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81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工作油缸和减震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连接工作油缸的减震油路,所述减震油路包括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减震系统的接受模块接收臂架的震动情况,在工作油路正常工作的状态下,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工作油缸的进油和出油实现臂架的减震,本减震系统中的减震模块油路与泵车的工作油路不互相干涉,所以油路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装设有多节旋转臂架的大型设备进行混凝土施工,如安装在卡车底盘上的混凝土泵车,其主要作用是将混凝土从泵车所在位置输送到建筑工程所指定的目标位置。当混凝土输送不连续,臂架的末端的出料口处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会导致臂架的末端定位不准、增加操作危险及臂架疲劳度等问题。为了抑制臂架震动,已有提出增加抑震油缸,通过监测、处理臂架油缸和抑震油缸中压力信息,来控制抑震油缸动作达到臂架减震的方案,需要额外增加抑震油缸,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工作油缸和减震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减震模块;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连接工作油缸的减震油路,所述减震油路包括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包括第三换向阀、第三出油管和第三进油管、第三连接油管和油箱,所述第三换向阀的一端与油箱之间设置第三出油管和第三进油管,第三换向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油管与工作油缸的内部连通,所述第四油路与第三油路相同,所述第四油路中设置第四连接油管,所述第四连接油管与第三连接油管连接于工作油缸活塞的不同侧。优选的,所述工作油缸的活塞一侧开设两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一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三油路;工作油缸的活塞另一侧开设两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二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四油路。优选的,所述工作油缸的活塞一侧开设一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一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三油路;工作油缸的活塞另一侧开设一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二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四油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分别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第三换向阀和第四换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换向阀为两位两通常断先导式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换向阀的两通分别为出油通道和进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出油管,所述进油通道的一端连接第三进油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进油管上设置油泵,所述油泵的下游设置进油单向单向阀,所述第三出油管上设置出油单向阀。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的接受模块接收臂架的震动情况,在工作油路正常工作的状态下,通过控制模块控制工作油缸的进油和出油实现臂架往震动相反的方向微量运动,以抵消震动,本减震系统中的减震模块油路与泵车的工作油路不互相干涉,所以油路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图;图2为本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第三换向阀的简要结构示意图;图5为泵车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座、2臂架、3工作油缸、4传动连杆、5出料口、6第一换向阀、61第一出油管、62第一进油管、7第二换向阀、71第二出油管、72第二进油管、8第三换向阀、81第三出油管、82第三进油管、83出油通道、84进油通道、85断路通道、86第三连接油管、9第四换向阀、91第四出油管、92第四进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工作油缸3和减震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减震模块,所述接受模块用于接收减震指令和臂架空间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接受所述减震控制指令,并控制减震模块中的减震执行结构模块中的控制器,选用型号为型号S7-1200的PLC控制器。相应的本减震系统还包括数据检测模块,用于测量臂架姿态和震动情况,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接收模块。实施例1参考图2和图5,所述减震模块的执行结构包括连接工作油缸3的减震油路,工作油缸3上连接用于混凝土布料的工作油路和臂架减震油路,具体的,所述工作油缸3的活塞一侧开设两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一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三油路;工作油缸3的活塞另一侧开设两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二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四油路。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油路包括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包括第三换向阀8、第三出油管81和第三进油管82、第三连接油管86和油箱10,所述第三换向阀8的一端与油箱10之间设置第三出油管81和第三进油管82,第三换向阀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油管86与工作油缸3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8为两位两通常断先导式电磁阀,可选用正泰2V025-08型号的电磁阀。参考图4,所述第三换向阀8的两通分别为出油通道83和进油通道84,所述出油通道83的一端连接第三出油管81,所述进油通道84的一端连接第三进油管82,第三换向阀8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控制第三换向阀8,使得第三连接油管86可以处于断开、连接第三出油管81或者连接第三进油管82的状态,所述第三进油管82上设置油泵,所述油泵的下游设置进油单向单向阀,所述第三出油管81上设置出油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油路与第三油路相同,使用的零件也相同,第四油路中包括第四换向阀9、第四出油管91和第四进油管92,第四换向阀9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控制第四换向阀9,使得第四连接油管96可以处于断开、连接第四出油管91或者连接第四进油管92的状态。进一步得,所述第四油路中设置第四连接油管,所述第四连接油管与第三连接油管86连接于工作油缸3活塞的不同侧。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当第三油路进油,则第四油路出油;或者当第四油路进油,则第三油路出油;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同时断开,无减震效果。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相互配合,修正油缸3中活塞的位置,使得臂架往震动相反方向移动,实现工作油缸3的减震。参考图5,泵车的基座1与臂架2连接,壁架2的数量为6节,臂架2之间、臂架2与基座1之间设置工作油缸3,工作油缸3的工作端通过传动连杆4分别与相邻的臂架2铰接,臂架的末端设置混凝土的出料口5,其中工作油缸3通过工作油路正常工作。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油路中包括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也与第三油路相同,所述第一油路中包括第一换向阀6、第一出油管61和第一进油管62,第二油路中包括第二换向阀6、第二出油管71和第二进油管72,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当第一油路进油,则第二油路出油;或者当第二油路进油,则第一油路出油;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同时断开,油缸处于保压状态。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相互配合,推动油缸3中活塞的位置,实现工作油缸3的过程工作。在本实施例1中,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的接受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工作油缸(3)和减震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减震模块;/n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连接工作油缸(3)的减震油路,所述减震油路包括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包括第三换向阀(8)、第三出油管(81)和第三进油管(82)、第三连接油管(86)和油箱(10),所述第三换向阀(8)的一端与油箱(10)之间设置第三出油管(81)和第三进油管(82),第三换向阀(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油管(86)与工作油缸(3)的内部连通,所述第四油路与第三油路相同,所述第四油路中设置第四连接油管,所述第四连接油管与第三连接油管(86)连接于工作油缸(3)活塞的不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接收模块、工作油缸(3)和减震模块,所述接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减震模块;
所述减震模块包括连接工作油缸(3)的减震油路,所述减震油路包括第三油路和第四油路,所述第三油路包括第三换向阀(8)、第三出油管(81)和第三进油管(82)、第三连接油管(86)和油箱(10),所述第三换向阀(8)的一端与油箱(10)之间设置第三出油管(81)和第三进油管(82),第三换向阀(8)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油管(86)与工作油缸(3)的内部连通,所述第四油路与第三油路相同,所述第四油路中设置第四连接油管,所述第四连接油管与第三连接油管(86)连接于工作油缸(3)活塞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智能臂架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油缸(3)的活塞一侧开设两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一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三油路;工作油缸(3)的活塞另一侧开设两个油孔,用于连接布料工作的第二油路和减震模块中的第四油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车智能臂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红张红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易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