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319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包括池塘,所述池塘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高度差的一级厌氧沉淀池,二级生物曝气池和三级生态取水池;一级厌氧沉淀池的侧边设有沉淀池,沉淀池一侧与一级厌氧沉淀池连通,另一侧通过沉淀物输送管与微滤机连通;微滤机与反冲洗泵连接,反冲洗泵通过上水管与位于三级生态取水池内的水泵连通;上水管上设有多个连接头,每个连接头上连接有一个循环集装箱,所述循环集装箱外部还设有风机,风机上连接一条通风管,所述通风管贯穿于所有循环集装箱,每个循环集装箱下侧部设排水分管,排水分管与排水总管连通,所述排水总管与微滤机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场尾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属于水产动物养殖

技术介绍
蓝藻是一种分布广、适应性很强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水体聚集了过多的富营养物质。目前出现的蓝藻进发主要原因是人为富营养化造成的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加,工业的发展以及乡村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适当处置便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氨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等耗氧物质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特别是在水产植物养殖过程中,当池塘中投入的饲料未被鱼类等完全利用,以及排出的粪便富集的营养成分,会进一步增加蓝藻的爆发。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蓝藻死亡时会释放藻毒素,且腐烂后会形成大量有机质,并散发腥臭味,严重恶化水质;养殖的动物如果误食蓝藻(或死亡的蓝藻)后,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包括池塘(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1)从从右往左依次为一级厌氧沉淀池(2),二级生物曝气池(3)和三级生态取水池(4),所述的一级厌氧沉淀池(2)和二级生物曝气池(3)之间有高度差;所述的二级生物曝气池(3)和三级生态取水池(4)之间有高度差;所述的一级厌氧沉淀池(2)的侧边设有沉淀池(5),所述的沉淀池(5)一侧与一级厌氧沉淀池(2)连通,另一侧通过沉淀物输送管(6)与微滤机(7)连通;所述的微滤机(7)与反冲洗泵(8)连接,所述的反冲洗泵(8)通过上水管(9)与位于三级生态取水池(4)内的水泵(10)连通;所述的上水管(9)上设有多个连接头(11)...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包括池塘(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1)从从右往左依次为一级厌氧沉淀池(2),二级生物曝气池(3)和三级生态取水池(4),所述的一级厌氧沉淀池(2)和二级生物曝气池(3)之间有高度差;所述的二级生物曝气池(3)和三级生态取水池(4)之间有高度差;所述的一级厌氧沉淀池(2)的侧边设有沉淀池(5),所述的沉淀池(5)一侧与一级厌氧沉淀池(2)连通,另一侧通过沉淀物输送管(6)与微滤机(7)连通;所述的微滤机(7)与反冲洗泵(8)连接,所述的反冲洗泵(8)通过上水管(9)与位于三级生态取水池(4)内的水泵(10)连通;所述的上水管(9)上设有多个连接头(11),每个所述的连接头(11)上连接有一个循环集装箱(12),所述循环集装箱(12)外部还设有风机(15),所述的风机(15)上连接一条通风管(13),所述通风管(13)贯穿于所有循环集装箱(12),每个所述的循环集装箱(12)下侧部设排水分管(20),所述的排水分管(20)与排水总管(14)连通,所述排水总管(14)与微滤机(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体动力学治理养殖尾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管(9)通过反冲洗管(17)与微滤机(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锐尹立鹏黄江吴文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观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