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835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上环绕安装有电阻加热丝,所述内筒的底部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室,所述安装室上贯穿安装有延伸至内筒内的螺纹调节杆,且螺纹调节杆的底部安装有推料板,所述螺纹调节杆一侧的安装室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壳体一侧通过导料腔安装有上料筒,所述导料腔的底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有延伸至上料筒内的螺旋上料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对物料进行控制出料,提高了设备的作业性能,螺旋上料叶使设备不但实现了导料的效果,同时又可以物料进行搅拌作业,提高了设备的处理性能以及作业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环氧菌唑
,具体为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氧菌唑是广谱杀菌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其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立枯病、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作物的病害,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还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75~125g/ha,喷雾处理。现有的环氧菌唑处理设备虽然达到了基本的作业性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设备的辅助性能较差,无法更好的辅助设备对物料进行处理作业,导致设备在处理作业受到较多的局限性;2、传统设备在处理作业,容易因物料固化导致设备在处理作业时受到影响,降低了设备的实用性,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上环绕安装有电阻加热丝,所述内筒的底部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室,所述安装室上贯穿安装有延伸至内筒内的螺纹调节杆,且螺纹调节杆的底部安装有推料板,所述螺纹调节杆一侧的安装室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壳体一侧通过导料腔安装有上料筒,所述导料腔的底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安装有延伸至上料筒内的螺旋上料叶,所述上料筒的顶部安装有注料腔。优选的,所述内筒正面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与出料口对接安装有出料阀。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轴杆转动安装有咬合齿轮,且螺纹调节杆与咬合齿轮互为配合。优选的,所述推料板的外侧套有橡胶包圈,所述推料板与螺纹调节杆之间通过限位套件对接安装。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石棉层,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内筒连通的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温控器与控制开关,所述壳体的底部通过底座固定安装有支撑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内筒与电阻加热丝不但保证了设备的稳定作业,同时又可以根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温度进行调节,避免或减少因气温较低,导致物料凝固的情况,保住了设备的处理作业,提高了实用性能。2、设置的伺服电机与螺纹调节杆以及推料板使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导料的效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对物料进行控制出料,提高了设备的作业性能,保住了设备的续航作业,螺旋上料叶使设备不但实现了导料的效果,同时又可以物料进行搅拌作业,避免或减少因物料凝结影响后续处理作业,提高了设备的处理性能以及作业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浓缩罐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1、温控器;102、控制开关;2、第一伺服电机;3、导料腔;4、螺旋上料叶;5、上料筒;6、注料腔;7、安装室;701、螺纹调节杆;702、第二伺服电机;8、内筒;801、观察窗;802、出料口;803、出料阀;804、橡胶包圈;805、推料板;806、限位套件;807、温度检测元件;9、电阻加热丝;10、底座;1001、支撑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内筒8,内筒8上通过螺钉环绕安装有电阻加热丝9,内筒8与电阻加热丝9不但保证了设备的稳定作业,同时又可以根据作业环境的实际温度进行调节,避免或减少因气温较低,导致物料凝固的情况,保住了设备的处理作业,提高了实用性能,内筒8的底部镶嵌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807,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室7,安装室7上贯穿安装有延伸至内筒8内的螺纹调节杆701,且螺纹调节杆701的底部安装有推料板805,螺纹调节杆701一侧的安装室7内通过螺栓安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702,伺服电机与螺纹调节杆701以及推料板805使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导料的效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对物料进行控制出料,提高了设备的作业性能,保住了设备的续航作业,壳体1一侧通过导料腔3安装有上料筒5,导料腔3的底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安装有延伸至上料筒5内的螺旋上料叶4,第一伺服电机2与第二伺服电机702的型号皆可为130ST,螺旋上料叶4使设备不但实现了导料的效果,同时又可以物料进行搅拌作业,避免或减少因物料凝结影响后续处理作业,提高了设备的处理性能以及作业强度,上料筒5的顶部安装有注料腔6。进一步,内筒8正面的底部设有出料口802,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与出料口802对接安装有出料阀803。实施例中,出料口802与出料阀803之间的对接安装,使出料阀803实现了对内筒8的出料作业。进一步,第二伺服电机702的输出端通过轴杆转动安装有咬合齿轮,且螺纹调节杆701与咬合齿轮互为配合。实施例中,咬合齿轮与螺纹调节杆701之间配合作业,第二伺服电机702可以带动咬合齿轮转动作业,以实现带动螺纹调节杆701进行旋转作业。进一步,推料板805的外侧套有橡胶包圈804,推料板805与螺纹调节杆701之间通过限位套件806对接安装。实施例中,推料板805与橡胶包圈804配合作业,增加了推料板805与内筒8之间的贴合性,保住了设备的出料作业,同时限位套件806与螺纹调节杆701之间配合,实现了螺纹调节杆701的对推料板805进行旋转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对推料板805的推料作业。进一步,壳体1的内壁设有石棉层,壳体1的一侧设有与内筒8连通的观察窗801。实施例中,石棉层提高了壳体1的保温效果,作业期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801观察内部物料。进一步,壳体1的正面分别固定安装有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筒(8),所述内筒(8)上环绕安装有电阻加热丝(9),所述内筒(8)的底部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807),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室(7),所述安装室(7)上贯穿安装有延伸至内筒(8)内的螺纹调节杆(701),且螺纹调节杆(701)的底部安装有推料板(805),所述螺纹调节杆(701)一侧的安装室(7)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702),所述壳体(1)一侧通过导料腔(3)安装有上料筒(5),所述导料腔(3)的底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安装有延伸至上料筒(5)内的螺旋上料叶(4),所述上料筒(5)的顶部安装有注料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筒(8),所述内筒(8)上环绕安装有电阻加热丝(9),所述内筒(8)的底部安装有温度检测元件(807),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室(7),所述安装室(7)上贯穿安装有延伸至内筒(8)内的螺纹调节杆(701),且螺纹调节杆(701)的底部安装有推料板(805),所述螺纹调节杆(701)一侧的安装室(7)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702),所述壳体(1)一侧通过导料腔(3)安装有上料筒(5),所述导料腔(3)的底部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安装有延伸至上料筒(5)内的螺旋上料叶(4),所述上料筒(5)的顶部安装有注料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菌唑的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8)正面的底部设有出料口(802),所述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与出料口(802)对接安装有出料阀(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河万永旺赵晶宗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青农化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