行业低温液体气化的
,尤其涉及新型气化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化器均是采用换热管在支撑架上均布设置的安装方式,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进液段的换热管由于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来进行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使得进液段的换热管周边会凝结大量的冰块,相邻换热管之间的冰块会逐渐搭桥从而使得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或者完全没有间隙,进而导致进液段的换热管之间没有空气的流通,因此降低了此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同时因为现在的气化器均是在气化器一侧通入液态介质,从气化器另一端得到气态介质,从而使得过冷段一般都处于气化器的一侧,当过冷段结冰后,过冷段的整体质量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整个气化器的重力分布不均匀,过冷段的质量过大对于过冷段部分下方的的支座的压力随之增大,对过冷段的地基也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得地基和支座都容易受损,甚至产生地脚螺栓拉断,进而使得气化器的工作水平度发生改变,很容易发生气化器水平角度改变和倾斜,甚至引起设备倒塌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新型气化器,解决了进液段换热管之间易形成结冰搭桥,导致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新型气化器,包括支撑架、至少八排换热管、连接管和支座,换热管竖直安装在支撑架上,支座安装在支撑架下方并与支撑架连接,连接管连接两个互不相邻的换热管,支撑架两侧的六排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大于支撑架中间的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支撑架两侧的六排换热管为八翅管,支撑架中间的换热管为十二翅管,支撑架两侧下方还设有进液口,支撑架中间下方设有出气口,进液口与支撑架两侧的八翅管连接,出气口与支撑架中间的十二翅管连接。通过支撑架两侧的多根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大于支撑架中间的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使得进液段的换热管间距能够加大,同时可以缩小气化升温段的换热管间距,这样使得进液段的换热管之间很难形成结冰搭桥的现象,保证了进液段和气化段的换热管之间一直存在空气流通,保证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同时通过两边设有换热管间距较大的换热管,实现两侧液态换热介质的灌入,使得原先只能一边进行进液的传统气化器实现了两端进液,进而使得过冷段为气化器的两侧,倍化了进液段与空气接触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也弱化了每个面的结冰程度,同时使得气化器两边同时结冰,使得气化器本身的受力由单面较重变为两边较重,均衡了支座和地基的受力,保证了气化器的稳定性。同时因为出气端换热时换热管不会结霜结冰,所以缩小气化升温段的换热管间距使得整个新型气化器的占地面积保持不变,同时还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再者通过八翅管作为过冷段和气化段的换热管,相比于十二翅的换热管虽然每米的换热面积减小,但是也避免了空气中的水分依附换热面快速结冰,从而避免了过冷段和气化段的结冰结霜严重的情况,通过十二翅管作为低温气体升温段的换热管,相比于八翅管换热更快,但是因为低温气体升温段本就不易结冰结霜,所以在避免结冰结霜的同时使得气体快速升温,提高了换热效率。特别地,八翅管均布在支撑架两侧。进一步地,新型气化器还包括避雷带,避雷带设置在新型气化器顶端。通过避雷带的设置,保证了新型气化器在工作时候避免遭受雷电电击,从而避免发生爆炸或者铝管破裂。特别的,支座为直角梯形状,支座的直角梯形上底与地面抵接,支座的直角梯形的下底与支撑架连接,支座的直角梯形的直角边临近支撑架的边界。通过直角梯形状的支座代替原先直条状的支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支座之间的距离,使得气化器整体稳定性提高,从而便于控制支座之间地脚孔的尺寸,方便了安装时候地脚螺栓可以预埋,减少了客户现场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避免原先结构在二次灌浆后水泥没有完全凝固前导致的设备倒塌风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通过支撑架两侧的多根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大于支撑架中间的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使得进液段的换热管间距能够加大,同时可以缩小气化升温段的换热管间距,这样使得进液段的换热管之间很难形成结冰搭桥的现象,保证了进液段和气化段的换热管之间一直存在空气流通,保证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同时通过两边设有换热管间距较大的换热管,实现两侧液态换热介质的灌入,使得原先只能一边进行进液的传统气化器实现了两端进液,进而使得过冷段为气化器的两侧,倍化了进液段与空气接触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也弱化了每个面的结冰程度,同时使得气化器两边同时结冰,使得气化器本身的受力由单面较重变为两边较重,均衡了支座和地基的受力,保证了气化器的稳定性。同时因为出气端换热时不会结霜结冰,所以缩小气化升温段的换热管间距使得整个新型气化器的占地面积保持不变,同时还大大提升了换热效率。再者通过八翅管作为过冷段和气化段的换热管,相比于十二翅的换热管虽然换热面减小,但是也避免了空气中的水分依附换热面快速结冰,从而避免了过冷段和气化段的结冰结霜严重的情况,通过十二翅管作为低温气体升温段的换热管,相比于八翅管换热更快,但是因为低温气体升温段本就不易结冰结霜,所以在避免结冰结霜的同时使得气体快速升温,提高了换热效率。然后,通过避雷带的设置,保证了新型气化器在工作时候避免遭受雷电电击,从而避免发生爆炸或者铝管破裂。最后,通过直角梯形状的支座代替原先直条状的支座,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支座之间的距离,使得气化器整体稳定性提高,从而便于控制支座之间地脚孔的尺寸,方便了安装时候地脚螺栓可以预埋,减少了客户现场安装时间,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也避免原先结构在二次灌浆后水泥没有完全凝固前导致的设备倒塌风险。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与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气化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流体介质的流向图。附图标记:1支撑架、2换热管、3连接管、4支座、5进液口、6出气口、7避雷带、8八翅管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现有的气化器均是采用换热管在支撑架上均布设置的安装方式,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进液段的换热管由于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来进行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使得进液段的换热管周边会凝结大量的冰块,相邻换热管之间的冰块会逐渐搭桥从而使得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大大减小或者完全没有间隙,进而导致进液段的换热管之间没有空气的流通,因此降低了此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同时因为现在的气化器均是在气化器一侧通入液态介质,从气化器另一端得到气态介质,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至少八排换热管、连接管和支座,所述换热管竖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连接管连接两个互不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八根所述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架中间的所述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六排所述换热管为八翅管,所述支撑架中间的所述换热管为十二翅管,所述支撑架两侧下方还设有进液口,所述支撑架中间下方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所述八翅管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支撑架中间的十二翅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至少八排换热管、连接管和支座,所述换热管竖直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座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连接管连接两个互不相邻的所述换热管,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八根所述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支撑架中间的所述换热管两两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架两侧的六排所述换热管为八翅管,所述支撑架中间的所述换热管为十二翅管,所述支撑架两侧下方还设有进液口,所述支撑架中间下方设有出气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所述八翅管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