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81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具体涉及水泥生产混合设备领域,水泥生料均化器外壳上方设有连通生料的进料管口,外壳内横向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方设有竖直正立的第一锥形壳,第一锥形壳外套有若干圆台套,圆台套下横向安装有配合的隔板圈,第一隔板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料口,第一隔板下方设有柱形筒,柱形筒与第一隔板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连接,锥形桶部分伸入柱形筒内,锥形桶下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柱形筒内安装有横向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上方安装有竖直正立的第二锥形壳,第二锥形壳位于第二进料口下方,柱形筒下端设有若干出料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生料混合均匀,生料均化年平均均化周期较短,均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
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
技术介绍
水泥生产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均化的过程。就生料制备而言,原料矿山搭配开采与搭配使用、原料的预均化、配料及粉磨、生料均化这四个环节共同组成一条与生料制备系统并存的生料均化系统—生料均化链。在这条均化链中,生料均化是生料入窑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生料链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重视均化效率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新型干法水泥常用的生料均化库是气力式均化库,分为间歇式均化库和连续式均化库。间歇式均化库采用空气搅拌原理,虽然均化效果高,但耗电量大和多库间歇作业是其缺点。目前应用普遍的连续式均化库中的多料流库,采用单库布置、局部充气、连续操作的方式保证满意的均化效果的同时,力求弱化空气搅拌以节约电力消耗。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出现充气系统空气短路、充气装置故障等现象严重影响均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包括外壳、圆台套、第一锥形壳、隔板圈、第一隔板、锥形桶、柱形筒、第二锥形壳、第二隔板;所述外壳上方设有连通生料的进料管口,所述外壳内横向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方设有竖直正立的第一锥形壳,所述第一锥形壳外套有若干圆台套,所述圆台套下横向安装有配合的隔板圈,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隔板下方设有柱形筒,所述柱形筒与第一隔板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连接,所述锥形桶部分伸入柱形筒内,所述锥形桶下端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柱形筒内安装有横向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方安装有竖直正立的第二锥形壳,所述第二锥形壳位于第二进料口下方,所述柱形筒下端设有若干出料管口。进一步地,所述圆台套依次向下半径依次变大。更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圈内径与圆台套底面半径大小一样,所述隔板圈的外径比圆台套的底面半径大。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半径与锥形桶底面半径大小一样。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与出料管口处于同一平面。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料口均匀设置在第一隔板上,所述出料管口均匀设置在柱形桶上。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台套数量为四个。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水泥生料通过每个横向的隔板圈与下方的另一个圆台套之间有高度差,生料流入落下的过程中,会形成一次次的均化,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内,在锥形桶内集合,又完成一次均化,通过第二锥形壳又一次均匀的分流,由于第二隔板阻挡,通过出料管口溢出,落下是又存在高度差,完成最后一次均化,这样通过外壳内的高度差对生料进行均化。本技术使生料混合均匀,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生料制备过程中,此生料均化年平均均化周期较短,均化效果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壳内部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料管口、2-外壳、3-圆台套、4-第一锥形壳、5-第一隔板、6-第一进料口、7-锥形桶、8-柱形筒、9-第二进料口、10-第二锥形壳、11-出料管口、12-第二隔板、301-隔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2,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包括外壳2、圆台套3、第一锥形壳4、隔板圈301、第一隔板5、锥形桶7、柱形筒8、第二锥形壳10、第二隔板12;外壳2上方设有连通生料的进料管口1,外壳2内横向设有第一隔板5,第一隔板5上方设有竖直正立的第一锥形壳4,第一锥形壳4外套有若干圆台套3,圆台形套3下横向安装有配合的隔板圈301,第一隔板5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料口6;第一隔板5下方设有柱形筒8,柱形筒8与第一隔板5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7连接,锥形桶7部分伸入柱形筒8内,锥形桶7下端设有第二进料口9;柱形筒8内安装有横向的第二隔板12,第二隔板12上方安装有竖直正立的第二锥形壳10,第二锥形壳10位于第二进料口9下方,柱形筒8下端设有若干出料管口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水泥生料通过进料管口1进入外壳2内,进入后通过第一锥形壳4均匀的分流,顺着第一锥形壳4依次流向圆台套3,在圆台套3下方的隔板圈301上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溢出流向下一个圆台套3和隔板圈301,每个横向的隔板圈301与下方的另一个圆台套3之间有高度差,生料流入落下的过程中,会形成一次次的均化,然后流向第一隔板5,通过第一隔板5上的第一进料口6,流入竖直倒立的锥形桶7内,在锥形桶7内集合,又完成一次均化,通过第二进料口9进入柱形筒8内,并且柱形筒8对锥形桶7起到支撑作用,经过上层均化后的生料从第二进料口9进入后被第二锥形壳10又一次均匀的分流,由于第二隔板12阻挡,通过出料管口11溢出,落下时又存在高度差,完成最后一次均化,这样通过外壳1内的高度差对生料进行均化。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圆台套3依次向下半径依次变大,圆台套3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半径依次与第一锥形壳4接触的横截面半径相同,方便每次生料的流下都有相应的圆台套3对其有流向导向和均化作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隔板圈301内径与圆台套3底面半径大小一样,避免从隔板圈301与圆台套3接触处漏出,隔板圈301的外径比圆台套3的底面半径大,使得生料在隔板圈301上堆积,方便在利用高度差进行均化时更加的充分。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隔板5半径与锥形桶7底面半径大小一样,避免均化后的生料流下时不能完全进入锥形桶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2与出料管口11处于同一平面,方便均化后的生料溢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料口6均匀设置在第一隔板5上,出料管口11均匀设置在柱形桶8上,避免被其他因素干扰,均化时均匀进行。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圆台套3数量为四个,使得均化能够更加彻底。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水泥生料通过每个横向的隔板圈301与下方的另一个圆台套3之间有高度差,生料流入落下的过程中,会形成一次次的均化,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7内,在锥形桶7内集合,又完成一次均化,通过第二锥形壳10又一次均匀的分流,由于第二隔板12阻挡,通过出料管口11溢出,落下是又存在高度差,完成最后一次均化,这样通过外壳1内的高度差对生料进行均化。本技术使生料混合均匀,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生料制备过程中,此生料均化年平均均化周期较短,均化效果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圆台套(3)、第一锥形壳(4)、隔板圈(301)、第一隔板(5)、锥形桶(7)、柱形筒(8)、第二锥形壳(10)、第二隔板(12);/n所述外壳(2)上方设有连通生料的进料管口(1),所述外壳(2)内横向设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上方设有竖直正立的第一锥形壳(4),所述第一锥形壳(4)外套有若干圆台套(3),所述圆台套(3)下横向安装有配合的隔板圈(301),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料口(6);/n所述第一隔板(5)下方设有柱形筒(8),所述柱形筒(8)与第一隔板(5)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7)连接,所述锥形桶(7)部分伸入柱形筒(8)内,所述锥形桶(7)下端设有第二进料口(9);/n所述柱形筒(8)内安装有横向的第二隔板(12),所述第二隔板(12)上方安装有竖直正立的第二锥形壳(10),所述第二锥形壳(10)位于第二进料口(9)下方,所述柱形筒(8)下端设有若干出料管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生料均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圆台套(3)、第一锥形壳(4)、隔板圈(301)、第一隔板(5)、锥形桶(7)、柱形筒(8)、第二锥形壳(10)、第二隔板(12);
所述外壳(2)上方设有连通生料的进料管口(1),所述外壳(2)内横向设有第一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5)上方设有竖直正立的第一锥形壳(4),所述第一锥形壳(4)外套有若干圆台套(3),所述圆台套(3)下横向安装有配合的隔板圈(301),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有若干第一进料口(6);
所述第一隔板(5)下方设有柱形筒(8),所述柱形筒(8)与第一隔板(5)通过竖直倒立的锥形桶(7)连接,所述锥形桶(7)部分伸入柱形筒(8)内,所述锥形桶(7)下端设有第二进料口(9);
所述柱形筒(8)内安装有横向的第二隔板(12),所述第二隔板(12)上方安装有竖直正立的第二锥形壳(10),所述第二锥形壳(10)位于第二进料口(9)下方,所述柱形筒(8)下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明周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双良鼎新水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