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19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吸附净化层、沉水植物层以及浮床植物层,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上端低于另一侧侧壁上端,吸附净化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生物陶粒层、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以及砾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设置有吸附净化层,能够对水体进行物理吸附以及微生物代谢降解,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设置有沉水植物和浮床植物层,能够对净化后的水体继续进行净化,使水体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环境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雨水径流未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中,破坏原有的水生态环境平衡,严重威胁到人们身心健康。常见的水体污染治理手段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水生植物-微生物修复),其中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水体修复技术以其对环境友善的特点,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具有很好的经济效应和适用性,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现有的水体修复设备缺乏层次结构,不能使废水得到充分的净化,导致水体修复效果不好。因此,急需一种净化效果好的黑臭水治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设置有吸附净化层,能够对水体进行物理吸附以及微生物代谢降解,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设置有沉水植物和浮床植物层,能够对净化后的水体继续进行净化,使水体达到排放标准。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以及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吸附净化层、沉水植物层以及浮床植物层,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上端低于另一侧侧壁上端,吸附净化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生物陶粒层、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以及砾石层。其中,所述生物陶粒层中生物陶粒的直径小于5mm,容重为200-500kg/m3。其中,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包括复合菌,所述复合菌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其中,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还包括用于包裹复合菌的壳体,所述壳体采用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重量份数为0.5-10%的海藻酸钠和2-20%的聚乙烯醇制成。其中,所述沉水植物层中种植的植物包括蜈蚣草、红波、铁皇冠和绿菊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浮床植物层中植物的植物包括美人蕉、水芹菜、菖蒲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砾石层的砾石为圆球状。其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废水和空气的输送管,输送管靠近吸附净化层的一侧设置有曝气孔。其中,所述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光源,光源位于浮床植物层的上方。其中,所述光源为日光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设置有吸附净化层,能够对水体进行物理吸附以及微生物代谢降解,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设置有沉水植物和浮床植物层,能够对净化后的水体继续进行净化,使水体达到排放标准。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浮床植物层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包括:1、箱体;2、输送装置;3、吸附净化层;31、生物陶粒层;32、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33、砾石层;4、沉水植物层;5、浮床植物层;6、光源。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包括箱体1以及位于箱体1内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2、吸附净化层3、沉水植物层4以及浮床植物层5,所述箱体1的一侧侧壁上端低于另一侧侧壁上端,吸附净化层3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生物陶粒层31、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32以及砾石层33。沉水植物层4和浮床植物层5均种值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对氮、磷素等营养元素具有吸附、吸收及沉降等作用,能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32包括有聚磷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但微生物的生长率普遍较低,对水体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抗冲击能力弱,并且在低温环境下处理效果不好,将其固定在特定载体中增加微生物密度,提高生长量,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技术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和水生植物技术结合进行生态化修复水体污染,具体地,废水经由输送装置2进入箱体1的底部,使废水依次经过吸附净化层3、沉水植物层4和浮床植物层5进行净化处理,吸附净化层3能够对水体进行物理吸附以及微生物代谢降解,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沉水植物层4和浮床植物层5,能够对净化后的水体继续进行净化,使水体达到排放标准。其中,吸附净化层3中的生物陶粒层31能够对水体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SS)和微生物,吸附净化层3中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32能够对水体进行二次处理,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吸附净化层3中的砾石层33能够防止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32的填料流失,同时,微生物能够附着在砾石表面,起到过滤净化水体的效果,也起到美化景观的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生物陶粒层31中生物陶粒的直径小于5mm,容重为200-500kg/m3。容重越大,生物陶粒的粒径越大,容重越小,生物陶粒的粒径越小,当容重小于200kg/m3时容易被废水中的悬浮物(SS)堵塞孔径,导致净化效果减弱,当容重大于200kg/m3时生物陶粒的吸附净化效果减弱,优选地,生物陶粒的容重为300kg/m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包括复合菌,所述复合菌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能够利用自身的代谢,消耗水体中的氮和磷元素,从而高效净化水体。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还包括用于包裹复合菌的壳体,所述壳体采用占固定化微生物小球重量份数为0.5-10%的海藻酸钠和2-20%的聚乙烯醇制成。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对环境良好无毒无害,可以提高聚磷菌、硝化菌和反硝化等复合细菌对废水中污染物的耐受能力,增加复合细菌的生物量,提高处理效率。优选地,使用重量份数为2%的海藻酸钠和10%的聚乙烯醇。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沉水植物层4中种植的植物包括蜈蚣草、红波、有翅星蕨和绿菊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沉水植物适合于种植在水中,能够对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而且植株大小合适,适用于净化使用。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浮床植物层5中植物的植物包括美人蕉、水芹菜、菖蒲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植物适合种植于浮床中,其根系能够对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而且能够美化景观,十分适合净化设备使用。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砾石层33的砾石为圆球状。圆球状的砾石表面较大,而且表面具有微小孔,能够对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使水体净化。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输送装置2包括用于输送废水和空气的输送管,输送管靠近吸附净化层3的一侧设置有曝气孔。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还包括光源6,光源6位于浮床植物层5的上方。光源6能够为沉水植物层4以及浮床植物层5中种植的植物提供光照,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生长,同时提高净化效果。优选地,光源6为高效日光灯。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吸附净化层、沉水植物层以及浮床植物层,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上端低于另一侧侧壁上端,吸附净化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生物陶粒层、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以及砾石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位于箱体内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输送装置、吸附净化层、沉水植物层以及浮床植物层,所述箱体的一侧侧壁上端低于另一侧侧壁上端,吸附净化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生物陶粒层、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层以及砾石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陶粒层中生物陶粒的直径小于5mm,容重为200-500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包括复合菌,所述复合菌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聚磷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小球还包括用于包裹复合菌的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臭水治理一体化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航球杨秋婵张保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