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接触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24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形接触皿,涉及生物技术试验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包括盖板以及围绕在所述盖板四周垂直延伸设置的第一立板,盖板上对称设两个用于打开上盖的拨板,下盖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四周垂直延伸设置的第二立板,第二立板内侧设与底板垂直的第三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与第三立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立板的凹槽,第三立板四边的外侧均设有卡柱,第三立板与底板构成用于灌装固体培养基的内腔,底板上设计数网格,第二立板穿过底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固定立板,所述固定立板与底板形成容纳上盖的空腔,固定立板设与拨板对应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打开,可叠放,计数精准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接触皿
本技术属于生物技术试验辅助用具
,具体是一种方形接触皿。
技术介绍
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监测方法有接触碟法和棉签擦拭法。棉签擦拭法的弊端较多,主要有取样面积不精准,取样过程易被污染造成结果不准和操作繁琐影响效率等,使结果反映的真实性降低,此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洁净区取样点的表面微生物情况,因此改为接触碟法。接触碟法是目前国际惯用的表面微生物监测方法,也是比较先进的方法,主要是因为接触碟法为一次取样,影响因素少,减少不确定性的存在。接触碟法可以较真实地反映取样点的表面微生物情况,指导生产采取预防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尽管擦拭法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在很多标准规范中仍要求采用这种方法,且对采样面积有严格规定。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采样方法为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检测方法为:把采样管充分震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50℃的融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培养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进一步算出物体表面菌落总数。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于皮肤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中,也采用这种5cm×5cm灭菌规格板采样法。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操作中,有关床单、被罩、浴巾、浴衣浴裤、脸盆脚盆、毛巾枕巾枕套和拖鞋等的卫生情况检测也要求采用上述方法。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采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每次取样面积为25cm2。而市面上厂家生产的接触面为圆形,最常见的圆形培养皿直径为5.5cm,少数为7.5cm。上述两种型号的接触皿的每次取样面积分别接近23.74cm2和44.2cm2,不符合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若使用现有的圆形接触皿进行取样计数,跟实际菌落数有偏差,因此市面的接触皿存在计数误差,存在计数不精准,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目前缺少方形表面接触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方形接触皿,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方形表面接触皿,圆形接触面检测结果不精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呈方形;所述上盖包括盖板以及围绕在所述盖板四周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板,盖板上对称设两个用于打开上盖的拨板;所述下盖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四周垂直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立板,第二立板内侧设与底板垂直的第三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与第三立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立板的凹槽,第三立板四边的外侧均设有卡柱,第三立板与底板构成用于灌装固体培养基的内腔,所述内腔为方形,底板上设与内腔位置对应的计数网格。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立板穿过底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固定立板,所述固定立板与底板形成容纳上盖的空腔,固定立板设与拨板对应的开口,实现多个接触皿叠放。多个接触皿叠放时,下层接触皿的上盖位于上层接触皿的空腔范围内,避免叠放时出现倒塌的情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二立板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立板的高度。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拨板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内腔的尺寸为5cm×5cm。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计数网格的规格为1cm×1cm。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拨板的高度为1~3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手指把住拨板向上掀起上盖,将固体培养基面向待测区域,取样,扣合上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用于灌装固体培养基的内腔为方形,与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相对应,计数精准;接触皿为方形,不易滑落;上盖设有拨板,便于打开上盖;底板设固定立板,固定立板上设有与拨板对应的开口,多个接触皿叠放时,下层的接触皿底板以上部分即上盖落入固定立板形成的空腔范围内,便于多个接触皿叠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纵切面剖视图;图3是图1的上盖示意图;图4是图1的底板剖视图;图5是图1的计数网格示意图;图6是图1的固定立板示意图。标识:1-上盖;11-盖板;12-第一立板;13-拨板;2-下盖;21-底板;22-第二立板;23-第三立板;24-凹槽;26-内腔;27-计数网格;28-固定立板;29-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一种方形接触皿,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呈方形;参阅附图1和附图2,所述上盖1包括盖板11以及围绕在所述盖板11四周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板12,盖板11上对称设两个用于打开上盖1的拨板13,所述拨板13与所述盖板11在同一水平面,所述拨板13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拨板13的高度为1~3mm。参阅附图3和附图4,所述下盖2包括底板21以及围绕所述底板21四周垂直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立板22,第二立板22内侧设与底板21垂直的第三立板23,所述第二立板2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立板23的高度。所述第二立板22与第三立板2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立板12的凹槽24,上盖1与下盖2盖合时,第一立板12落入凹槽24内。第三立板23四边的外侧均设有卡柱,加强上盖1与下盖2的连接,本实施例的卡柱横截面呈三角形,顶角端为顶端,底边与底板21连接;第三立板23与底板21构成用于灌装固体培养基的内腔26,所述内腔26为方形,所述内腔26尺寸为5cm×5cm。参阅附图5,底板21上设与内腔26对应的计数网格27,所述计数网格27规格为1cm×1cm。接触皿盖合后,盖板11盖于内腔26上方,内腔26呈密闭状态,便于取样的菌落生长。参阅附图3和附图4,所述第二立板22穿过底板21继续向下延伸,形成固定立板28,所述固定立板28与底板21形成容纳上盖1的空腔,参阅附图6,固定立板28设与拨板13对应的开口29。便于接触皿叠放时,下层接触皿的上盖1位于所述空腔内,同时下层接触皿的拨板13落入开口29的范围,实现上下接触皿的叠放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呈方形;/n所述上盖(1)包括盖板(11)以及围绕在所述盖板(11)四周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板(12),盖板(11)上对称设两个用于打开上盖(1)的拨板(13);/n所述下盖(2)包括底板(21)以及围绕所述底板(21)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22),第二立板(22)内侧设与底板(21)垂直的第三立板(23),所述第二立板(22)与第三立板(2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立板(12)的凹槽(24),第三立板(23)四边的外立面设有卡柱,第三立板(23)与底板(21)构成用于灌装固体培养基的内腔(26),所述内腔(26)为方形,底板(21)上设与内腔(26)位置对应的计数网格(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呈方形;
所述上盖(1)包括盖板(11)以及围绕在所述盖板(11)四周垂直向下延伸的第一立板(12),盖板(11)上对称设两个用于打开上盖(1)的拨板(13);
所述下盖(2)包括底板(21)以及围绕所述底板(21)四周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立板(22),第二立板(22)内侧设与底板(21)垂直的第三立板(23),所述第二立板(22)与第三立板(2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立板(12)的凹槽(24),第三立板(23)四边的外立面设有卡柱,第三立板(23)与底板(21)构成用于灌装固体培养基的内腔(26),所述内腔(26)为方形,底板(21)上设与内腔(26)位置对应的计数网格(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接触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向荣许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