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97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6
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包括喷嘴,喷嘴中设有水通道和气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喷嘴上的喷嘴帽,喷嘴帽与喷嘴组合形成有雾化腔室,喷嘴帽上设有连通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水通道和气通道也分别连通到雾化腔室,水通道用于让水流形成沿轴向喷出的喷射水流束,气通道用于让气流形成倾斜喷出的喷射气流束并让喷射气流束偏离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有益效果在于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工作时,由于第一组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与水通道中喷射出的水流束形成第一交汇点,从而能够借助于第一组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首先以硬碰硬的方式直接将水通道中喷射出的水流束予以打散并第一次雾化,大大提高了雾化的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把水液雾化为水雾的雾化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采用所述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能够实现多次雾化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雾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以及消防等领域。不同领域对于雾粒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当雾化装置应用于降尘领域时,雾粒径和粉尘的粒径越匹配时,雾颗粒越容易碰撞捕捉到粉尘,进而能够达到较好的降尘效果,所以为了解决粒径较小的呼吸性粉尘,需要雾化装置形成粒径较小的雾。对于水气混合式的雾化装置,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上气对水的雾化作用或者提高气水的相对速度来细化雾颗粒,但是采用这两种方式会提高雾化装置的能耗,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雾化效率。作为水气混合式的雾化装置的另一种细化雾颗粒的方式,其通过水气的多次雾化原理进而细化雾颗粒。例如公告号为CN20666148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改进的矿用内外混合雾化降尘喷嘴,包括喷嘴座、喷嘴芯和喷嘴头,所述喷嘴芯内设有用于气、液混合的雾化腔,同时喷嘴芯上开设四条通气道,在喷嘴座上设有与雾化腔连通的进水口以及与四条通气道连通的进气口,其中两条通气道用于连接雾化腔,并对进入雾化腔内的压力水进行冲击破碎,在雾化腔内初步雾化的水气混合物由细孔径通道进入大气环境中,另外两条通气道用于连接外界大气,并对由细孔径通道排出的水雾进行再次的碰撞,进而生成粒径更小、数量更多的水雾粒子。此公开专利存在以下问题:1、雾化腔内的水气进行初次碰撞后形成的混合物需要经过直径更小的通道排出大气环境,虽然在混合物排出大气环境的出口处会发生剪切破碎,但是混合物在经过直径更小的通道时会由于空间的缩小而容易使得邻近的雾滴再次融合,进而弱化了前面雾化的效果;2、两种通气道分别在各自独立的雾化腔和大气环境中喷出气体,即两次雾化的气体对水或者混合物的雾化是相互独立完成的,能量的利用率不高,此外,将部分气体直接喷射到大气环境中时,大气环境会对喷出的气体进行弱化,降低能量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在控制能耗的基础上减小雾化的粒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中设有水通道和气通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喷嘴上的喷嘴帽,所述喷嘴帽与所述喷嘴组合形成有雾化腔室,所述喷嘴帽上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所述水通道和所述气通道也分别连通到所述雾化腔室,所述水通道用于让水流形成沿轴向喷出的喷射水流束,所述气通道用于让气流形成倾斜喷出的喷射气流束并让所述喷射气流束偏离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所述喷嘴中设有至少两组分别连通所述雾化腔室的气通道即第一组气通道和第二组气通道,所述第一组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气通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通道布置为让其各自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不仅相互交汇而且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也交汇从而能够形成第一交汇点,所述第二组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气通道,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与所述第一交汇点之间的空间。其中,所述水通道用于让水流形成沿轴向喷出的喷射水流束,该特征定义了所述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喷嘴的轴向方向是水流喷射出的方向,反过来也定义了水流的方向是轴向方向;而所述水通道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流向则不一定完全是轴向布置,只要具有保证喷射水流束呈轴向喷出的结构即可。其中,所述气通道用于让气流形成倾斜喷出的喷射气流束,其定义了所述气流是相对于轴向成一定角度方向的倾斜喷出,而所述气通道本身的内部结构和流向则可以是直线型、螺旋型等结构,只要具有保证喷射气流束呈与轴向倾斜的方向喷出的结构即可。其中,所述气通道用于让所述喷射气流束偏离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定义了所述喷射气流束不会直接对着所述出雾口喷射而是偏离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从而让喷射气流不会直接从所述出雾口喷射出而是撞击所述出雾口侧边的内侧壁从而在所述雾化腔室中形成反射,加大形成紊流,大大提高了雾化效率。其中,从理论设计上讲,所述第一交汇点最好位于所述喷射气流束的中心线上,也位于所述喷射水流束的中心线上,但是作为一种实际的工程产品,实际加工是允许存在偏差的;为此,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通道布置为让其各自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不仅相互交汇而且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也交汇,其定义的相互交汇的交汇点位于气流束范围内或气流束与水流束范围内,并不要一定是位于中心线上。其中,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与所述第一交汇点之间的空间,实际上就是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内的并位于所述第一交汇点前方(上方)的空间,其首先定义了所述第二气通道特别是其出口的布置结构,从而让其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与所述第一交汇点之间的空间;其次其定义所述第二气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第一交汇点的上方空间,从而能够将所述雾化腔室内的雾化汽进一步雾化。几个所述第二气通道所形成几个喷射气流束既可以交汇也可以不用交汇,其主要是利用其气流的动能进一步冲击和粉粹所述雾化腔室中的已经形成紊流的水滴而进一步雾化水滴。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主要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及雾化装置工作时,由于所述第一组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与所述水通道中喷射出的水流束形成第一交汇点,从而能够借助于第一组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首先以硬碰硬的方式直接将所述水通道中喷射出的水流束予以打散并第一次雾化,大大提高了雾化的效能。2、由于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与所述第一交汇点之间的空间,这样能够借助于所述第二组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进一步将集中在所述雾化腔室中并已经形成紊流的雾化水滴在流出前进一步击碎雾化,让所述第二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与所述第一气通道所喷射出的气流束相互协同强化雾化的效果,现对于(公告号为CN206661483U的)现有技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雾化之间设置束流通道13而采用在不同空间分别撞击雾化的方案对比,显然增加了所述雾化腔室内的气流的震荡程度,雾化效能更高。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喷射气流束相互交汇从而能够形成第二交汇点,所述第一交汇点与所述第二交汇点具有轴向间距。这样利用两个所述第二气通道所喷射气流束能够相互交汇的特点让两个所述第二气通道所喷射气流束能够相互补强冲击动能。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交汇点位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所定义的轴向轨迹上。其中,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所定义的轴向轨迹上,是指位于所述第一交汇点前并且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相同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因为由于在所述第一交汇点位置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不一定能够被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所喷射的喷射气流束全部打散,还有部分大颗粒水滴会沿着原有轨迹继续前进,为此,由于所述第二交汇点位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所定义的轴向轨迹上,能够借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中设有水通道和气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喷嘴上的喷嘴帽,所述喷嘴帽与所述喷嘴组合形成有雾化腔室,所述喷嘴帽上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所述水通道和所述气通道也分别连通到所述雾化腔室,所述水通道用于让水流形成沿轴向喷出的喷射水流束,所述气通道用于让气流形成倾斜喷出的喷射气流束并让喷射气流束偏离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所述喷嘴中设有至少两组分别连通所述雾化腔室的气通道即第一组气通道和第二组气通道,所述第一组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气通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通道布置为让其各自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不仅相互交汇而且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也交汇从而能够形成第一交汇点,所述第二组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气通道,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与所述第一交汇点之间的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中设有水通道和气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喷嘴上的喷嘴帽,所述喷嘴帽与所述喷嘴组合形成有雾化腔室,所述喷嘴帽上设有连通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所述水通道和所述气通道也分别连通到所述雾化腔室,所述水通道用于让水流形成沿轴向喷出的喷射水流束,所述气通道用于让气流形成倾斜喷出的喷射气流束并让喷射气流束偏离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所述喷嘴中设有至少两组分别连通所述雾化腔室的气通道即第一组气通道和第二组气通道,所述第一组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气通道,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气通道布置为让其各自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不仅相互交汇而且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也交汇从而能够形成第一交汇点,所述第二组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气通道,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所形成的喷射气流束能够喷射到所述雾化腔室的出雾口与所述第一交汇点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气通道布置为让其喷射气流束相互交汇从而能够形成第二交汇点,所述第一交汇点与所述第二交汇点具有轴向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汇点位于所述水通道所形成的喷射水流束所定义的轴向轨迹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气混合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帽上的出雾口呈窄缝隙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薇祝文军梁羽翔徐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贺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