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泥板内部构造
本技术涉及包括车身侧的挡泥板和具有吸音性的挡泥板内衬的挡泥板内部构造。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由具有缓冲性的硬质纤维板形成的挡泥板内衬。在专利文献1中能够通过使用硬质纤维板获得吸音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642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近来存在通过高端定位、电动化消除发动机噪音的倾向,以追求车室内进一步的静寂性。在现有的车辆中,由于车身侧的挡泥板与挡泥板内衬间的分离距离(背后空气层的厚度)各处不均匀而难以使吸音材料的吸音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技术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挡泥板内衬的吸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的挡泥板内部构造。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侧的挡泥板和具有吸音性并覆盖所述挡泥板的下表面的挡泥板内衬,所述挡泥板内衬具有覆盖所述挡泥板的第1挡泥板内衬和在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第1挡泥板内衬之间配置的第2挡泥板内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n包括车身侧的挡泥板和具有吸音性并覆盖所述挡泥板的下表面的挡泥板内衬,/n所述挡泥板内衬具有:/n第1挡泥板内衬,其覆盖所述挡泥板;以及/n第2挡泥板内衬,其配置在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第1挡泥板内衬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身侧的挡泥板和具有吸音性并覆盖所述挡泥板的下表面的挡泥板内衬,
所述挡泥板内衬具有:
第1挡泥板内衬,其覆盖所述挡泥板;以及
第2挡泥板内衬,其配置在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第1挡泥板内衬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内衬还具备第3挡泥板内衬,
所述第3挡泥板内衬分别与所述第1挡泥板内衬及所述第2挡泥板内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挡泥板内衬、所述第2挡泥板内衬及所述第3挡泥板内衬由具有分别与背后空气层的厚度对应的吸音性的多个吸音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第1挡泥板内衬之间的分离距离及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第2挡泥板内衬之间的分离距离分别为50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泥板与所述第3挡泥板内衬之间的分离距离为50mm±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泥板内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挡泥板内衬具有各自分体构成的在所述挡泥板的拱部的车辆前方侧配置的车辆前方侧第2挡泥板内衬和在所述拱部的车辆后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隆,富田匠一,野口好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