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4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包括车身后部总成、后防撞梁本体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侧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吸能盒总成,左侧和右侧的吸能盒总成分别通过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与车身后部总成连接;所述车身后部总成的侧壁两边均设有一预安装定位销;所述左安装板上设有左定位孔,所述右安装板上设有右定位孔;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通过左、右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挂装在车身后部总成上后,再装配。使用该定位结构,由于预进入的开孔尺寸较大,工人能方便的将防撞梁预挂到车身上,节省了开发预挂工装的成本,同时使防撞梁的安装更加简单,减少了安装过程的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作为一种运输及代步工具使用越来越普及。但来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特别是碰撞事件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特别是碰撞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如何满足汽车在高速及低速碰撞的性能要求这些工作内容已是各厂商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汽车发生高速追尾碰撞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将防撞梁吸能的能量挤压出来,这就要求防撞梁首先要先于车身发生变形,变形的同时需要控制防撞梁在溃缩变形过程的稳定性,所有的变形都是朝着车辆的方向,没有上下和左右方向的过大侧向力造成防撞梁在溃缩变形的过程中失稳。而当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为尽可能的降低车辆损失,需要保证车身的完整性,尽可能将变形控制在防撞梁上。基于以上要求,需要保证防撞梁的吸能和的中心和车身纵梁的盒装结构的中心是处于重合的状态。由于防撞梁是一种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的汽车上的零部件,使用传统的定位方式在安装防撞梁的过程中,需要开发出防撞梁的预挂工装,首先将工装预安装到车身上,然后将防撞梁放置在预挂工装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单、减少安装工时、降低安装工作量的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包括车身后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防撞梁本体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侧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吸能盒总成,左侧和右侧的吸能盒总成分别通过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与车身后部总成连接;所述车身后部总成的侧壁两边均设有一预安装定位销;所述左安装板上设有左定位孔,所述右安装板上设有右定位孔;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通过左、右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挂装在车身后部总成上后,再装配。优选的,所述左安装孔为矩形孔。优选的,所述右安装孔包括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上方设有第二圆孔,两个圆孔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圆孔半径之和。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圆孔的直径小于第一圆孔的直径。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圆孔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优选的,所述左、右安装板通过螺栓与车身后部总成栓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定位结构,由于预进入的开孔尺寸较大,工人能方便的将防撞梁预挂到车身上,节省了开发预挂工装的成本,同时使防撞梁的安装更加简单,减少了安装过程的工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左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右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车身后部总成1、后防撞梁本体总成2、吸能盒总成3、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预安装定位销6、左定位孔7、右定位孔8(第一圆孔8.1、第二圆孔8.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图1~图3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设计的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包括车身后部总成1、后防撞梁本体总成2,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2侧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吸能盒总成3,左侧和右侧的吸能盒总成3分别通过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与车身后部总成1连接;所述车身后部总成1的侧壁两边均设有一预安装定位销6;所述左安装板4上设有左定位孔7,所述右安装板5上设有右定位孔8;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2通过左、右定位孔7、8与定位销6的配合挂装在车身后部总成1上后,再装配。所述左安装孔7为矩形孔。所述右安装孔8包括第一圆孔8.1,所述第一圆孔8.1上方设有第二圆孔8.2,两个圆孔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圆孔半径之和。所述第二圆孔8.2的直径小于第一圆孔8.1的直径。两个所述圆孔圆心的连线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通过螺栓与车身后部总成1栓接。后防撞梁本体总成2挂到车身后部总成1,也即是车身上,通过微调后防撞梁本体总成2,使右侧的预安装定位销6进入到第二圆孔8.2中,该圆孔对防撞梁的Y和Z进行定位,左侧为方孔结构,通过防撞梁的重力作用定位销到Z位置,定位销布置在车身上,有效保证车身纵梁与防撞梁吸能盒的对应性。防撞梁在保证Y和Z定位的同时,预安装定位销6末端的法兰面有效防止后防撞梁的翻转和脱落,操作工人不需要额外的要求,只需要将螺栓拧紧即可完成装配。大大降低现场操作工人的工作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组合、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包括车身后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防撞梁本体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侧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吸能盒总成,左侧和右侧的吸能盒总成分别通过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与车身后部总成连接;所述车身后部总成的侧壁两边均设有一预安装定位销;所述左安装板上设有左定位孔,所述右安装板上设有右定位孔;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通过左、右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挂装在车身后部总成上后,再装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包括车身后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防撞梁本体总成,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侧壁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吸能盒总成,左侧和右侧的吸能盒总成分别通过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与车身后部总成连接;所述车身后部总成的侧壁两边均设有一预安装定位销;所述左安装板上设有左定位孔,所述右安装板上设有右定位孔;所述后防撞梁本体总成通过左、右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挂装在车身后部总成上后,再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的预安装及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位孔为矩形孔。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钊军简鹏扈福民周春苗徐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