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复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61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续复合装置,其包括复合装置、片状物输入装置以及机架,复合装置、片状物输入装置均安装在机架上;复合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的输出端的复合模具;片状物输入装置包括片状物输入块,片状物输入块设置有定位腔;复合模具正对片状物输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连续地将片状物与被复合物复合,而且,被复合物和片状物复合后还是卷状物料,方便下一个工序可以进行自动化生产;可使片状物输入块与被复合物复合,比较方便;便于被复合物的上料,也便于复合后的被复合物的收料;可以保证片状物输入块上的被复合物与片状物贴合,从而保证被复合物与片状物的复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续复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连续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图2所示,在生产茶包或者咖啡包时,通常都是将无纺布等被复合物W2裁剪为单块矩形,然后将纸质的片状物W1【片状物W1的未与被复合物W2复合的区域可以折叠拉开、形成用于放置在杯子上的支架,为常规的技术方案】与单块矩形的被复合物W2复合,再制作成袋子;或者是将无纺布等被复合物先制作成一个个袋子,再把纸质的片状物W1逐片复合到袋子上,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高。另外,将片状物W1与单块矩形的被复合物W2复合、所得到的复合后的被复合物W2上的片状物W1位置不均一,导致生产的茶包或者咖啡包之间的差异较大,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连续复合装置,可以连续地将片状物与被复合物复合。本技术采取的详细技术方案为:连续复合装置,其包括复合装置、片状物输入装置以及机架,复合装置、片状物输入装置均安装在机架上;复合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的输出端的复合模具;片状物输入装置包括片状物输入块,片状物输入块设置有定位腔;复合模具正对片状物输入块。进一步地,复合模具设置有发热体,发热体设置有发热凸起。可使片状物输入块与被复合物复合,比较方便。进一步地,发热体除底端面外的面均覆盖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损失、比较节能。进一步地,升降装置为气缸;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升降装置的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垫。以防止升降装置的本体受热而损坏。进一步地,片状物输入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平移装置,平移装置的输出端与片状物输入块固定连接。便于人手将片状物分别嵌入定位腔;并且安全性较高。进一步地,还包括被复合物输出装置;被复合物输出装置包括输出支架以及设置有驱动装置的输出卷筒,输出支架固定在机架上,输出卷筒与输出支架铰接。便于收集复合后的被复合物。进一步地,还包括被复合物输入装置;被复合物输入装置包括输入支架以及与输入支架铰接的输入卷筒,输入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便于连续地输入被复合物。进一步地,输出卷筒、输入卷筒均设置有铰接轴,输出支架、输入支架的顶端均设置有铰接孔,铰接孔向上延伸形成与外界联通的缺口。便于被复合物的上料,也便于复合后的被复合物的收料。进一步地,还包括张紧装置,张紧装置包括两个设置在机架上的下张紧轮,两个下张紧轮分别位于片状物输入块的两侧,下张紧轮的最下端低于片状物输入块的顶端面。可以保证片状物输入块上的被复合物与片状物贴合,从而保证被复合物与片状物的复合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连续地将片状物与被复合物复合,方便下一个工序可以进行自动化生产。2)可使片状物输入块与被复合物复合,比较方便。3)便于被复合物的上料,也便于复合后的被复合物的收料。4)可以保证片状物输入块上的被复合物与片状物贴合,从而保证被复合物与片状物的复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片状物W1的正视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片状物W1复合在被复合物W2上的正视图。图2中,点状填充表示片状物W1与被复合物W2的结合区;细虚线表示折叠线;粗实线表示折叠后的复合线。图3是本技术中的连续复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连续复合装置的局部放大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复合模具11的正视的示意图。图5中,空白区【即无填充】、网格填充区、点状填充区的高度依次增加,即在垂直纸面的方向上依次远离纸面。图6是片状物输入装置2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的连续复合装置的正视的剖视示意图。图7中,粗虚线表示被复合物W2;细虚线表示辅助线。复合装置1;复合模具11;发热体111;发热凸起112;升降装置12;隔热垫121;片状物输入装置2;片状物输入块21;定位腔211;平移装置22;张紧装置3;下张紧轮31;第二张紧轮32;被复合物输出装置4;输出卷筒41;驱动装置411;输出支架49;被复合物输入装置5;输入卷筒51输入支架59;机架9;片状物W1;被复合物W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技术的连续复合装置,其包括复合装置1、片状物输入装置2以及机架9,复合装置1、片状物输入装置2均安装在机架9上。复合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12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的复合模具11。升降装置12为气缸、电缸等输出端可输出直线运动的动力的动力装置。片状物输入装置2包括片状物输入块21,片状物输入块21设置有定位腔211。定位腔211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片状物W1的厚度,可以保证片状物W1与被复合物W2紧密地贴合、保证复合效果。复合模具11正对片状物输入块21,即复合模具11随着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直线升降、与片状物输入块21贴合、分离。本技术的连续复合装置的工作原理为:使用前,将片状物W1分别嵌入定位腔211,然后将连续的被复合物W2穿过复合模具11与片状物输入块21之间,使被复合物W2与片状物输入块21贴合,控制【通过常规的控制手段,比如与PLC、或者工业电脑电性连接的电磁阀等】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下降,使复合模具11抵持被复合物W2、被复合物W2抵持片状物输入块21,从而使片状物输入块21的部分或者全部与被复合物W2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热压粘合在片状物输入块21或被复合物W2上涂抹胶水,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实现片状物输入块21与被复合物W2的复合、形成复合后的被复合物W2。然后拉动复合后的被复合物W2,复合后的被复合物W2带动复合后的被复合物W2上的片状物输入块21从定位腔211移出。重复上述过程,可以连续地将片状物W1与被复合物W2复合,方便下一个工序可以进行自动化生产。。优选地,复合模具11设置有发热体111,发热体111设置有发热凸起112。通常,发热体111除底端面外的面均覆盖保温层【附图未画出】【比如耐热硅胶等】,以减少热量损失、比较节能。发热体111可以为PTC发热体,也可以为通过发热管等实现发热的金属制物体。当被复合物W2为化工纤维制无纺布时,发热凸起112抵持被复合物W2、被复合物W2抵持片状物输入块21,同时发热凸起112发热使被复合物W2被融化,融化后的被复合物W2与片状物W1粘接;然后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升起、融化后的被复合物W2凝固实现片状物输入块21与被复合物W2的复合。无需在片状物输入块21或被复合物W2上涂抹胶水,即可使片状物输入块21与被复合物W2复合,比较方便。优选地,升降装置12为气缸;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与升降装置12的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垫121。隔热垫121通常为耐高温塑料、玻璃纤维或者石棉等隔热材料制成。以防止升降装置12的本体受热而损坏。进一步地,片状物输入装置2还包括固定在机架9上的平移装置22,平移装置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续复合装置,其包括复合装置(1)、片状物输入装置(2)以及机架(9),复合装置(1)、片状物输入装置(2)均安装在机架(9)上,其特征是,/n复合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12)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的复合模具(11);片状物输入装置(2)包括片状物输入块(21),片状物输入块(21)设置有定位腔(211);复合模具(11)正对片状物输入块(21)。/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续复合装置,其包括复合装置(1)、片状物输入装置(2)以及机架(9),复合装置(1)、片状物输入装置(2)均安装在机架(9)上,其特征是,
复合装置(1)包括升降装置(12)以及设置在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的复合模具(11);片状物输入装置(2)包括片状物输入块(21),片状物输入块(21)设置有定位腔(211);复合模具(11)正对片状物输入块(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装置,其特征是,复合模具(11)设置有发热体(111),发热体(111)设置有发热凸起(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复合装置,其特征是,发热体(111)除底端面外的面均覆盖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装置,其特征是,升降装置(12)为气缸;升降装置(12)的输出端与升降装置(12)的本体之间设置有隔热垫(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复合装置,其特征是,片状物输入装置(2)还包括固定在机架(9)上的平移装置(22),平移装置(22)的输出端与片状物输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舜全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华众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