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12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解决了人工安装被动窗辅助方钢框存在费时费力、安装精度差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移动式底座上设置有竖向矩形框架和配重箱,竖向矩形框与移动式底座之间设置有倾斜液压杆,竖向矩形框架的右侧壁上端部固定有槽钢状钢板,槽钢状钢板的侧壁上均嵌有量角器状刻度板和线坠;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框架,升降框架的左端固定有水平承重杆,水平承重杆的左端均固定有防护板和限位板,限位板的下端固定有螺栓,螺栓上拧有锁紧螺母;驱动机构包括竖向液压杆,竖向液压杆的顶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上设置有链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精度得到大幅提升,而且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升降安装装置,具体为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是国务院乃至世界的一个口号,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该建筑的窗户与普通建筑窗户的安装方式截然不同。被动窗采用外挂安装,考虑到窗间条板墙的承载力不满足外挂被动窗要求,因此需制作被动窗辅助方钢框,以便安装被动窗;但是被动窗辅助方钢框空腔内浇筑有细石混凝土,每个重量大约800-1000kg,采用人工安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高空安装精度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人工安装被动窗辅助方钢框存在费时费力、安装精度差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包括移动式底座,移动式底座的左端部设置有底端与其铰接的竖向矩形框架,移动式底座的右端部设置有配重箱,竖向矩形框架的中部与移动式底座中部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倾斜液压杆,竖向矩形框架的右侧壁上端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槽钢状钢板,槽钢状钢板的侧壁上均嵌有顶端面为平面的量角器状刻度板,且量角器状刻度板的圆心处均悬挂有线坠,竖向矩形框架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上下滑动于竖向矩形框架左侧壁上的升降框架,升降框架的左端固定有上下分布的水平承重杆,水平承重杆上开有左右方向的条状孔,水平承重杆的左端均固定有防护板,且防护板右侧的水平承重杆上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端固定有穿过条状孔的螺栓,螺栓上拧有紧贴水平承重杆下端面的锁紧螺母;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竖向矩形框架下端内壁上的竖向液压杆,竖向液压杆的顶端设置有齿轮,齿轮上设置有与其啮合且一端与竖向矩形框架下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下端内壁连接的链条。进行被动窗辅助方钢框安装时,首先将被动窗辅助方钢框的上下横梁悬挂在升降框架的水平承重杆上,调节限位板至被动窗辅助方钢框的上下横梁紧贴限位板和防护板,旋转锁紧螺母至被动窗辅助方钢框固定牢固,然后通过调节倾斜液压杆的长度来控制竖向矩形框架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基本满足要求;此时,驱动竖向液压杆上升,进而带动一侧链条拉长,另一侧链条变短,完成升降框架的上升,直至达到安装位置,将被动窗辅助方钢框的两个竖向立柱放置于下层梁上,精调倾斜液压斜确保被动窗辅助方钢框垂直度平整度达到要求,进行被动窗辅助方钢框的最终固定。克服了人工安装被动窗辅助方钢框存在费时费力、安装精度差且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移动式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右端下方设置有前后分布的万向轮,底座本体左端下方设置有前后分布的行走轮。底座本体的右端中间固定有T型把手,T型把手上设置有分别控制竖向液压杆和倾斜液压杆的液压开关。通过液压开关对竖向液压杆和倾斜液压杆进行控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实现了楼面上直接准确安装被动窗辅助方钢框的要求,安装精度得到大幅提升,而且避免了高空作业,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减少了人工投入,节约安装时间,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重复利用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竖向矩形框架,2-配重箱,3-倾斜液压杆,4-槽钢状钢板,5-量角器状刻度板,6-线坠,7-升降框架,8-水平承重杆,9-防护板,10-限位板,11-螺栓,12-锁紧螺母,13-竖向液压杆,14-齿轮,15-链条,16-底座本体,17-万向轮,18-行走轮,19-T型把手,20-液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包括移动式底座,移动式底座的左端部设置有底端与其铰接的竖向矩形框架1,移动式底座的右端部设置有配重箱2,竖向矩形框架1的中部与移动式底座中部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倾斜液压杆3,竖向矩形框架1的右侧壁上端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槽钢状钢板4,槽钢状钢板4的侧壁上均嵌有顶端面为平面的量角器状刻度板5,且量角器状刻度板5的圆心处均悬挂有线坠6,竖向矩形框架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上下滑动于竖向矩形框架1左侧壁上的升降框架7,升降框架7的左端固定有上下分布的水平承重杆8,水平承重杆8上开有左右方向的条状孔,水平承重杆8的左端均固定有防护板9,且防护板9右侧的水平承重杆8上设置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下端固定有穿过条状孔的螺栓11,螺栓11上拧有紧贴水平承重杆8下端面的锁紧螺母12;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竖向矩形框架1下端内壁上的竖向液压杆13,竖向液压杆13的顶端设置有齿轮14,齿轮14上设置有与其啮合且一端与竖向矩形框架1下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7下端内壁连接的链条15。移动式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6,底座本体16右端下方设置有前后分布的万向轮17,底座本体16左端下方设置有前后分布的行走轮18;底座本体16的右端中间固定有T型把手19,T型把手19上设置有分别控制竖向液压杆13和倾斜液压杆3的液压开关20。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部件中采用铰接的部位均是通过耳板配合销轴的方式实现铰接的;竖向矩形框架1的左侧壁上开有互相卡槽,升降框架7的右侧壁设置有穿在卡槽内的卡条实现上下滑动配重箱2内根据实现情况来放置一定重量的混凝土配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底座,移动式底座的左端部设置有底端与其铰接的竖向矩形框架(1),移动式底座的右端部设置有配重箱(2),竖向矩形框架(1)的中部与移动式底座中部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倾斜液压杆(3),竖向矩形框架(1)的右侧壁上端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槽钢状钢板(4),槽钢状钢板(4)的侧壁上均嵌有顶端面为平面的量角器状刻度板(5),且量角器状刻度板(5)的圆心处均悬挂有线坠(6),竖向矩形框架(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n升降机构包括上下滑动于竖向矩形框架(1)左侧壁上的升降框架(7),升降框架(7)的左端固定有上下分布的水平承重杆(8),水平承重杆(8)上开有左右方向的条状孔,水平承重杆(8)的左端均固定有防护板(9),且防护板(9)右侧的水平承重杆(8)上设置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下端固定有穿过条状孔的螺栓(11),螺栓(11)上拧有紧贴水平承重杆(8)下端面的锁紧螺母(12);/n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竖向矩形框架(1)下端内壁上的竖向液压杆(13),竖向液压杆(13)的顶端设置有齿轮(14),齿轮(14)上设置有与其啮合且一端与竖向矩形框架(1)下端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升降框架(7)下端内壁连接的链条(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窗辅助方钢框自动升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底座,移动式底座的左端部设置有底端与其铰接的竖向矩形框架(1),移动式底座的右端部设置有配重箱(2),竖向矩形框架(1)的中部与移动式底座中部之间设置有与两者铰接的倾斜液压杆(3),竖向矩形框架(1)的右侧壁上端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槽钢状钢板(4),槽钢状钢板(4)的侧壁上均嵌有顶端面为平面的量角器状刻度板(5),且量角器状刻度板(5)的圆心处均悬挂有线坠(6),竖向矩形框架(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和驱动机构;
升降机构包括上下滑动于竖向矩形框架(1)左侧壁上的升降框架(7),升降框架(7)的左端固定有上下分布的水平承重杆(8),水平承重杆(8)上开有左右方向的条状孔,水平承重杆(8)的左端均固定有防护板(9),且防护板(9)右侧的水平承重杆(8)上设置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下端固定有穿过条状孔的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旭红杨立新刘鑫刘海宾张膺王初光田同利栗克慧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泰瑞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