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52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具体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公模板,所述公模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且公模板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所述公模板的顶端表面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套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顶出机构和第二顶出机构通过滑块机构组装成圆圈内扣二次顶出机构,当上模座处于开模状态时,作用力于顶杆,使得第二顶出机构带动第一顶出机构以及滑块机构运动,运动至滑动块脱离固定块后继续作用力于顶杆上,使得第二顶出机构运动至限定距离,产品完全脱离模具,容易顶出产品,顶出时不易破坏产品内部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当从模具中待取出的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根据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即为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660196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次顶出机构,该专利技术包括母模板、公模板、母模仁、公模仁、上顶出板、下顶出板及下固定板;该一种二次顶出机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分两次顶出使流道不会轻易拉坏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良率。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产品不易顶出,顶出时容易破坏产品内部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通过第一顶出机构和第二顶出机构通过滑块机构组装成圆圈内扣二次顶出机构,当上模座处于开模状态时,作用力于顶杆,使得第二顶出机构带动第一顶出机构以及滑块机构运动,运动至滑动块脱离固定块后继续作用力于顶杆上,使得第二顶出机构运动至限定距离,产品完全脱离模具,容易顶出产品,顶出时不易破坏产品内部形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包括公模板,所述公模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且公模板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所述公模板的顶端表面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套杆,所述套杆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机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板的顶端表面固定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起座,所述凸起座与通孔匹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顶出板,所述套杆穿过第一顶出板的内部,所述第一顶出板的底端安装有螺丝钉。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螺丝钉嵌入到顶针的底端表面,且螺丝钉与顶针之间螺纹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出板的底端设置有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套设有连接块。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且连接块与滑动块之间滑动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座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圈,且上模座的底端表面远离第二弹簧圈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圈,所述第二弹簧圈套设在套杆的周向侧外壁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顶出板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与滑动块的连接处设置固定板,且顶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穿过上模座的内壁。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通过设置了第一顶出机构、第二顶出机构以及滑块机构,第一顶出机构和第二顶出机构通过滑块机构组装成圆圈内扣二次顶出机构,当上模座处于开模状态时,作用力于顶杆,使得第二顶出机构带动第一顶出机构以及滑块机构运动,运动至滑动块脱离固定块后继续作用力于顶杆上,使得第二顶出机构运动至限定距离,产品完全脱离模具,容易顶出产品,顶出时不易破坏产品内部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在对产品进行顶出时,产品容易变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块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安装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模具本体、2公模板、3凸起座、4顶针、5第一顶出板、6固定板、7第二顶出板、8套杆、9连接块、10滑动块、11固定块、12顶杆、13限位柱、14第二弹簧圈、15上模座、16螺丝钉、17滑块机构、18第一顶出机构、19安装机构、20通孔、21第二顶出机构、22第一弹簧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公模板2,所述公模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21,且公模板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18,所述公模板2的顶端表面设有通孔20,所述第二顶出机构21包括上模座15,所述上模座15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套杆8,所述套杆8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机构19。参照说明书附图1-6,该实施例的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中的第一顶出机构18包括第二顶出板7,所述第二顶出板7的顶端表面固定设置有顶针4,所述顶针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起座3,所述凸起座3与通孔20匹配。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19包括第一顶出板5,所述套杆8穿过第一顶出板5的内部,所述第一顶出板5的底端安装有螺丝钉16,所述螺丝钉16嵌入到顶针4的底端表面,且螺丝钉16与顶针4之间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出板5的底端设置有滑块机构17,所述滑块机构17包括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顶端套设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10,且连接块9与滑动块10之间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座15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圈14,且上模座15的底端表面远离第二弹簧圈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弹簧圈22,所述第二弹簧圈14套设在套杆8的周向侧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出板5的底端表面设置有顶杆12,所述顶杆12与滑动块10的连接处设置固定板6,且顶杆1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13,所述限位柱13的一端穿过上模座15的内壁。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凸起座3以及固定板6通过顶针4组装为第一顶出机构18;固定块11、连接块9以及滑动块10组装为滑块机构17;第一顶出板5、固定板6、顶杆12与螺丝钉16组装为安装机构19;安装机构19通过套杆8组装为第二顶出机构21,当工作时,第一顶出机构18和第二顶出机构21通过滑块机构17组装成圆圈内扣二次顶出机构,当上模座15处于开模状态时,作用力于顶杆12,使得第二顶出机构21带动第一顶出机构18以及滑块机构17运动,运动至滑动块10脱离固定块11后,继续作用力于顶杆12上,使得第二顶出机构21运动至限定距离,产品完全脱离模具,容易顶出产品,顶出时不易破坏产品内部形状,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在对产品进行顶出时,产品容易变形的问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6,第一顶出机构18和第二顶出机构21通过滑块机构17组装成圆圈内扣二次顶出机构,当上模座15处于开模状态时,作用力于顶杆12,使得第二顶出机构21带动第一顶出机构18以及滑块机构17运动,运动至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公模板(2),所述公模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21),且公模板(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18),所述公模板(2)的顶端表面设有通孔(20),所述第二顶出机构(21)包括上模座(15),所述上模座(15)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套杆(8),所述套杆(8)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机构(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包括公模板(2),所述公模板(2)的底端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21),且公模板(2)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18),所述公模板(2)的顶端表面设有通孔(20),所述第二顶出机构(21)包括上模座(15),所述上模座(15)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套杆(8),所述套杆(8)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机构(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机构(18)包括第二顶出板(7),所述第二顶出板(7)的顶端表面固定设置有顶针(4),所述顶针(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凸起座(3),所述凸起座(3)与通孔(20)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19)包括第一顶出板(5),所述套杆(8)穿过第一顶出板(5)的内部,所述第一顶出板(5)的底端安装有螺丝钉(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周圈内扣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钉(16)嵌入到顶针(4)的底端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丰裕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