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70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包括上桶和下桶,上桶内同轴设有内筒,上桶侧壁下部连通设有进水管道,内筒的侧壁上部连通设有出水管道,下桶顶端面通过导流管连通内筒的底端面,下桶的上部水平设置旋流板,下部为用于沉积泥沙的沉砂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将污水中的泥砂、粒径大于150微米的悬浮物物与净化后的水分离,还能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漂浮垃圾、油脂等漂浮物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概念的兴起,一些配套雨水净化的核心设备,比如无动力沉砂截污设备才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环保设备市场上类似功能的设备绝大多数为有动力的旋流沉砂设备,且一般用于城市污水厂前端用于曝气沉砂或(混凝)搅拌沉砂,可用于管道沉砂截污的设备,在国内发展较晚。中国专利CN209696468U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高效旋流分离处理装置,通过旋流分离和沉淀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处理,能对悬浮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污水中的漂浮垃圾、油脂等漂浮物不能去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以解决污水中的漂浮垃圾、油脂等漂浮物不能去除的问题;以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漂浮垃圾、油脂等漂浮物以及将污水中的泥砂、粒径大于150微米的悬浮物物与净化后的水分离,从而达到污水初步净化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包括通过设置于外部的布水管道连通的上桶和下桶;所述上桶内同轴设有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倒锥台型的内筒,上桶侧壁下部连通设有用于引进污水的进水管道,内筒的侧壁上部连通设有用于将处理后水排出上桶的出水管道;所述下桶顶端面通过导流管连通内筒的底端面,下桶的上部水平设置用于加快污水离心旋转速度的旋流板,下部为用于沉积泥沙的沉砂槽。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位于上桶和内筒之间的进水管道处通过支架设有用于过滤污水中漂浮污的提篮,对应提篮上方的上桶顶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检查口。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位于上桶外侧的进水管道上设有用于使污水产生湍流的增压器。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内筒内同轴设有呈圆柱体型、上端面与上桶上端面水平、下端伸进下桶的中心筒,中心筒顶端设有第一检查口。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筒下端口固定连接有位于旋流板的下方、呈圆锥形的、用于对污水中的泥沙进行分流的阻挡板。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道延伸方向与内筒的切线方向相同。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下桶为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倒锥台型的桶体。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技术中上桶和下桶上下布置,上桶内依次套设内筒和中心筒,中心筒及其底端的阻挡板贯穿设备中央。抽吸车可将由于浮力作用暂存在污水液面上方的油脂等漂浮物吸出;上桶内的提篮可过滤漂浮垃圾。本技术无需电源提供动力,对进水流速无特定要求,通过装置内部的特有结构设计来提高水力落差和过滤旋流速度;不仅可将污水中的泥砂等悬浮物物与净化后的水分离,还能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漂浮垃圾、油脂等漂浮物去除。另一方面,装置采用全地埋式,安装方便、不占用地上面积,只需选择要安装的位置,按照一定的规格尺寸、标高开挖,做基础、安装设备、连接进出水管道回填夯实,具有安装简便,运行维护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上桶,12、提篮,121、第二检查口,2、内筒,21、出水管道,3、下桶,4、进水管道,41、增压器,5、旋流板,6、中心筒,61、第一检查口,62、阻挡板,7、导流管,8、沉砂槽,9、布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结合图1所示,包括上桶1、提篮12、第二检查口121、内筒2、出水管道21、下桶3、进水管道4、增压器41、旋流板5、中心筒6、第一检查口61、阻挡板62、导流管7、沉砂槽8和布水管道9。上桶1的侧壁设有进水管道4,进水管道4位于上桶1的下部且延伸方向与内筒2的切线方向相同,用于引进污水。进水管道4的进水口设有增压器41,增压器41用于增大水流的速度使污水产生湍流,还能削减峰值,使进入设备的水流不超过额定处理量,在一定时间内使污水均匀进入设备有利于出水净化效果稳定。对应上桶1和内筒2之间的进水管道4上设有提篮12,提篮12通过支架固定在上桶1内壁上,用于去污水中的漂浮垃圾;对应提篮12上方的上桶1顶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检查口121,可定期将提篮12从第二检查口121取出倒掉漂浮垃圾。上桶1的下方设有下桶3,下桶3的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倒锥台型。上桶1与下桶3之间通过布水管道9连通。下桶3内设有旋流板5,旋流板5水平固定设置于下桶3的上部,用于加快污水离心旋转速度。下桶3的下部为沉砂槽8,用于沉积污水中的泥沙。内筒2用于缓存处理泥沙后的污水,内筒2同轴设置在上桶1内部,内筒2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倒锥台型,内筒2的顶沿与上桶1的顶壁固定连接,下桶3通过导流管7与内筒2底部连通,将分离了泥沙的污水送入内筒2底部。内筒2的侧壁连通出水管道21,出水管道21位于内筒2的上部,用于排出处理好的水。本技术的内筒2内还设置了中心筒6,中心筒6与内筒2同轴设置。中心筒6呈圆柱体型,其上端口与上桶1上端面水平,上端口为第一检查口61;其下端口伸进下桶3,且固定连接有阻挡板62,阻挡板62呈圆锥形,用于对污水中的泥沙进行分流;中心筒6的设置用于定期抽吸沉砂槽8中沉积的污泥。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时,污水经由增压器41增压后以较大的流速进入进水管道4,水流沿内筒2切线方向自动流进入,污水中的漂浮垃圾被截留在提篮12内,过滤后的污水进入上桶1,在上桶1中绕上桶1内壁旋转下流,然后通过布水管道9进入下桶3,污水在下桶3的上部通过旋流板5加快污水离心旋流速度,使颗粒状杂质、悬浮物和油性漂浮物迅速向周边扩散分离;污水中的污泥、较大颗粒砂石等在沉砂槽8聚集。泥沙分离后的污水再通过导流管7进入到内筒2,水位上升至出水管道21时排出。沉砂槽8中的污泥、较大颗粒砂石等定期由抽吸车通过第一检查口61和中心筒6抽吸外运后集中处理。水中的浮油等比重较轻的物质向上浮在液面表面暂存,储存量较多时由抽吸车从第一检查口61吸走清理外运后集中处理。当沉砂槽8中的污泥较多时,可打开第一检查口61的井盖,将取砂车的抽吸管自中心筒6伸入到沉砂槽8中进行抽吸;当提篮12内的漂浮物较多时,可打开第二检查口121,将提篮12从上桶1中提出,取出其中的漂浮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设置于外部的布水管道(9)连通的上桶(1)和下桶(3);所述上桶(1)内同轴设有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倒锥台型的内筒(2),上桶(1)侧壁下部连通设有用于引进污水的进水管道(4),内筒(2)的侧壁上部连通设有用于处理后水排出上桶(1)的出水管道(21);所述下桶(3)顶端面通过导流管(7)连通内筒(2)的底端面,下桶(3)的上部水平设置用于加快污水离心旋转速度的旋流板(5),下部为用于沉积泥沙的沉砂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设置于外部的布水管道(9)连通的上桶(1)和下桶(3);所述上桶(1)内同轴设有上部呈圆柱体型、下部呈倒锥台型的内筒(2),上桶(1)侧壁下部连通设有用于引进污水的进水管道(4),内筒(2)的侧壁上部连通设有用于处理后水排出上桶(1)的出水管道(21);所述下桶(3)顶端面通过导流管(7)连通内筒(2)的底端面,下桶(3)的上部水平设置用于加快污水离心旋转速度的旋流板(5),下部为用于沉积泥沙的沉砂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桶(1)和内筒(2)之间的进水管道(4)处通过支架设有用于过滤污水中漂浮污的提篮(12),对应提篮(12)上方的上桶(1)顶端面上开设有第二检查口(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沉砂截污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宁平雷杨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涿州市赫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