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6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环及其下方设置的动接点座,动接点环内设有一体式动点钢柱,一体式动点钢柱包括光滑柱面及螺纹台阶,一体式动点钢柱顶端设于外部,中部光滑柱面套入动接点环中,下部螺纹台阶上端套入支承隔离板堵截绝缘材料;支承隔离板下方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相隔一定距离后,在一体式动点钢柱下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构成一体式动点钢柱组合件;动接点座上设有三组一体式动点钢柱组合件,共同构成一体式动接点组;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填充绝缘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现有设备的断裂失效重大缺陷,达到了免维护零故障的要求,最大程度延长了产品的寿命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
本技术属于铁路道岔转辙机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
技术介绍
资料显示普通铁路西安火车站仅有5个站台9个股道客线,而高铁站西安北站拥有18个站台34条火车线路,但是进出线路都是两条线路,这就要求进出站要求设置近10倍数量的动力转辙机进行道岔转换,对转换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无故障免维修而且性能稳定可靠的转辙机及其接点组。接点组是转辙机的最重要的电气部件之一,其接通时可靠稳定的电接触电气性能对高速铁路尤为重要。城市地下铁路系统采用了相同的铁路转辙机设备,而且其使用频率还要超过高速铁路。目前生产和使用的接点组,设计于上个世纪70年代,适应于人口流动少和物资运量较小的计划经济时代。随着经济改革,人才流动、旅游发展、物资流通,和国际贸易发展,对铁路运输形成极大压力,一直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997年4月开始,铁路进行了6次连续大提速,客运还是不能满足需求;2008年高速铁路有了一定规模,2015年开始高速铁路迈入新征程,规模超前、管理加强,对设备的要求更高了。原有接点产品已经难以适应高速铁路运输生产,提出了零故障、免维修要求。现有接点无法克服设计缺陷,虽然在材料上、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依然出现这样那样的失效故障,造成表示缺失或错误,影响列车进出站时间,降低铁路运输效率,造成铁路运输的巨大损失。目前使用的动接点组产品,根据各电务段反馈信息统计常发故障为挡环掉出、开口销断裂、接点柱断裂、接触不良、绝缘电阻低、电寿命低等等,这些故障多年来很难彻底消除,其根本原因在设计方面。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在TB/1477-2005《ZD6系列电动转辙机》中,4.18转辙机寿命可靠工作30万次。为了适应高铁运营,2011年3月实施新的国家标准GB/T25338[1].1-2010其中5.10.1转辙机试验寿命的动作次数分为30万次、100万次两个等级,增加了100万次这个等级。据统计数据,现有接点无法完成100万次的现场正常使用,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电务段检修任务很大,而且经常进行救援性抢修,付出极大的人力财力,依然不时地影响列车的正点运营。可以看出,现有接点的技术方案已经不能适应高速铁路客车及地下铁运行的需要,而且改良方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设计上存在的重大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其解决了现有设备的断裂失效重大缺陷,达到了免维护零故障的要求,最大程度延长了产品的寿命周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环及其下方设置的动接点座,所述动接点环内设有一体式动点钢柱,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包括光滑柱面及螺纹台阶,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顶端设于外部,中部光滑柱面套入动接点环中,下部螺纹台阶上端套入支承隔离板堵截绝缘材料;所述支承隔离板下方通过第一紧固件紧固,相隔一定距离后,在一体式动点钢柱下端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构成一体式动点钢柱组合件;所述动接点座上设有三组一体式动点钢柱组合件,共同构成一体式动接点组。所述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之间填充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分别采用M6螺母及M6全机械锁紧螺母。进一步的,所述动接点环高度比现有的增加1mm,解决了在打入深度较大时动接点环低于接点片的产品缺陷;内径比现有的缩小1.5mm,壁厚增加,使得动接点环机械强度高、旋转惯性良好的突出优点。另外,在表面上可选择斜纹滚花的方案,优点在于可以对表面氧化物进行自洁。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为全钢材料制成,机械强度高、无断裂风险;结构上,其光滑柱面长度为15mm,保证了动接点环使用时灵活旋转的上下间隙,在螺纹台阶上套入支承隔离板,再用螺母M6紧固,相隔3~4mm,再安装全机械锁紧螺母M6,螺母间可填充足够厚度的绝缘材料,保证了塑压后一体式动点钢柱组合体与动接点座充分结合,构成有机整体,钢柱组合体既不会旋转又不会在强力下被拔出,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性能。本技术在塑压时封闭部分,先完成组合体的组装工序再进行塑压工序,采用支承隔离板将绝缘材料堵截在模腔中而不能流入一体式动点钢柱和动接点环之间,同样也不能流入动接点环与模具体的间隙内,以保证动接点环的灵活旋转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为接点产品换代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是接点故障率降低、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增加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保持了原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保证了与现有接点进行完全的互换性。本技术采用的一体式动点钢柱,简单的结构形式、坚强的机械性能,完全避免了发生阻挡失效故障的可能性。设计上对动接点进行了革命性改型设计,颠覆了传统零件加工完成再进行组装的工艺方案,采用先组装再塑压固化的工艺。减少了工序和多次流转,工艺简单、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设备的断裂失效重大缺陷,做到了免维护零故障的要求,最大程度的延长了产品的寿命周期,保证了铁路关键设备使用的质量安全性。本技术技术用于控制铁路道岔转辙机的动作、表示进出站道岔停留于定位或反位位置和状态、并实现机构锁闭和电气连锁的一体式动接点组,尤其适用于高速铁路或者地铁用的转辙机配套用一体密封型接点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体式动点钢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动接点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塑压模具及工艺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接点环,2-动接点座,3-一体式动点钢柱,4-支承隔离板,5-第一紧固件,6-第二紧固件,7-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只作为对本技术的说明,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3所示的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为接点产品换代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是接点故障率降低、提高可靠性、增加使用寿命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在设计思想上,保持了原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以保证与现有接点进行完全的互换性。本技术采用一体式动点钢柱3,简单的形式强固的限制了动接点环1的上挑位置,再没有发生阻挡失效故障的可能性,设计上对动接点组进行了革命性改型设计,颠覆了传统零件加工完成再进行组装的工艺方案,采用先组装再塑压固化的工艺。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设备的断裂失效重大缺陷,做到了免维护零故障的要求,最大程度的延长了产品的寿命周期。如图1,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座2、动接点环1、一体式动点钢柱3、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环(1)及其下方设置的动接点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点环(1)内设有一体式动点钢柱(3),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3)包括光滑柱面及螺纹台阶,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3)顶端设于外部,中部光滑柱面套入动接点环(1)中,下部螺纹台阶上端套入支承隔离板(4)堵截绝缘材料;所述支承隔离板(4)下方通过第一紧固件(5)紧固,相隔一定距离后,在一体式动点钢柱(3)下端通过第二紧固件(6)固定,构成一体式动点钢柱(3)组合件;/n所述第一紧固件(5)与第二紧固件(6)之间填充绝缘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包括动接点环(1)及其下方设置的动接点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点环(1)内设有一体式动点钢柱(3),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3)包括光滑柱面及螺纹台阶,所述一体式动点钢柱(3)顶端设于外部,中部光滑柱面套入动接点环(1)中,下部螺纹台阶上端套入支承隔离板(4)堵截绝缘材料;所述支承隔离板(4)下方通过第一紧固件(5)紧固,相隔一定距离后,在一体式动点钢柱(3)下端通过第二紧固件(6)固定,构成一体式动点钢柱(3)组合件;
所述第一紧固件(5)与第二紧固件(6)之间填充绝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用一体式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点环(1)高度增加1mm,内径缩小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蔡永青闫鹏文建利王晟坤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一信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