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入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269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转子入轴装置,入轴装置由配合板和面板相互连接构成一体的结构,配合板一面分别设置可调节配合板和配合板,可调节配合板和配合板相互连接的空隙形成V字形的结构,且形成直角形成的轴出口,可调节配合板一侧设有调节板,面板一侧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部嵌入设置调节手连接于调节板设置的调节孔,调节板通过调节手活动在配合板和面板形成的轴道空间之间,轴道空间通过调节板具有调节宽度的作用,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入轴装置具有调节宽的效果,实现防止阻塞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入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入轴装置
,更具体地说,尤其设计转子入轴装置。
技术介绍
铆轴装置设有一个入轴装置,入轴装置是让轴具有通道连接于转子的作用,现在的入轴装置具有固定规格的通道,固定规格的通道不能使用于所有长度的轴柱,也具有一些比较短的轴柱进行铆接于转子,可入轴装置的入轴装置通道规格,让入轴装置的通道具有阻塞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本技术的入轴装置由配合板和面板相互连接构成一体的结构,配合板一面分别设置可调节配合板和配合板,可调节配合板和配合板相互连接的空隙形成V字形的结构,且形成直角形成的轴出口,可调节配合板一侧设有调节板,面板一侧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部嵌入设置调节手连接于调节板设置的调节孔,调节板通过调节手活动在配合板和面板形成的轴道空间之间,轴道空间通过调节板具有调节宽度的作用,让本技术的入轴装置具有调节宽的效果,实现防止阻塞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入轴装置由配合板(10)和面板中间设置有可调节配合板和配合板,形成V字形轴道空间,V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子入轴装置,包括入轴装置(12),其特征在于:入轴装置(12)包括第一配合板(10)和面板(11),中间设置有可调节配合板(20)和第二配合板(22),可调节配合板(20)与第二配合板(22)形成V字形轴道空间(35),V字形轴道空间(35)上部形成入轴口(37),下部形成出轴口(34)。/n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子入轴装置,包括入轴装置(12),其特征在于:入轴装置(12)包括第一配合板(10)和面板(11),中间设置有可调节配合板(20)和第二配合板(22),可调节配合板(20)与第二配合板(22)形成V字形轴道空间(35),V字形轴道空间(35)上部形成入轴口(37),下部形成出轴口(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子入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板(10)、可调节配合板(20)和第二配合板(2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转子入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配合板(20)设有调节板(21),该调节板(21)活动连接于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醒安江小容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百连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