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47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位固定装置,用于辅助克氏针插入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复位组件、定位组件及导向组件,复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复位组件包括加压组件及支架;支架为环形,其上开设有加压孔及定位孔,加压孔贯穿所述支架的外壁及内壁,定位孔从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支架;三个加压组件穿过加压孔与支架配合,分别夹持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定位组件穿过定位孔对复位组件进行定位;导向组件连接于远节指骨上的支架远离中节指骨的一侧,克氏针以导向组件为基准插入远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近节指骨中,以修复受损的指/趾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位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折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复位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手/脚外伤中手指、脚趾往往容易造成骨折、脱位,骨折和脱位一旦发生,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手法复位配合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但由于指/趾骨由三节构成,在治疗时需要二次复位难度较大;不仅如此,关节间软骨面光滑而富有弹性,且接触面积小,克氏针难以迅速有效的固定,克氏针一旦位置不佳需要反复调整时,往往存在关节受到二次打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位固定装置,用于解决指/趾骨脱位或骨折时,利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复位难度大、克氏针难以迅速有效的固定的问题。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复位固定装置,用于辅助克氏针插入指趾骨并将所述指趾骨固定,所述指趾骨包括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的指趾骨并将指趾骨固定,所述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复位组件、定位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加压组件及支架;所述支架为环形,其上开设有加压孔及定位孔,所述加压孔贯穿所述支架的外壁及内壁,所述定位孔从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支架;三个所述加压组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加压孔与三个所述支架配合,以分别夹持所述近节指骨、所述中节指骨及所述远节指骨;所述定位组件穿过所述定位孔将三个所述复位组件定位到一条直线上;所述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远节指骨上的所述支架远离所述中节指骨的一侧,所述克氏针以所述导向组件为基准插入所述远节指骨、所述中节指骨及所述近节指骨中。优选地,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把手及压板,所述把手穿过所述加压孔,所述支架与所述压板配合夹持指趾骨的一面为夹持面,所述压板与所述把手靠近所述夹持面的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加压孔为螺纹孔,所述把手上设有与所述加压孔适配的螺纹。优选地,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支架内壁远离所述夹持面的一面之间。优选地,所述夹持面及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夹持面的一面上设置有橡胶垫。优选地,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夹持面的一面为弧面。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包括连接部及定位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定位部连通,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杆及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与所述连接杆的形状适配,所述定位部的形状与所述挡块的形状适配。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且所述转动杆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连接杆的轴向方向垂直。优选地,所述导向件包括连接座、转动件及针筒,所述连接座连接于远节指骨对应的所述支架上,且位于该支架远离中节指骨的一面上;所述转动件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针筒及所述连接座。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和/或所述针筒上设有旋转轴,所述转动件的相对两端开设有旋转孔,所述连接座和/或所述针筒与所述转动件之间,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孔的配合实现转动连接。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上述复位固定装置后,通过3个复位组件分别固定远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近节指骨,可对三节指骨的损伤进行复位,然后利用定位组件穿过3个复位组件,将3节指骨定位到同一条直线上,最后利用导向组件的针筒作为基准,插入克氏针。在指骨修复的整个过程中,从复位到复位后的定位到一条直线,使得克氏针通过导向组件可以快速准确的插入指/趾骨中,避免了克氏针难以迅速有效的固定,需要反复调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复位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加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导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0、复位固定装置;100、复位组件;110、加压组件;111、把手;112、压板;113、旋转杆;120、支架;121、加压孔;122、定位孔;1221、连接部;1222、定位部;123、夹持面;130、弹性件;200、定位组件;210、转动杆;220、连接杆;230、挡块;300、导向组件;310、连接座;320、转动件;330、针筒;340、旋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复位固定装置10,用于在指趾骨出现外伤性损伤,同时伴随着指骨的骨折、脱位时,对指骨进行复位及固定。复位固定装置10包括复位组件100、定位组件200及导向组件300,其中,复位组件100的数量为3个,各复位组件100包括加压组件110及支架120。支架120为环状,指趾骨可放置于支架120内,支架120上开设有加压孔121及定位孔122,加压孔121贯穿支架120的内壁及外壁,定位孔122从支架120的轴向方向贯穿支架120。加压组件110穿过加压孔121,且加压组件110受力时与支架120配合夹持指趾骨,并通过加压组件110对指趾骨受损部位施力,以将指趾骨受损部位复位。当多个复位组件100将指趾骨固定并将受损部位复位后,定位组件200穿过定位孔122将3个复位组件100固定在同一直线上。需说明的是,指趾骨可以是手指骨,也可以是脚趾骨,其分为3节,以从靠近手掌或脚掌到远离手掌或脚掌的距离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复位组件100分别对3节指趾骨进行固定。导向组件300连接于远节指骨对应的支架120上,且位于该支架120远离中节指骨的一侧,当定位组件200将3个复位组件100定位后,克氏针以导向组件300为基准插入3节指趾骨中,使指趾骨处于伸直状态,从而对指趾骨进行固定。请参阅图2和图3,支架120与加压组件110配合夹持指趾骨的一面为夹持面123,加压组件110包括把手111及压板112,把手111穿过加压孔121,压板112与把手111靠近支架120内壁的一端连接,当把手111受到外力时,把手111可带动压板112靠近或远离支架120的夹持面123,从而使压板112与夹持面123配合夹持或松开指趾骨。具体的,加压孔121为螺纹孔,把手111上设有与加压孔121适配的螺纹,通过旋转把手111,可使把手111超靠近夹持面123或远离夹持面123的方向移动,且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在压板112与夹持面123夹持固定住指趾骨后,螺纹还可以起到定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位固定装置,用于辅助克氏针插入指趾骨并将所述指趾骨固定,所述指趾骨包括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的指趾骨并将指趾骨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复位组件、定位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加压组件及支架;所述支架为环形,其上开设有加压孔及定位孔,所述加压孔贯穿所述支架的外壁及内壁,所述定位孔从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支架;三个所述加压组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加压孔与三个所述支架配合,以分别夹持所述近节指骨、所述中节指骨及所述远节指骨;/n所述定位组件穿过所述定位孔将三个所述复位组件定位到一条直线上;所述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远节指骨上的所述支架远离所述中节指骨的一侧,所述克氏针以所述导向组件为基准插入所述远节指骨、所述中节指骨及所述近节指骨中。/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复位固定装置,用于辅助克氏针插入指趾骨并将所述指趾骨固定,所述指趾骨包括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及远节指骨的指趾骨并将指趾骨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固定装置包括复位组件、定位组件及导向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加压组件及支架;所述支架为环形,其上开设有加压孔及定位孔,所述加压孔贯穿所述支架的外壁及内壁,所述定位孔从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上贯穿所述支架;三个所述加压组件穿过对应的所述加压孔与三个所述支架配合,以分别夹持所述近节指骨、所述中节指骨及所述远节指骨;
所述定位组件穿过所述定位孔将三个所述复位组件定位到一条直线上;所述导向组件连接于所述远节指骨上的所述支架远离所述中节指骨的一侧,所述克氏针以所述导向组件为基准插入所述远节指骨、所述中节指骨及所述近节指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把手及压板,所述把手穿过所述加压孔,所述支架与所述压板配合夹持指趾骨的一面为夹持面,所述压板与所述把手靠近所述夹持面的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孔为螺纹孔,所述把手上设有与所述加压孔适配的螺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支架内壁远离所述夹持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帆朱伟民姜骆永李阔阔梁飞国陈菲周勇朱天飞常崇斐陈锦富邓桢翰黄勇林焯琛刘舒予傅子财张辉赵李木子崔家鸣黄兰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