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盘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13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盘翻转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翻转梁,翻转梁具有彼此垂直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连接以构成L形的翻转梁,第一支撑架的底部经由一转轴与基座的第一支架相接,翻转梁能整体上绕转轴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盘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用于将线盘从立式状态翻转的线盘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某些作业场景中,需要将处于立式的绕有导线的线盘翻转至孔心垂直于地面的状态,然后才可将之吊至线架。在现有技术中,上述的翻转过程使用吊带直接翻转。但,吊带受到尖角剪切,容易破损,吊丝易被剪切,存在很大风险。此外,在这种翻线方法中,线盘会自由摆动,存在安全隐患。且,这种翻线方法需要至少2人进行操作,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线盘翻转装置。该线盘翻转装置与叉车配合,可以由一位叉车操作员完成线盘翻转作业,高效且安全。此外,整个翻转过程中无需穿吊带,对线盘没有损害。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盘翻转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及翻转梁,所述翻转梁具有彼此垂直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以构成L形的所述翻转梁,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经由一转轴与所述基座的第一支架相接,所述翻转梁能整体上绕所述转轴旋转。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线盘翻转装置中,进一步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的第一支架,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翻转梁的第一支撑架。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线盘翻转装置中,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翻转梁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基座的第一支架彼此垂直的第一状态。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线盘翻转装置中,当所述翻转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翻转梁的重心相对于所述转轴的轴心处于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线盘翻转装置中,当所述翻转梁翻转到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基座的第一支架彼此垂直的第二状态时,所述翻转梁的第二支撑架的末端抵靠在所述基座的第二支架上。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线盘翻转装置中,所述翻转梁的第二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横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宽度,使得所述横杆的两端从所述第二支撑架延伸出。根据一个实施例,在上述的线盘翻转装置中,所述横杆的横截面具有弧形的外缘。应当理解,本技术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为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线盘翻转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线盘翻转装置的工作状态的一个示例。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20翻转梁21第一支撑架22第二支撑架23横杆30转轴40弹簧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参考图1来更详细地讨论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根据本技术的线盘翻转装置主要包括基座10、翻转梁20和转轴30。基座10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翻转梁20具有彼此垂直的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2连接以构成L形的翻转梁20。第一支撑架21的底部经由转轴30与基座10的第一支架11相接。根据上述结构,该翻转梁20能整体上绕转轴30旋转。较佳的,图1所示的线盘翻转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弹簧40。该弹簧40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0的第一支架11,且另一端连接于翻转梁20的第一支撑架21。在初始状态下,翻转梁20在弹簧40的作用下处于第一支撑架21与基座10的第一支架11彼此垂直的第一状态。此外,当翻转梁20翻转到第二支撑架22与基座10的第一支架11彼此垂直的第二状态时,翻转梁20的第二支撑架22的末端抵靠在基座10的第二支架12上。更优选的,可以将该线盘翻转装置设计成:当翻转梁20处于上述的第一状态时,翻转梁20的重心相对于转轴30的轴心处于靠近第二支架12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翻转梁20的第二支撑架22的下方设置有一横杆23。该横杆23的宽度大于第二支撑架22的宽度,使得横杆23的两端从第二支撑架22延伸出。如以下将更详细地讨论的,该横杆23将在翻转梁20翻转时与叉车的叉齿抵接,帮助整个翻转支架缓慢下翻。其中,该横杆23的横截面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弧形的外缘,以与叉车的叉齿更平稳地接触。基于上述结构,在翻转作业时,先用叉车的叉齿A将立放的线盘B放置于翻转梁20的第一支撑架21上。如图2所示,叉车的叉齿B缓慢下落,利用重心偏移(如以上所讨论的,翻转梁20的重心相对于转轴30的轴心处于靠近第二支架12的一侧,在翻转梁20没有放重物时,翻转梁20靠弹簧40处于直立状态,当叉车将线盘B放到第一支撑架21上后,弹簧40的力不足以再让翻转梁20处于直立状态),由于重力作用,翻转梁20倾倒,叉车的叉齿A会托住上述第二支撑架22的下方设置的横杆23,再慢慢让翻转梁20倒下,以完成翻线的全过程。此外,翻转完成后,叉齿A离开线盘B下沿后,再调节叉车的叉齿A的宽度,即达到大于横杆23的宽度的合适宽度,以避开横杆23,重新叉起线盘B,将翻转好的线盘B铲起,送至立绕工位。综上,本技术所设计的线盘翻转装置可以由一位叉车操作员独立完成线盘翻转作业,使得线盘翻转作业的安全性、场地要求、操作可靠性、工时方面相比之前得到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技术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技术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技术的修改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盘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0),所述基座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以及/n翻转梁(20),所述翻转梁具有彼此垂直的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以构成L形的所述翻转梁,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经由一转轴(30)与所述基座的第一支架相接,所述翻转梁能整体上绕所述转轴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盘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所述基座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以及
翻转梁(20),所述翻转梁具有彼此垂直的第一支撑架(21)和第二支撑架(22),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以构成L形的所述翻转梁,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经由一转轴(30)与所述基座的第一支架相接,所述翻转梁能整体上绕所述转轴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盘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弹簧(40),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座(10)的第一支架(11),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翻转梁(20)的第一支撑架(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盘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翻转梁(20)在所述弹簧(40)的作用下处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与所述基座(10)的第一支架(11)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利民岳龙王小标宋伟杨春霞王建王文宇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变压器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