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的空气悬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689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挂车的空气悬挂,包括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提升组件,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部;提升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提升气囊,下支架包括固定座和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两侧,两侧板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外部,两侧板分别挂接在两凸出部上并与凸出部枢转配合;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上支架一端铰接在下支架上并与下支架可拆卸的配合、另一端设置有支撑于导向板簧下方的支撑件,提升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与上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空气悬挂加装提升组件的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的空气悬挂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挂车的空气悬挂。
技术介绍
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挂车上开始采用空气悬挂以替传统的板簧悬挂,以提升挂车的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空气悬挂的实用性,一些挂车的空气悬挂还配置有提升组件,提升组件用于根据实际需要使挂车的车轴提升以脱离地面;然而,现有的提升组件均是在车辆出厂时集成于空气悬挂总成上的,如在出厂前,未能配置提升组件的情况下,在出厂后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配置提升组件,则需要对悬挂总成进行拆卸,并且需要对悬挂组件中的部分零部件进行改装,继而使得加装提升组件的过程较为复杂且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挂车的空气悬挂,其能够实现提升组件方便、快速的加装,无需拆卸、改装空气悬挂总成的零部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挂车的空气悬挂,包括固定在挂车主梁上的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以及提升组件,导向板簧的第一端枢接在固定架上,承载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导向板簧的第二端上、另一端连接在挂车主梁上,车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挂车主梁上的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以及提升组件,导向板簧的第一端枢接在固定架上,承载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导向板簧的第二端上、另一端连接在挂车主梁上,车轴固定在导向板簧上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部;提升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提升气囊,下支架包括固定座和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两侧,两侧板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外部,两侧板分别挂接在两凸出部上并与凸出部枢转配合;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座向着固定架外...

【技术特征摘要】
1.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挂车主梁上的固定架、导向板簧、承载气囊、车轴以及提升组件,导向板簧的第一端枢接在固定架上,承载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导向板簧的第二端上、另一端连接在挂车主梁上,车轴固定在导向板簧上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出部;提升组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提升气囊,下支架包括固定座和两个侧板,两侧板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固定座的两侧,两侧板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外部,两侧板分别挂接在两凸出部上并与凸出部枢转配合;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配合组成一个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防止固定座向着固定架外侧摆动;上支架一端铰接在下支架上并与下支架可拆卸的配合、另一端设置有支撑于导向板簧下方的支撑件,提升气囊的一端连接在固定座上、另一端与上支架的另一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导向板簧的第一端通过一横穿固定架的固定轴枢接在固定架上,该固定轴的两端分别穿出固定架的两侧形成两凸出部,侧板上设置有挂接孔,凸出部穿接在挂接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的空气悬挂,其特征在于,上支架包括两摆臂、与两摆臂一一对应的两支撑板,两支撑板通过一底板连接在一起,两摆臂分别与两侧板对应,且摆臂的一端铰接在与其对应的侧板上、另一端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钟斌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