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73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涉及蒸汽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水汽分离器包括具有分离内腔的罐体以及设置在分离内腔中的隔离板,罐体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出水孔,隔离板与分离内腔组合形成有隔离腔,隔离腔的上端联通进气孔,隔离腔的下方开设有分离孔,分离孔联通分离内腔,分离内腔与出气孔以及出水孔均联通。在蒸汽发生设备的出口设置水汽分离器,集中将湿饱和蒸汽中的大部分水分在水汽分离器中分离,进而实现降低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水分含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蒸汽机
,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
技术介绍
燃气蒸汽发生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宾馆、酒楼、食堂、酒店等场所,其主要依靠饱和蒸汽的潜热进而快速、均匀的加热,同时控制压力便可控制蒸汽的温度,使用方便。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和液面碰撞时,有的分子则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开始蒸发时,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空间蒸汽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也增多。单位时间内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与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则蒸发与凝结处于动平衡状态,这时虽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但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其对应的蒸汽是饱和蒸汽,但最初只是湿饱和蒸汽,待蒸汽中的液态水完全蒸发后才是干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的含水量小于湿饱和蒸汽的含水量,但是湿饱和蒸汽转化成干饱和蒸汽对能源的消耗较大。目前,大部分的蒸汽从蒸汽发生设备中排出后便直接使用,这样的蒸汽属于夹杂着小水滴的湿饱和蒸汽,重量较大的水分子会从蒸汽中下坠并且在输送管道底部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的温度降低后,会降低蒸汽的温度。因此,必须在蒸汽输送管道的多个部位安装水汽分离器,以降低湿饱和蒸汽中的水分,多个水汽分离器的安装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降低了管道的安装效率,同时蒸汽的利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其具有降低蒸汽输送管道中蒸汽含水量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所述水汽分离器包括具有分离内腔的罐体以及设置在分离内腔中的隔离板,所述罐体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出气孔以及出水孔,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分离内腔组合形成有隔离腔,所述隔离腔的上端联通所述进气孔,所述隔离腔的下方开设有分离孔,所述分离孔联通所述分离内腔,所述分离内腔与所述出气孔以及出水孔均联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蒸汽发生设备的蒸汽出口设置水汽分离器,湿饱和蒸汽从蒸汽发生设备中经进气孔输送至隔离腔内,湿饱和蒸汽的运动被隔离板阻挡,含水量较多的湿饱和蒸汽在隔离板上凝聚,从而在隔离板上形成冷凝水珠,冷凝水珠聚集后流向隔离腔的下端并从分离孔中流至分离内腔,再从分离内腔经出水孔排出;同时,含水量较少的湿饱和蒸汽将隔离腔集满后经分离孔流动至分离内腔,含水量较少的湿饱和蒸汽密度较小,所以含水量较少的湿饱和蒸汽便向上运动,最终经出气孔排出分离内腔。在蒸汽发生设备的出口设置水汽分离器,在蒸汽发生设备的出口集中将湿饱和蒸汽中的大部分水分在水汽分离器中分离,进而实现降低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水分含量的目的。优选的,所述隔离板设置有至少两块,所述隔离板的结构相同,且所述隔离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分离内腔中;两所述隔离板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通道联通所述出气孔以及出水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块隔离板的结构相同,两块隔离板设置在分离内腔中形成两个并列的隔离腔,以合理利用了分离内腔的空间,同时,从分离孔中流出的蒸汽可以直接经通道流入出气孔,避免蒸汽在隔离腔上方凝聚成冷凝水,进而降低隔离腔中蒸汽的温度。优选的,所述隔离腔靠近所述分离内腔的上端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离腔靠近分离内腔的上端设置,蒸汽从分离孔中流出后距离出气孔较近,提高了蒸汽的排出的效率。优选的,所述分离孔靠近所述隔离腔底部设置,所述隔离腔底部与所述分离孔之间为集水区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含水量较多的湿饱和蒸汽在隔离板上凝聚,从而在隔离板上形成冷凝水珠,冷凝水珠聚集后流向集水区间,冷凝水将集水区间集满后便从分离孔中流至分离内腔,再从分离内腔经出水孔排出,含水量较多的蒸汽下坠并与集水区间的冷凝水凝结,降低了剩余蒸汽的含水量。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上下两端均呈弧面,且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罐体上端的中部位置,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罐体下端的中部位置,所述出水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气孔的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孔与出水孔均位于罐体的中心轴线上,一部分蒸汽经出气孔排出,另一部分蒸汽在分离内腔的上端凝结成的冷凝水,能够沿弧面滑落至分离内腔的下端面,分离内腔的下端面的弧面能够快速将冷凝水汇聚到出水孔,进一步降低了蒸汽排出后的含水量,同时提高了蒸汽以及冷凝水的排出效率。优选的,进气孔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进气孔均位于所述分离孔的上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每个隔离腔可对应多个进气孔,以提高蒸汽与冷凝水分离的效率;多个隔离腔与进气孔的设置,可以对应多组模块的蒸汽发生设备,保证一个水汽分离器便可完成多组蒸汽机组产出蒸汽的分离,以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降低了蒸汽输送管道内蒸汽的水分含量;2.对蒸汽机组产生的蒸汽集中进行水汽分离,水汽分离的效率较高;3.结构简单,便于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附图标记:1、罐体;11、分离内腔;12、进气孔;13、出气孔;14、出水孔;2、隔离板;21、隔离腔;211、分离孔;212、集水区间;22、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如图1至图3所示,水汽分离器包括具有分离内腔11的罐体1以及设置在分离内腔11中的隔离板2。罐体1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12、出气孔13以及出水孔14,罐体1的上下两端均呈弧面,作为其他方案,罐体1的上下两端也可以呈锥面,出气孔13设置于罐体1上端弧面的中部位置,出水孔14设置于罐体1下端弧面的中部位置,出气孔13与出水孔14均联通分离内腔11,进气孔12靠近罐体1的上端开设,且进气孔12至少设置有两个。隔离板2设置有至少两块,隔离板2的结构相同,且隔离板2对称设置于分离内腔11中;隔离板2与分离内腔11组合形成有隔离腔21,优选的,两隔离板2与分离内腔11焊接,形成两个并列的隔离腔21,且两隔离腔21均靠近分离内腔11的上端。隔离腔21的上端联通两个进气孔12,作为其他方案,隔离腔21的上端可以联通多个进气孔12,以便配合多个蒸汽机组使用,隔离腔21的下端开设有分离孔211,优选的,分离孔211靠近隔离腔21底部设置,分离孔211与隔离腔21底部之间为集水区间212,且分离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水汽分离器包括具有分离内腔(11)的罐体(1)以及设置在分离内腔(11)中的隔离板(2),所述罐体(1)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12)、出气孔(13)以及出水孔(14),所述隔离板(2)与所述分离内腔(11)组合形成有隔离腔(21),所述隔离腔(21)的上端联通所述进气孔(12),所述隔离腔(21)的下方开设有分离孔(211),所述分离孔(211)联通所述分离内腔(11),所述分离内腔(11)与所述出气孔(13)以及出水孔(14)均联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水汽分离器包括具有分离内腔(11)的罐体(1)以及设置在分离内腔(11)中的隔离板(2),所述罐体(1)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12)、出气孔(13)以及出水孔(14),所述隔离板(2)与所述分离内腔(11)组合形成有隔离腔(21),所述隔离腔(21)的上端联通所述进气孔(12),所述隔离腔(21)的下方开设有分离孔(211),所述分离孔(211)联通所述分离内腔(11),所述分离内腔(11)与所述出气孔(13)以及出水孔(14)均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汽机组用水汽分离器,其特征是:所述隔离板(2)设置有至少两块,所述隔离板(2)的结构相同,且所述隔离板(2)对称设置于所述分离内腔(11)中;两所述隔离板(2)之间形成有通道(22),所述通道(22)联通所述出气孔(13)以及出水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军陈贵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微而猛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