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隔音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76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噪隔音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降噪隔音组件包括油底壳隔音罩、飞轮壳隔音罩、左侧隔音罩、顶部隔音罩、冷却器隔音罩和右侧隔音罩,且均为聚氨酯材料,同时油底壳隔音罩与油底壳相对应设置,飞轮壳隔音罩与飞轮壳相对应设置,左侧隔音罩与发动机的左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顶部隔音罩与发动机的顶部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冷却器隔音罩与冷却器相对应设置,右侧隔音罩与发动机的右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降噪隔音组件,采用分体式隔音罩对发动机进行整体包裹和隔音,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发动机的噪声,同时采用聚氨酯材料提高了隔音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噪隔音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降噪隔音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声学包裹最接近的技术方案为某个零部件的局部包裹,且所用材质大都金属材料或金属夹层结构材料,隔音量差,面密度低,整机降噪效果一般小于1dBA。无法满足深度降噪。且目前的金属隔声罩技术设计或安装有问题,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有变松的风险大,会引发新的结构辐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隔音罩局部进行包裹隔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降噪隔音组件,包括油底壳隔音罩、飞轮壳隔音罩、左侧隔音罩、顶部隔音罩、冷却器隔音罩和右侧隔音罩,所述油底壳隔音罩、所述飞轮壳隔音罩、所述左侧隔音罩、所述顶部隔音罩、所述冷却器隔音罩和所述右侧隔音罩均为聚氨酯材料,且所述油底壳隔音罩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相对应设置,所述飞轮壳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壳相对应设置,所述左侧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左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所述顶部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顶部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所述冷却器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器相对应设置,所述右侧隔音罩与发动机的右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降噪隔音组件,采用分体式隔音罩对发动机进行整体包裹和隔音,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发动机的噪声,同时采用聚氨酯材料随发动机零部件表面形状进行贴合设计,提高了表面贴合的程度和隔音的质量。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降噪隔音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底壳隔音罩的边缘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底壳隔音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油底壳的外表面间的间隙为5m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飞轮壳隔音罩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飞轮壳相匹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结构设有成环形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固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隔音罩的边缘部和中间部均设有第三固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隔音罩的顶部和边缘部均设有第四固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器隔音罩远离所述冷却器的一侧设有第五固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侧隔音罩的边缘部和中间部均设有第六固定孔。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降噪隔音组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降噪隔音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降噪隔音组件的油底壳隔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降噪隔音组件的飞轮壳隔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降噪隔音组件的左侧隔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降噪隔音组件的顶部隔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降噪隔音组件的冷却器隔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降噪隔音组件的右侧隔音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0:油底壳隔音罩;20:飞轮壳隔音罩;30:左侧隔音罩;40:顶部隔音罩;50:冷却器隔音罩;60:右侧隔音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降噪隔音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噪隔音组件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本技术中的降噪隔音组件包括油底壳隔音罩10、飞轮壳隔音罩20、左侧隔音罩30、顶部隔音罩40、冷却器隔音罩50和右侧隔音罩60,油底壳隔音罩10、飞轮壳隔音罩20、左侧隔音罩30、顶部隔音罩40、冷却器隔音罩50和右侧隔音罩60均为聚氨酯材料,且油底壳隔音罩10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相对应设置,飞轮壳隔音罩20与发动机的飞轮壳相对应设置,左侧隔音罩30与发动机的左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顶部隔音罩40与发动机的顶部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冷却器隔音罩50与发动机的冷却器相对应设置,右侧隔音罩60与发动机的右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降噪隔音组件,采用分体式隔音罩对发动机进行整体包裹和隔音,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发动机的噪声,同时采用聚氨酯材料随发动机零部件表面形状进行贴合设计,提高了表面贴合的程度和隔音的质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聚氨酯材料是一种通过调节材料配方可以起到吸音作用的发泡材料,通过特殊的工艺调整可以实现不同的通孔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吸音效果。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噪隔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隔音罩、飞轮壳隔音罩、左侧隔音罩、顶部隔音罩、冷却器隔音罩和右侧隔音罩,所述油底壳隔音罩、所述飞轮壳隔音罩、所述左侧隔音罩、所述顶部隔音罩、所述冷却器隔音罩和所述右侧隔音罩均为聚氨酯材料,且所述油底壳隔音罩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相对应设置,所述飞轮壳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壳相对应设置,所述左侧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左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所述顶部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顶部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所述冷却器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器相对应设置,所述右侧隔音罩与发动机的右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隔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壳隔音罩、飞轮壳隔音罩、左侧隔音罩、顶部隔音罩、冷却器隔音罩和右侧隔音罩,所述油底壳隔音罩、所述飞轮壳隔音罩、所述左侧隔音罩、所述顶部隔音罩、所述冷却器隔音罩和所述右侧隔音罩均为聚氨酯材料,且所述油底壳隔音罩与发动机的油底壳相对应设置,所述飞轮壳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飞轮壳相对应设置,所述左侧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左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所述顶部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顶部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所述冷却器隔音罩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器相对应设置,所述右侧隔音罩与发动机的右侧的外表面相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隔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隔音罩的边缘部和底部均设有第一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噪隔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隔音罩的内表面和所述油底壳的外表面间的间隙为5mm。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李长龙陈子聪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