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00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包括加工部、驱动部和翻转部,驱动部和翻转部的竖直横截面均为圆形。翻转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对称设置在第一翻转部的两侧,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对称设置在第二翻转部的两侧。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分别和第一翻转部啮合,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分别和第二翻转部啮合。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设置加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内部结构镜像对称;第一驱动部与驱动电机的自由端同轴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材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材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对板材加工过程中,若板材的两个端面均需要进行加工的话,则需要对板材的一个端面加工完成后对板材进行翻转,目前大部分板材的加工平台都是固定结构,因此操作人员需要手工或借助辅助设备对板材进行翻转,板材翻转耗费时间较多,影响板材加工效率。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在完成板材其中一个端面的加工后,无需移动板材,直接翻转加工平台即可完成板材的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包括加工部、驱动部和翻转部,驱动部和翻转部的竖直横截面均为圆形。驱动部用于提供翻转驱动力,加工部用于固定板材及对板材加工,驱动部驱动翻转部实现180°的翻转,翻转部带动加工部实现翻转。翻转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对称设置在第一翻转部的两侧,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对称设置在第二翻转部的两侧。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分别和第一翻转部啮合,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分别和第二翻转部啮合。第一驱动部与驱动电机的自由端同轴连接。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设置加工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内部结构镜像对称。电机向第一驱动部提供翻转驱动力,和第一翻转部啮合的第一驱动部会驱动第一翻转部翻转,第一翻转部会驱动第二翻转部同步翻转从而使位于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的加工部完成翻转。第一驱动部相当于主动轮,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相当于从动轮。进一步的,加工部包括挡板和横杆,挡板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横杆包括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对称设置在第一翻转部内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位于第一翻转部内部的部分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构成板材的进入端或离开端,待加工板材通过进入端或离开端进入或离开加工部内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用于防止位于加工部内的待加工板材在水平方向上移位。进一步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远离挡板一端均设置有H型的加强筋。加强筋包括一第三横杆,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内部的第三横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加强筋和连接杆用于增强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的连接刚性。连接杆平行于挡板。进一步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阻隔杆,阻隔杆平行于第一横杆。阻隔杆对称设置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上、下两端。阻隔杆用于防止位于加工部内的待加工板材在竖直方向上移位,并且阻隔杆用于支撑位于加工部内的待加工板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代加工的板材通过进入端进入加工部内部,完成板材其中一个端面的加工后,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部驱动翻转部实现180°的翻转,操作人员对板材的另一个端面进行加工,完成加工后板材从离开端离开加工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性高的板材翻转装置,在完成板材其中一个端面的加工后,无需移动板材,直接翻转加工部即可完成板材的翻转,可以实现板材的双面加工。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材翻转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材翻转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材翻转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3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包括加工部、驱动部和翻转部,驱动部和翻转部的竖直横截面均为圆形。翻转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部11和第二翻转部12,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21、第二驱动部22、第三驱动部23和第四驱动部24,第一驱动部21、第二驱动部22对称设置在第一翻转部11的两侧,第三驱动部23、第四驱动部24对称设置在第二翻转部12的两侧。第一驱动部21、第二驱动部22分别和第一翻转部11啮合,第三驱动部23、第四驱动部24分别和第二翻转部12啮合。第一翻转部11和第二翻转部12之间设置加工部,第一翻转部11和第二翻转部12内部结构镜像对称。第一驱动部21与驱动电机8的自由端同轴连接。加工部包括挡板和横杆,挡板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横杆包括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41和第二横杆42,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设置在第一翻转部11和第二翻转部12之间,第一横杆41和第二横杆42对称设置在第一翻转部11内部,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位于第一翻转部11内部的部分与第一横杆41和第二横杆42构成板材的进入端或离开端。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远离挡板一端均设置有H型的加强筋5。加强筋5包括一第三横杆51,第一翻转部11和第二翻转部12内部的第三横杆5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平行于挡板。第一挡板31、第二挡板32之间设置有阻隔杆7,阻隔杆7平行于第一横杆41。阻隔杆7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加工部、驱动部和翻转部,所述驱动部和翻转部的竖直横截面均为圆形;/n所述翻转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部的两侧,所述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部的两侧;/n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分别和所述第一翻转部啮合,所述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分别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啮合;/n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设置加工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内部结构镜像对称;/n所述第一驱动部与驱动电机的自由端同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加工部、驱动部和翻转部,所述驱动部和翻转部的竖直横截面均为圆形;
所述翻转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部的两侧,所述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部的两侧;
所述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分别和所述第一翻转部啮合,所述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分别和所述第二翻转部啮合;
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之间设置加工部,所述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内部结构镜像对称;
所述第一驱动部与驱动电机的自由端同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部包括挡板和横杆,所述挡板包括沿竖直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横杆包括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金康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