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178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氨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上连接有第一冷却器,所述吸氨器连接有吸氨罐,所述吸氨器与所述吸氨罐之间设有提升泵,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吸氨罐连接进水口和回收池;还包括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循环罐上连接有循环泵,所述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所述循环泵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向高位吸氨器不间断地提供一定浓度氨水,便于对氨气尾气进行高效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气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氨气回收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氨气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氨法制备氧化锌工艺中,使用氨水进行锌的络合,利用蒸氨实现锌离子的结晶,蒸氨的氨气通过吸氨转换成氨水后,又可以作为锌氨络合液用于锌的络合,整个工艺过程就是氨的循环过程。氨法氧化锌工艺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辅料的氨水,往往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氨气的回收,导致氨水排入周围环境中造成氨气污染,因此,做好氨气的回收不仅能够提高氨气利用效率,还能够保护环境。回收氨气通常要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原理对氨气进行回收,现有的吸氨装置中,有采用喷淋进行吸氨的工序,但是仅仅采用喷淋吸氨过程吸氨,对氨的吸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向高位吸氨器不间断地提供一定浓度氨水,便于对氨气尾气进行高效吸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上连接有用于冷却所述吸氨器流出的氨水的第一冷却器,所述吸氨器连接有用于提供所述吸氨器吸收氨气用水的吸氨罐,所述吸氨器与所述吸氨罐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所述吸氨罐抽入所述吸氨器的提升泵,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将冷却后的氨水输送至所述吸氨罐,所述吸氨罐连接有用于通入新的水的进水口和用于回收所述吸氨罐内符合回收标准浓度的氨水的回收池;还包括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吸收氨气后将尾气排出,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所述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循环罐上连接有将所述循环罐内的水抽上所述喷淋塔吸氨的循环泵,所述喷淋塔连接有用于向循环罐回水的回水管道,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所述循环泵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罐能够加入新的水。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中,所述循环泵与循环罐之间设有第二冷却器。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吸氨单元中,靠近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设有第一阀门,用于控制水流向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或者所述吸氨罐。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二吸氨单元中,靠近所述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设有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水流向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或者所述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作为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三吸氨单元中,靠近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设有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水流向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或者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氨器包括喷管、喉管、负压腔室及进气口,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负压腔室的中心,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负压腔室相连,所述喉管的管径由小变大,所述负压腔室底部中心与所述喉管的小径端相连,所述喷管中心对准所述喉管的中心,氨气在所述负压腔室及所述喉管与所述喷管喷出的水流混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氨器的喷管与所述提升泵相连,所述吸氨器的喉管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相连,所述吸氨器的进气口与上级系统相连。本技术提供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包括吸氨器,吸氨器上连接有用于冷却所述吸氨器流出的氨水的第一冷却器,吸氨器连接有用于提供吸氨器吸收氨气用水的吸氨罐,吸氨器通过高位吸氨,能够将上级系统输送的氨气进行高效吸收;2、吸氨器与吸氨罐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所述吸氨罐抽入吸氨器的提升泵,第一冷却器与吸氨罐相连,第一冷却器将冷却后的氨水输送至吸氨罐,吸氨罐连接有用于通入新的水的进水口和用于回收吸氨罐内符合回收标准浓度的氨水的回收池,吸氨罐作为吸氨器的供水组件,吸氨器的用水速度较快时,能够直接从吸氨罐补充新的水供吸氨罐使用;3、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通过喷淋吸氨,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吸收氨气后将尾气排出,第一吸氨单元的喷淋塔的进气口与吸氨罐相连,使得喷淋塔能够将吸氨器未吸收完的氨气再次吸收,提高氨的吸收效果;4、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泵与吸氨罐相连,第一吸氨单元能够向吸氨罐提供具有一定浓度的氨水,吸氨器的用水速度较快时,供吸氨器使用;5、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泵与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泵分别与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使得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罐中的水能够直接向第一吸氨单元或者第二吸氨单元供水,吸氨器的用水速度较快时,能够通过第三吸氨单元直接向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供水再供吸氨器使用,保证了吸氨器的正常运行。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罐能够加入新的水,补充吸氨用水。6、从第二吸氨单元或者第三吸氨单元到第一吸氨单元,氨气浓度逐渐升高,能够对吸氨器未吸收尽的氨进行吸收,第二吸氨单元或者第三吸氨单元到第一吸氨单元能够补充水,节约总的用水量,提高了氨的吸收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吸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吸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循环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吸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第一吸氨单元;131、第一阀门;200、第二吸氨单元;231、第二阀门;300、第三吸氨单元;331、第三阀门;410、第一吸氨器;413、第一提升泵;420、第二吸氨器;423、第二提升泵;430、第三吸氨器;433、第三提升泵;414、第一冷却器;416、第二冷却器;510、喷管;520、喉管;530、负压腔室;540、进气口;610、回收池;620、吸氨罐;621、进水口;622、排气口;630、提升泵;710、喷淋塔;711、第一阀门;720、循环罐;722、进水口;724、氨水出口;730、循环泵;741、内管;741a、内管连接法兰;743、介质管;747、隔温层;760、回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氨气回收系统,能够提高氨的吸收效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包括吸氨器500,吸氨器500用于对上级系统排出的氨气进行吸收。具体地,吸氨器500上连接有用于冷却吸氨器500流出的氨水的第一冷却器414,吸氨器500连接有用于提供吸氨器500吸收氨气用水的吸氨罐620,吸氨器500与吸氨罐620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吸氨罐620抽入吸氨器500的提升泵630,提升泵630将吸氨罐620中的氨水泵送到吸氨器500中,第一冷却器414能够对吸氨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上连接有用于冷却所述吸氨器流出的氨水的第一冷却器,所述吸氨器连接有用于提供所述吸氨器吸收氨气用水的吸氨罐,所述吸氨器与所述吸氨罐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所述吸氨罐抽入所述吸氨器的提升泵,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将冷却后的氨水输送至所述吸氨罐,所述吸氨罐连接有用于通入新的水的进水口和用于回收所述吸氨罐内符合回收标准浓度的氨水的回收池;/n还包括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吸收氨气后将尾气排出,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所述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循环罐上连接有将所述循环罐内的水抽上所述喷淋塔吸氨的循环泵,所述喷淋塔连接有用于向循环罐回水的回水管道,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所述循环泵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罐能够加入新的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上连接有用于冷却所述吸氨器流出的氨水的第一冷却器,所述吸氨器连接有用于提供所述吸氨器吸收氨气用水的吸氨罐,所述吸氨器与所述吸氨罐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所述吸氨罐抽入所述吸氨器的提升泵,所述第一冷却器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第一冷却器将冷却后的氨水输送至所述吸氨罐,所述吸氨罐连接有用于通入新的水的进水口和用于回收所述吸氨罐内符合回收标准浓度的氨水的回收池;
还包括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吸收氨气后将尾气排出,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所述喷淋塔的进气口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循环罐上连接有将所述循环罐内的水抽上所述喷淋塔吸氨的循环泵,所述喷淋塔连接有用于向循环罐回水的回水管道,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吸氨罐相连,所述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泵还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所述循环泵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第二吸氨单元的循环罐相连,所述第三吸氨单元的循环罐能够加入新的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和第三吸氨单元中,所述循环泵与循环罐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鹤贤陈升刘优强张敏平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凯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