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式物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86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托盘不使用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包括:多个承载框,各个所述承载框在高度方向上叠加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多个承托梁,所述承托梁横向间隔安装在各个所述承载框内,每两个所述承托梁形成一个承托组,所述承托组用于承托柱状产品,所述承托梁上设有斜面,在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形成V形结构。能够节约物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托举式物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
技术介绍
物流装置的产生主要是在前期与其他铝卷生产厂商合作的时候发现,铝卷在运输和叠放的时候,容易发生损坏,碰伤铝卷,造成报废卷的现象过多。一般厂家都是采用木质托盘来包装铝卷,而木质托盘在运输过程中又容易损坏。同时现有的托盘在不使用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在对托盘进行托运时,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占用的体积越大,物流费用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托盘不使用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包括:多个承载框,各个所述承载框在高度方向上叠加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多个承托梁,所述承托梁横向间隔安装在各个所述承载框内,每两个所述承托梁形成一个承托组,所述承托组用于承托柱状产品,所述承托梁上设有斜面,在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形成V形结构。可选的,所述承载框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横杆、第一立柱、至少一对第二横杆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相互垂直,在一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横杆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在一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通过插接形式叠加,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插接形式叠加。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一端为公端,所述第一立柱另一端为母端,所述第二立柱一端为公端,所述第二立柱另一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所述母端匹配。可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两端为公端,所述第二立柱的两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所述母端匹配。可选的,所述母端为台阶孔或者喇叭孔。可选的,所述承托梁和所述承载框可拆卸安装。可选的,所述承托梁底部设有卡位柱,所述承载框上设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和所述卡位柱配合。可选的,在一个所述承载框内,所述插孔的数量大于所述卡位柱的数量。可选的,所述斜面上设有保护垫。可选的,所述保护垫为橡胶材质。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托举式物流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承载框的叠加且可拆卸设置,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使得在此物流装置托运完成后,可以将承载框每层拆卸,然后还可以对承载框本身的每个边进行拆卸,使得物流装置在非承载状态下能够占用更少的空间,从而方便运输,同时减少物流装置本身的物流运输成本,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形成V形结构,使得在对柱状物品进行承载时,其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采用模块式拼接组成,可满足各种规格的产品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托举式物流装置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托举式物流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元件标号说明1承托梁3铝卷10斜面21第一横杆22第一立柱23第二横杆24第二立柱11卡位柱12插孔101保护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多个承载框和多个承托梁1,各个所述承载框在高度方向上叠加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承托梁1横向间隔安装在各个所述承载框内,每两个所述承托梁1形成一个承托组,所述承托组用于承托柱状产品,所述承托梁1上设有斜面10,在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10形成V形结构。通过承载框的叠加且可拆卸设置,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使得在此物流装置托运完成后,可以将承载框每层拆卸,然后还可以对承载框本身的每个边进行拆卸,使得物流装置在非承载状态下能够占用更少的空间,从而方便运输,同时减少物流装置本身的物流运输成本,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10形成V形结构,使得在对柱状物品进行承载时,其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承载框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横杆21、第一立柱22、至少一对第二横杆23和第二立柱24,所述第一横杆2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立柱22,所述第二横杆2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立柱24,所述第一横杆21和所述第二横杆23相互垂直,在一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横杆21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在一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23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立柱22和所述第二立柱24通过插接形式叠加,所述第二立柱24之间通过插接形式叠加。第一立柱22和第二立柱24之间通过插接形式叠加,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3垂直,第一横杆21在一个方向上固定相对位置,第二横杆23在另一个方向上固定相对位置,从而使得承载框能够相对固定,同时还增加了高度形成柱状产品(比如铝卷3)的容纳空间,且采用了尽量少的结构,当需要更高的高度时,可以让第二立柱24之间进行拼接,使得容纳空间更高,从而适应不同型号的产品。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柱22一端为公端,所述第一立柱22另一端为母端,所述第二立柱24一端为公端,所述第二立柱24另一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所述母端匹配。此种既可以第一立柱22和第二立柱24之间进行搭配,也可以实现第二立柱24之间的搭配。可选的,所述母端为台阶孔或者喇叭孔。公端由于和母端匹配,故公端为锥形轴或者台阶轴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22的两端为公端,所述第二立柱24的两端为母端,所述公端和所述母端匹配。此种实施方式仅适用于第一立柱22和第二立柱24之间的叠加的方式,需要第一立柱22和第二立柱24的高度设置得较高以适应铝卷3的径向尺寸的需求。可选的,所述母端为台阶孔或者喇叭孔。公端由于和母端匹配,故公端为锥形轴或者台阶轴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3,承托梁1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承托梁1和所述承载框可拆卸安装。可选的,所述承托梁1底部设有卡位柱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承载框,各个所述承载框在高度方向上叠加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n多个承托梁,所述承托梁横向间隔安装在各个所述承载框内,每两个所述承托梁形成一个承托组,所述承托组用于承托柱状产品,所述承托梁上设有斜面,在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形成V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托举式物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承载框,各个所述承载框在高度方向上叠加且可拆卸连接,所述承载框每个边框均为可拆卸结构;
多个承托梁,所述承托梁横向间隔安装在各个所述承载框内,每两个所述承托梁形成一个承托组,所述承托组用于承托柱状产品,所述承托梁上设有斜面,在一个所述承托组内的两个所述斜面形成V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举式物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包括至少一对第一横杆、第一立柱、至少一对第二横杆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相互垂直,在一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横杆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在一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在同一高度上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插接形式叠加,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通过插接形式叠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举式物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一端为公端,所述第一立柱另一端为母端,所述第二立柱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吴强闫川海曾俊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享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