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钢板,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且钢板上开设有通孔,钢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柱形钢,钢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桥梁本体固定连接,且钢板的下部焊接连接有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上焊接连接有横向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卡块能够将钢板的两端卡接在桥梁本体中,使得钢板的固定更加的牢固,更加便于钢板在加固裂缝时的受力,同时减小固定螺栓的受力,延长固定螺栓的使用寿命,设置的柱形钢直接插接在桥梁本体中,分担固定螺栓的受力,防止固定螺栓受力过大受到损伤,同时保证固定螺栓的固定更加的牢固,使得固定螺栓受力过大时不会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道路和桥梁被大量修建,但道路和桥梁的使用寿命有一定的限度,在承受过大、过长时间的压力后易出现裂缝,影响道路和桥梁的正常使用,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但道路桥梁的修建成本过大,不能够重新修建,只能够借助一些加固结构对裂缝处进行加固,使得道路桥梁能够继续受力,目前,现有的加固结构在使用时存在,固定螺栓受力过大,影响固定期限,使得加固结构使用寿命较短,裂缝深处的侧壁完全依靠胶粘剂连接,牢固程度较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解决了固定螺栓受力过大和裂缝深处的侧壁完全依靠胶粘剂连接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且钢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钢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柱形钢,所述钢板通过固定螺栓与桥梁本体固定连接,且钢板的下部焊接连接有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所述第一纵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上焊接连接有横向钢筋,所述桥梁本体上设置有裂缝本体,所述裂缝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胶粘剂,所述钢板的上部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部设置有碳纤维布,所述碳纤维布的上部设置有沥青混泥土。优选的,所述桥梁本体上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长度与横向钢筋的长度相同,所述安置槽的高度与第一纵向钢筋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安置槽中设置有普通混泥土,所述普通混泥土的下部与胶粘剂的上部接触,所述普通混泥土的上部与钢板的下表面相互贴合。优选的,所述第二纵向钢筋的长度大于第一纵向钢筋的长度,且第二纵向钢筋的长度小于裂缝本体的深度,所述第二纵向钢筋位于钢板的对称轴所在竖直平面。优选的,所述钢板对应桥梁本体的位置处设置有空槽,且空槽与钢板相互配合,所述钢板的长和宽均与沥青混泥土、碳纤维布和防水层的长和宽相同,所述钢板上的通孔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柱形钢对应钢板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固定螺栓相互配合,所述柱形钢与固定螺栓螺纹连接,所述柱形钢与固定螺栓一一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对应钢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平垫,所述固定螺栓贯穿钢板上的平垫,所述固定螺栓的长度均大于柱形钢的长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的卡块能够将钢板的两端卡接在桥梁本体中,使得钢板的固定更加的牢固,更加便于钢板在加固裂缝时的受力,同时减小固定螺栓的受力,延长固定螺栓的使用寿命,设置的柱形钢直接插接在桥梁本体中,分担固定螺栓的受力,防止固定螺栓受力过大受到损伤,同时保证固定螺栓的固定更加的牢固,使得固定螺栓受力过大时不会发生形变,影响钢板的固定程度,使得裂缝增大,设置的第二纵向钢筋能够直接延伸到裂缝的深处,提高普通混泥土的固定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钢板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第一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和第二纵向钢筋的连接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卡块;2、第一纵向钢筋;3、沥青混泥土;4、碳纤维布;5、横向钢筋;6、固定螺栓;7、钢板;8、柱形钢;9、安置槽;10、胶粘剂;11、裂缝本体;12、防水层;13、普通混泥土;14、通孔;15、第二纵向钢筋;16、桥梁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钢板7,钢板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卡块1能够将钢板7的两侧直接卡接在桥梁本体16中,提高钢板7的使用效果,便于钢板7在加固裂缝时的受力,且钢板7上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设置便于在固定钢板7后向安置槽9中灌入普通混泥土13,钢板7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柱形钢8,柱形钢8直接插接在桥梁本体16中,分担固定螺栓6的受力和防止固定螺栓6受力过大发生形变,钢板7通过固定螺栓6与桥梁本体16固定连接,固定螺栓6将钢板7与桥梁本体16固定连接,且钢板7的下部焊接连接有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用于提高普通混泥土13的使用效果,使得普通混泥土13的固定更加的牢固,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上焊接连接有横向钢筋5,横向钢筋5与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相互配合,使得普通混泥土13的强度更大,桥梁本体16上设置有裂缝本体11,裂缝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胶粘剂10,将裂缝本体11底部普通混泥土13无法进入的侧壁连接在一起,提高对裂缝本体11的加固程度,同时将裂缝本体11完全填满,钢板7的上部设置有防水层12,防止水分和空气到达钢板7的位置,对固定螺栓6、钢板7和柱形钢8造成腐蚀,影响加固结构的使用寿命,防水层12的上部设置有碳纤维布4,提高加固结构的抗拉、抗剪能力,防止沥青混泥土3的上部再次出现裂缝,碳纤维布4的上部设置有沥青混泥土3,使得桥梁本体16的上部平整,便于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桥梁本体16上开设有安置槽9,安置槽9的长度与横向钢筋5的长度相同,安置槽9的高度与第一纵向钢筋2的长度相同,长度相同使得第一纵向钢筋2、横向钢筋5和第二纵向钢筋15的使用效果能够达到最大,进一步提高普通混泥土13的固定效果,安置槽9便于向钢板7的下部灌入普通混泥土13。安置槽9中设置有普通混泥土13,普通混泥土13的下部与胶粘剂10的上部接触,普通混泥土13的上部与钢板7的下表面相互贴合,普通混泥土13的上部与钢板7的下表面接触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板7的固定程度,使得加固结构效果更好。第二纵向钢筋15的长度大于第一纵向钢筋2的长度,且第二纵向钢筋15的长度小于裂缝本体11的深度,第二纵向钢筋15位于钢板7的对称轴所在竖直平面,第二纵向钢筋15能够到达裂缝本体11的更深处,使得加固结构的加固程度更加的彻底。钢板7对应桥梁本体16的位置处设置有空槽,且空槽与钢板7相互配合,钢板7的长和宽均与沥青混泥土3、碳纤维布4和防水层12的长和宽相同,钢板7上的通孔14等间距分布,空槽便于钢板7的安置,通孔14能够便于普通混泥土13顺利的灌入到钢板7的下部,对第一纵向钢筋2、横向钢筋5和第二纵向钢筋15进行固定。柱形钢8对应钢板7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固定螺栓6相互配合,柱形钢8与固定螺栓6螺纹连接,柱形钢8与固定螺栓6一一对应设置,固定螺栓6穿过钢板7上的螺纹孔,与柱形钢8螺纹连接后再与桥梁本体16固定连接。固定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且钢板(7)上开设有通孔(14),所述钢板(7)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柱形钢(8),所述钢板(7)通过固定螺栓(6)与桥梁本体(16)固定连接,且钢板(7)的下部焊接连接有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所述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上焊接连接有横向钢筋(5),所述桥梁本体(16)上设置有裂缝本体(11),所述裂缝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胶粘剂(10),所述钢板(7)的上部设置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的上部设置有碳纤维布(4),所述碳纤维布(4)的上部设置有沥青混泥土(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7)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且钢板(7)上开设有通孔(14),所述钢板(7)的下部固定连接有柱形钢(8),所述钢板(7)通过固定螺栓(6)与桥梁本体(16)固定连接,且钢板(7)的下部焊接连接有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所述第一纵向钢筋(2)和第二纵向钢筋(15)上焊接连接有横向钢筋(5),所述桥梁本体(16)上设置有裂缝本体(11),所述裂缝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胶粘剂(10),所述钢板(7)的上部设置有防水层(12),所述防水层(12)的上部设置有碳纤维布(4),所述碳纤维布(4)的上部设置有沥青混泥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16)上开设有安置槽(9),所述安置槽(9)的长度与横向钢筋(5)的长度相同,所述安置槽(9)的高度与第一纵向钢筋(2)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槽(9)中设置有普通混泥土(13),所述普通混泥土(13)的下部与胶粘剂(10)的上部接触,所述普通混泥土(13)的上部与钢板(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杜祝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