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样本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89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样本检测装置,具有上、下两个用于夹持液体样本的检测平台,检测平台连接在支架上且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检测平台和下检测平台上分别相对地设置发射光纤和集光光纤;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接触时,不与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重合。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下检测平台工作面接触时,只是将液滴挤压至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不重合区域内,而不会将所述液滴的大部分挤出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之间,造成液体流失,所以较容易拉出液柱,达到检测要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样本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透光率对小质量的液体样本内含物质进行检测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采用光检测并分辨物质的手段是微观领域中常用的技术,通常的方法是在一个容器中盛放载体液,并在光检测装置上检测该载体液的透光率,然后再将所需要检测的样本物质溶于该载体液中,再在光检测装置上检测溶液的透光率,并比较前后检测结果中的主要衰减光波段及盖波段光的衰减强度。由该比较结果来判定所检测的样本物质的种类。这种检测方法中为减小容器的影响,需要一定量的溶液及相应量的样本物质,其浪费比较大。而且在检测后需要对容器进行清洗。为此,美国专利6,809,826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利用液体表面张力和光谱学的测量原理对微量液体样品进行测量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两个检测平台,下检测平台固定在装置上,上检测平台设置在可移动臂上;所述可移动臂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一个发射光纤和一个接收光纤分别设置在上、下检测平台上,并相对地设置。发射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有光源;接收光纤的另一端连接有光检测器。光源的光通过发射光纤射出,穿过液体样本射入接收光纤中,最后进入光检测器。在检测过程中,载体液和含样本溶液首先滴在所述下检测平台的工作面上,然后将所述上检测平台向下移动到其工作面与所述载体液和含样本溶液的液滴接触,并通过所述液滴本身的液面张力夹于两个检测平台面之间。用光源的光穿过液体样本后再射入光检测器中,对液体样本进行透光率测量,光检测器根据所检测到的主要衰减光波段的不同,及光衰减强度的不同,检测出样本中所含物质。通常,发射光纤和接收光纤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决定检测的精度。因此,上述现有技术在被检测的液体置于下检测平台上后,移动臂移动至闭合位置,使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将测量样品压扁,然后将移动臂抬升一定高度,然后进行检测。当移动臂移动至打开位置时,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中放置的样品可被抹去,然后再放置新样品。而在实际应用中,将所述上检测平台向下移动到其工作面正好与所述载体液和含样本溶液的液滴接触,是难以每次都做到的。因此,在常规的操作中,是将所述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所述下检测平台工作面接触,然后拉开依靠液体表面张力形成液柱。然而,在通常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情况下,当所述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所述下检测平台工作面接触时,会将所述液滴的大部分挤出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之间,因而对于表面张力较小的载体液来说,被挤出的液体基本都流失了,而能够留下来的液体太少,往往在所述上检测平台抬升时不能在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形成液柱,或形成的液柱不能拉出有效的长度。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下检测平台工作面接触时,不会将所述液滴的大部分挤出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之间的液体样本检测装置。为解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液体样本检测装置,具有上、下两个用于夹持液体样本的检测平台;所述上、下检测平台、连接在支架的可相对活动的一对臂上,且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检测平台和下检测平台上分别相对地设置发射光纤和集光光纤;其特征在于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接触时,不与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重合。上述液体样本检测装置的下检测平台工作面不与上检测平台工作面重合的部分处于上检测平台工作面的边缘。上述液体样本检测装置的上检测平台工作面的形状为圆形,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形状为直径比所述上检测平台大的圆形。所述液体样本检测装置的支架具有架体和活动臂,所述下检测平台固定在架体上,所述上检测平台设置在活动臂上。上述液体样本检测装置的架体具有滑道,活动臂的尾端滑动设置在架体的滑道中,并可通过一个可释放的定位机构来控制活动臂的移动和定位。所述液体样本检测装置的活动臂铰接在架体上,并可通过一个可释放的定位机构来控制活动臂的转动和定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接触时,不与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重合。因此,当上检测平台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下检测平台工作面接触时,只是将液滴挤压至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不重合区域内,而不会将所述液滴的大部分挤出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之间,造成液体流失。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取得了较容易拉出液柱,达到检测要求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均为圆形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活动臂滑动连接在架体上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分别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活动臂铰接在架体上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上、下检测平台工作面分别为圆形和六边形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支架、2-活动臂、3-上检测平台、4-下检测平台4、5-发射光纤、6-集光光纤、7-定位机构、11-架体、12-活动臂、111-滑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液体样本检测装置具有设置在支架1上的上、下两个用于夹持液体样本且相对设置的圆形检测平台3、4,在所述上检测平台3和下检测平台4上分别相对地设置发射光纤5和集光光纤6;所述支架1具有架体11和活动臂12,架体11具有滑道111,活动臂12的尾端滑动设置在架体11的滑道111中,并可通过一个可释放的定位机构7来控制活动臂12的移动和定位。所述下检测平台4固定在架体11上,上检测平台3设置在活动臂12上,且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的直径大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直径,使得所述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接触时,不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重合,并且所述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不与上检测平台3工作面重合的部分处于上检测平台3工作面的边缘。在使用时,当所述所述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接触时,液滴会被挤压至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边缘的不重合区域内,当液滴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完全接触后,活动臂2上移,同时带动上检测平台3向上移动,将保留在所述下检测平台4不重合区域上的液滴拉起,并在其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液柱;光通过发射光纤5射出,穿过液体样本射入接收光纤6中。(实施例二)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液体样本检测装置具有设置在支架1上的上、下两个用于夹持液体样本且相对设置的圆形检测平台3、4,在所述上检测平台3和下检测平台4上分别相对地设置发射光纤5和集光光纤6;所述支架1具有架体11和活动臂12,所述活动臂12铰接在架体11上,并可通过一个可释放的定位机构7来控制活动臂12的转动和定位。所述下检测平台4固定在架体11上,上检测平台3设置在活动臂12上,且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的四边形,而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为面积小于所述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面积的三角形,使得所述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接触时,不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重合。同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在使用时,当所述所述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与滴有液滴的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接触时,液滴会被挤压至下检测平台工作面的不重合区域内,当液滴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完全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样本检测装置,具有两个用于夹持液体样本的上检测平台(3)和下检测平台(4);所述上、下检测平台(3、4)连接在支架(1)的可相对活动的一对臂上,且相对设置;在所述上检测平台(3)和下检测平台(4)上分别相对地设置发射光纤(5)和集光光纤(6);其特征在于:下检测平台(4)工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接触时,不与上检测平台(3)的工作面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丽成杨立文贺乾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