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2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设有格栅的格栅池、预曝气池、混凝气浮池、浮渣槽、污泥浓缩池、调节池、IC塔、厌氧生化池、好氧生化池和MBR膜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工艺稳定,对处理豆制品废水或类似高蛋白、有机物浓度含量高的废水处理有理想的净化效果,设备利用水流和地形高差科学合理地进行设置和埋深,在能够使出水达到预期出水标准的基础上,节约了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但食品加工废水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豆制品在加工中产生的废水产生量大、废水中高营养、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高,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影响周围居民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豆制品生产排放的高浓度黄浆水水温较高,黄浆水到达格栅池时,其PH值一般在5左右且已发生腐败酸化,厌氧条件下容易在废水表面产生含油性浮渣层,又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豆制品废水生化性非常好,废水的污染物大都为可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达到0.6-0.7,废水中的C:N:P平均为100∶4.7∶0.7,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非常适宜用生化处理工艺进行处理。目前,已有的废水处理装置,工艺工程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操作不方便。因此,需选择切合实际的、工艺成熟、投资和运行成本不高的方案设计,同时,使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78-2002)一级A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以解决废水处理装置存在的工艺工程投资大和运行成本高问题,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设有两道格栅的格栅池,所述格栅池连接用于均匀水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造成影响的预曝气池,所述预曝气池通过管道连通使污染物形成浮渣的混凝气浮池,混凝气浮池分别通过管道与用于储存浮渣的浮渣槽、用于处理混凝气浮池的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污泥浓缩池以及用于容纳混凝气浮池处理后废水的调节池连通;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的IC塔,IC塔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厌氧生化池,厌氧生化池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COD和BOD5进行进一步降解的好氧生化池,好氧生化池连通固定在膜架上用于进行深化处理的MBR膜池。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格栅池的中间偏上位置设有用于废水自动流入预曝气池的出水管。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混凝气浮池内部设有可产生微气泡用于粘附密度接近水的污染物的气浮机,气浮机上方、混凝气浮池内设有用于刮除浮渣的刮渣板。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浮渣槽的排出管道连通用于对污泥进行压滤的板框压滤机。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浓缩池的排出管道连通用于对污泥进行压滤的板框压滤机。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工艺流程为“格栅+预曝气池+混凝气浮+调节池+IC塔+厌氧生化池+好氧生化池+MBR膜池”的主体工艺,其中IC塔具有很大的高径比,高径比达4-8,反应器的高度16--25米。本废水处理系统有效利用水流和地形高差科学合理设置设备埋深,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设置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其中:1、格栅池,2、预曝气池,4、混凝气浮池,5、浮渣槽,6、调节池,7、污泥浓缩池,8、螺杆泵,81、板框压滤机,9、IC塔,10、厌氧生化池,11、好氧生化池,12、MBR膜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格栅池1、预曝气池2、混凝气浮池4、浮渣槽5、调节池6、污泥浓缩池7、螺杆泵8、板框压滤机81、IC塔9、厌氧生化池10、好氧生化池11和MBR膜池12。格栅池1设有两道不锈钢材质的格栅,格栅用于去除粗大漂浮、悬浮物和浮渣。格栅池1的中间偏上位置设有用于废水自动流入预曝气池2的出水管。格栅池1连接预曝气池2,预曝气池2内设有穿孔曝气装置,能很好的适应废水生产水量水质不均的状况,起到缓冲水量、均匀水质的作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其他处理产生影响。预曝气池2的出水管道连接混凝气浮池4,出水管道上设有用于将废水引入混凝气浮池4的提升泵。混凝气浮池4内设有气浮机,气浮机能产生大量的微气泡,粘附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或液体的污染物,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将混凝反应生成的絮凝体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混凝气浮池4的上方设有刮渣板,刮渣板在混凝池上方水平方向做往复运动,将浮渣刮入浮渣槽5,浮渣槽5的排出管道连通板框压滤机81,用于对浮渣进行收集。混凝气浮池4还分别连通调节池6和污泥浓缩池7,混凝气浮池4处理后的清水从混凝气浮池4排出到调节池6,混凝气浮池4的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通过管道或污泥泵到污泥浓缩池7,污泥浓缩池7上清液自动流回调节池6。经混凝气浮池4处理后出水进入调节池6内,对存放的豆制品废水起到均质均量的调节作用,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稳定。污泥浓缩池7通过管道连通板框压滤机81,污泥浓缩池7与板框压滤机81之间设有螺杆泵8,螺杆泵8将浓缩后的污泥抽到板框压滤机81进行压滤。调节池6通过管路连通IC塔9,管路上设有提升泵,将调节池6中上部的污水提升到IC塔9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本技术中,IC塔9采用IC塔内循环反应器,用于对从调节池6输出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IC塔9底部的排污口通过管道连接污泥浓缩池7。IC塔9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厌氧生化池10,厌氧生化池10内,以厌氧微生物为主的微生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初步分解,降低部分COD、BOD5,同时能够截留部分SS。厌氧生化池10通过管道连通好氧生化池11,在供氧状态下进行COD和BOD5的进一步降解。厌氧生化及好氧生化共同作用,还可以脱氮除磷。好氧生化池11的出水口连通MBR膜池12,MBR膜组固定安装在膜架上,浸没于水中。好氧生化池11的澄清出水,经过MBR膜池12进行过滤净化和深化处理后回用或排入市政管网。本技术在实际工作时,豆制品废水先经格栅池1内的两道不锈钢格栅去除粗大漂浮、悬浮物、浮渣,然后通过格栅池1的中间偏上位置的出水管自动流进入预曝气池2;预曝气池2内的穿孔曝气装置,能很好的适应废水生产水量水质不均的状况,很好的起到缓冲水量,均匀水质的作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的影响。提升泵将预曝气池2内的水引入混凝气浮池4,向混凝气浮池4内加碱将废水PH调到7.5-8.5,再投加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和难以沉淀的颗粒在双电层压缩机下在水中碰撞聚集脱稳;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吸附架桥机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能互相聚合、具有线性结构、可被胶体强烈吸附、两胶粒间吸附架桥,链状高分子聚合物的颗粒越来越大进而形成粗大的絮凝体。混凝气浮池4内的气浮机产生大量的微气泡,微气泡与密度接近于水的固体或液体污染物黏附,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在浮力的作用下絮凝体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刮渣板往复运动将浮渣刮到浮渣槽5,从浮渣槽5的排出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两道格栅的格栅池(1),所述格栅池(1)连接用于均匀水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造成影响的预曝气池(2),所述预曝气池(2)通过管道连通使污染物形成浮渣的混凝气浮池(4),混凝气浮池(4)分别通过管道与用于储存浮渣的浮渣槽(5)、用于处理混凝气浮池(4)的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污泥浓缩池(7)以及用于容纳混凝气浮池(4)处理后废水的调节池(6)连通;所述调节池(6)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的IC塔(9),IC塔(9)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厌氧生化池(10),厌氧生化池(10)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COD和BOD

【技术特征摘要】
1.豆制品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两道格栅的格栅池(1),所述格栅池(1)连接用于均匀水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造成影响的预曝气池(2),所述预曝气池(2)通过管道连通使污染物形成浮渣的混凝气浮池(4),混凝气浮池(4)分别通过管道与用于储存浮渣的浮渣槽(5)、用于处理混凝气浮池(4)的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污泥浓缩池(7)以及用于容纳混凝气浮池(4)处理后废水的调节池(6)连通;所述调节池(6)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废水进行进一步净化的IC塔(9),IC塔(9)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的厌氧生化池(10),厌氧生化池(10)的出水端经管道连通用于对COD和BOD5进行进一步降解的好氧生化池(11),好氧生化池(11)连通固定在膜架上用于进行深化处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宁平雷杨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市赫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