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88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包括阀体,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游闸阀、下游闸阀,阀体内依次安装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上游闸阀与进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一压力腔,进水止回阀与出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二压力腔,出水止回阀与下游闸阀之间为第三压力腔,第二压力腔设有泄水阀部件,第一压力腔的出口处设有进水止回阀阀瓣,进水止回阀阀瓣连接于阀瓣安装臂,进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连接于安装在阀体的第一转轴;第二压力腔的出口处设有出水止回阀阀瓣,出水止回阀阀瓣连接于出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出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连接于安装在阀体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设有弹簧。该产品既能防止流体介质倒流,也能使压力损失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压损倒流防止器
本技术涉及泵阀
,尤其涉及一种无压损倒流防止器。
技术介绍
倒流防止器是一种采用止回部件组成的可防止给水管道水流倒流的装置。传统倒流防止器存在流体经过止回阀后压力损失较大的弊端,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倒流防止器有三个压力腔,每个压力腔都需要设置一个检测口,目的是通过检测各压力腔的压力值来判断倒流防止器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既能防止流体介质倒流,也能使压力损失较小。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游闸阀(2)、下游闸阀(8),所述阀体内依次安装有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所述上游闸阀与进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一压力腔,所述进水止回阀与出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二压力腔,所述出水止回阀与下游闸阀之间为第三压力腔,所述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第三压力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测压孔、第二测压孔、第三测压孔,所述第二压力腔下部设置有泄水阀部件,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出口处设置有进水止回阀阀瓣,所述进水止回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游闸阀(2)、下游闸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依次安装有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所述上游闸阀与进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一压力腔,所述进水止回阀与出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二压力腔,所述出水止回阀与下游闸阀之间为第三压力腔,所述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第三压力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测压孔、第二测压孔、第三测压孔,所述第二压力腔下部设置有泄水阀部件,/n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出口处设置有进水止回阀阀瓣,所述进水止回阀阀瓣连接于进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所述进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连接于安装在第二压力腔侧壁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有保持进水止回阀阀瓣处于常闭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游闸阀(2)、下游闸阀(8),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依次安装有进水止回阀、出水止回阀,所述上游闸阀与进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一压力腔,所述进水止回阀与出水止回阀之间为第二压力腔,所述出水止回阀与下游闸阀之间为第三压力腔,所述第一压力腔、第二压力腔、第三压力腔分别设置有第一测压孔、第二测压孔、第三测压孔,所述第二压力腔下部设置有泄水阀部件,
所述第一压力腔的出口处设置有进水止回阀阀瓣,所述进水止回阀阀瓣连接于进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所述进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连接于安装在第二压力腔侧壁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置有保持进水止回阀阀瓣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一弹簧;
所述第二压力腔的出口处设置有出水止回阀阀瓣,所述出水止回阀阀瓣连接于出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所述出水止回阀阀瓣安装臂连接于安装在第三压力腔侧壁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设置有保持出水止回阀阀瓣处于常闭状态的第二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闸阀的输入端设置有上游闸阀测压孔(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损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闸阀、下游闸阀之间的阀体包括:前段阀体、可拆卸地连接于前段阀体的后段阀体;
所述前段阀体具有第一前阀体部、与第一前阀体部内腔相通的第一后阀体部,所述第一前阀体部的内腔体积小于第一后阀体部的内腔体积;
所述后段阀体具有第二前阀体部、与第二前阀体部内腔相通的第二后阀体部,所述第二前阀体部的内腔体积小于第二后阀体部的内腔体积。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武
申请(专利权)人:罗兰自控阀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