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以及轮毂单元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84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在用于将构成轮毂单元轴承的外圈的开口部封闭的轴承盖上安装传感器单元而成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以及具有该轴承盖的轮毂单元轴承。在保持架插入孔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与保持架轴部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之间,以沿径向压缩的状态下配置O形环。在保持架插入孔的内周面中,在从轴向内侧开口到与O形环的配置位置(P)的轴向内侧邻接的位置的范围内,遍及全周地设有环状凹部。环状凹部的内径大于外嵌于保持架轴部的O形环的插入至保持架插入孔之前的外径。通过本构成,不仅能够确保保持架插入孔与保持架轴部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能够使传感器保持架的安装作业性良好,且使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的厚度变薄而谋求转速检测精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以及轮毂单元轴承
本技术涉及在用于将构成轮毂单元轴承的外圈的开口部封闭的轴承盖上安装传感器单元而成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以及具有该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轮毂单元轴承。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用于将汽车等的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轮毂单元轴承上,组合有用于检测对ABS等控制所必要的车轮转速的转速检测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构造,其将构成转速检测装置的圆环状的编码器支承于构成轮毂单元轴承的轮毂的轴向内侧部,且在构成轮毂单元轴承的外圈的轴向内侧开口封闭的轴承盖上,安装有构成转速检测装置的传感器单元。在以往的构造中,在轴承盖的与编码器的周向一部分沿轴向相对的部分上设有沿轴向贯穿的保持架插入孔。并且,在保持架插入孔内插入有将传感器保持于前端部的保持架轴部。由此,使传感器的检测部与编码器的被检测面接近相对。另外,在保持架轴部的外周面与保持架插入孔的内周面之间夹持有弹性材料制的O形环。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的轮毂单元轴承在恶劣的泥水环境下使用,在基于O形环实现的密封性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泥水会从为贯穿孔的保持架插入孔通过而侵入至轴承盖的内侧的空间。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构造,其将保持架插入孔设为有底孔,由此使传感器隔着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与编码器相对。根据这种构造,能够有效地防止泥水等的异物从保持架插入孔通过而侵入至轴承盖的内侧的空间。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构造中,在侵入至保持架插入孔与保持架轴部之间的水分冻结了的情况下,具有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破损的可能性。由此,需要确保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的强度,难以将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的厚度设得薄。该结果为,传感器的检测部与编码器的被检测面之间的距离(空气帽)增大,从编码器的被检测面出入并从传感器的检测部通过的磁通量的量会减少,由此具有基于传感器实现的转速检测的精度降低的可能性。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363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36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的构造,其不仅能够确保保持架插入孔与保持架轴部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能够使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的厚度变薄而谋求转速检测精度的提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具有轴承盖、传感器单元、和弹性环。轴承盖具备有底圆筒形状,安装于对具有编码器的轮毂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外圈的轴向内侧部,将外圈的轴向内侧开口封闭。另外,轴承盖具有与外圈嵌合固定的嵌合筒部、和将嵌合筒部的内径侧封闭的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该底板部在与编码器的一部分沿轴向相对的部分上设有仅在轴向内侧开口的有底孔的保持架插入孔。传感器单元具有传感器保持架和传感器,其中,该传感器保持架具有插入至保持架插入孔的保持架轴部,并安装于轴承盖,该传感器保持于保持架轴部的顶端部。弹性环以沿径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于保持架插入孔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与保持架轴部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之间。在本技术中,进一步提供一种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保持架插入孔在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在从轴向内侧开口到与弹性环的配置位置的轴向内侧邻接的位置的范围内具有逸气部,逸气部的内半径大于外嵌于保持架轴部的弹性环的插入至保持架插入孔之前的外半径。本技术的轮毂单元轴承具备:在内周面具有外圈滚道的外圈;在外周面具有内圈滚道的轮毂;设在外圈滚道与内圈滚道之间的多个滚动体;与轮毂同轴地支承于轮毂的轴向内侧部的编码器;安装于外圈的轴向内侧部的轴承盖;和安装于轴承盖的传感器单元。在本技术的轮毂单元轴承中,将在轴承盖上安装传感器单元而成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作为本技术的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而提供。根据本技术,不仅能够确保保持架插入孔与保持架轴部之间的密封性,而且能够使传感器保持架相对于轴承盖的安装作业性良好,且使保持架插入孔的底部的厚度变薄而谋求转速检测精度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轮毂单元轴承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保持架插入孔的附近的放大图。图3是从第1实施方式的带转速检测装置的轮毂单元轴承拆下轴承盖而表示的剖视图。图4是从图3的左侧观察轴承盖的图。图5是从图3的右侧观察轴承盖的图。图6(A)是说明将外嵌有O形环的保持架轴部向保持架插入孔插入的工序的、表示O形环存在于锥形面的内径侧的前期阶段的图。图6(B)是说明将外嵌有O形环的保持架轴部向保持架插入孔插入的工序的、表示O形环存在于引导锥形面的内径侧的中期阶段的图。图6(C)是说明将外嵌有O形环的保持架轴部向保持架插入孔插入的工序的、表示O形环存在于支承圆筒面的内径侧的后期阶段的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保持架插入孔的附近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保持架插入孔的附近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图6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轮毂单元轴承8将车轮相对于悬架装置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检测车轮的转速,具有外圈9、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轮毂10、多个滚动体11、外侧密封部件12、轴承盖13、转速检测装置14、和为弹性环的O形环15。此外,关于轮毂单元轴承8,轴向外侧是在组装至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图1~图3以及图6的左侧,轴向内侧是在组装至车辆的状态下成为车辆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图1~图3以及图6的右侧。外圈9在内周面具有多列外圈滚道16a、16b,在外周面具有静止凸缘17。静止凸缘17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在外圈9的轴向中间部。外圈9用于将静止凸缘17固定于转向节等悬架装置,在使用状态下不旋转。外圈9例如为S53C等的中炭钢制。轮毂10与外圈9同轴地配置于外圈9的内径侧,是使轮毂圈18与内圈19组合而构成的。轮毂圈18是将内圈19外嵌保持的轴部件,具有轴部20和旋转凸缘21。轴部20设在从轮毂圈18的轴向内侧部到轴向中间部的范围内。轴部20在轴向内侧部具有用于将内圈19外嵌的小径层差部22,在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具有轴向外侧列的内圈滚道23a。在轴部20的轴向内侧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折曲的凿紧部24,凿紧部24按压内圈19的轴向内端面。旋转凸缘21从与轴部20的轴向外侧邻接的轮毂圈18的轴向外侧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具有大致圆轮形状。内圈19外嵌于轮毂圈18的小径层差部22,在外周面具有轴向内侧列的内圈滚道23b。轮毂10在旋转凸缘21上固定有构成车轮的轮圈以及制动用旋转体,在使用时会旋转。轮毂圈18例如为S53C等的中炭钢制,内圈19例如为SUJ2等的高炭铬轴承钢制。滚动体11由未图示的保持器滚动自如地保持,配置于多列的外圈滚道16a、16b与多列的内圈滚道23a、23b之间。由此,轮毂10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圈9的内径侧。在存在于外圈9的内周面与轮毂10的外周面之间、且设置有多个滚动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其特征在于,具备:/n有底圆筒形状的轴承盖,其安装于对具有编码器的轮毂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外圈的轴向内侧部,将所述外圈的轴向内侧开口封闭,并具有与所述外圈嵌合固定的嵌合筒部、和将所述嵌合筒部的内径侧封闭的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该底板部在与所述编码器的一部分沿轴向相对的部分上设有仅在轴向内侧开口的有底孔的保持架插入孔;/n传感器单元,其具有传感器保持架和传感器,其中,该传感器保持架具有插入至所述保持架插入孔的保持架轴部,并安装于所述轴承盖,该传感器保持于所述保持架轴部的顶端部;和/n弹性环,其以沿径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于所述保持架插入孔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保持架轴部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之间,/n所述保持架插入孔在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在从轴向内侧开口到与所述弹性环的配置位置的轴向内侧邻接的位置的范围内具有逸气部,所述逸气部的内半径大于外嵌于所述保持架轴部的所述弹性环的插入至所述保持架插入孔之前的外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2 JP 2018-1260871.一种带传感器单元的轴承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有底圆筒形状的轴承盖,其安装于对具有编码器的轮毂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外圈的轴向内侧部,将所述外圈的轴向内侧开口封闭,并具有与所述外圈嵌合固定的嵌合筒部、和将所述嵌合筒部的内径侧封闭的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该底板部在与所述编码器的一部分沿轴向相对的部分上设有仅在轴向内侧开口的有底孔的保持架插入孔;
传感器单元,其具有传感器保持架和传感器,其中,该传感器保持架具有插入至所述保持架插入孔的保持架轴部,并安装于所述轴承盖,该传感器保持于所述保持架轴部的顶端部;和
弹性环,其以沿径向被压缩的状态配置于所述保持架插入孔的轴向中间部的内周面与所述保持架轴部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之间,
所述保持架插入孔在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上,在从轴向内侧开口到与所述弹性环的配置位置的轴向内侧邻接的位置的范围内具有逸气部,所述逸气部的内半径大于外嵌于所述保持架轴部的所述弹性环的插入至所述保持架插入孔之前的外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