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118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2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接入养殖槽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的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安装座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多个种植模块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或种植模块输送的输水装置,所述种植模块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把种植模块、过滤装置、养殖槽有机结合,通过过滤装置净化种植模块和养殖槽内的水质,从而建立起完整和谐、绿色环保的鱼植共生生态养殖系统,满足鱼类和植物共生所需,方面养护和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本技术涉及鱼植共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植物盆栽和水族类分属不同的生物景观,需分开养护和管理,管理起来麻烦、费时,并且占用空间大。传统的鱼植一起养护装置大多为固定的整体结构,不容易拆装和维护,同时上述装置大多没有实现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环保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接入养殖槽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的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安装座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多个种植模块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或种植模块输送的输水装置,所述种植模块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在本技术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把箱体隔开形成多个仓体的溢流板和下流板,所述溢流板的顶部设有溢流道,所述下流板的底部设有下流道,所述溢流道和下流道形成过滤水道,所述溢流板的底部设有污水道,所述污水道与下流道形成排污水道,所述溢流板的底部上设有单向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水道与单向排污机构形成可把污水冲刷流向箱体一端的单向排污通道。在本技术中,所述单向排污机构包括位于箱体的前后两侧板内侧的限位块和铰接在溢流板左侧面上的挡水板。在本技术中,所述箱体上设有便于排污的排污口。在本技术中,所以进水口包括设置在养殖槽槽底处的底水口和靠近养殖槽水面的面水口。在本技术中,所述过滤装置内设有可向养殖槽补水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接入外部水源的接水管、可检测养殖槽内水位的补水阀门机构,所述补水阀门机构连接在接水管上。在本技术中,所述种植槽内可活动放置有种植篮。在本技术中,所述种植篮的底部设有可吸水的吸水绳。在本技术中,所述输水装置包括一端架设在位于最顶端种植模块上的输水管和位于过滤装置内的水泵,所述输水管与水泵、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有位于养殖槽内的控制阀门。在本技术中,所述水口上设有种植模块内部水源达到一定水位后流到下一种植模块的限位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种植模块模块化结构设置,可以任意在过滤装置上任意组合多列多层种植模块进行使用,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要求。而且过滤装置能高度洁净养殖槽的水源,辟除水体异味,防止蚊虫滋生,保持水体的清澈度;并且在过滤过程中,可以将鱼粪产生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硝酸盐等有益植物生长的物质,再给种植模块上的植物吸收稀释水中的硝酸盐,进而满足鱼植共生所需的水质,此方式绿色环保,无需为植物添加多余的营养物质,在保护鱼类养殖水质的同时,防止水质影响鱼类生存,从而养殖的鱼类可达到食用级别,使本技术可以用在景观观赏或农业生产当中。综上所述,本技术把种植模块、过滤装置、养殖槽有机结合,通过过滤装置净化种植模块和养殖槽内的水质,从而建立起完整和谐、绿色环保的鱼植共生生态养殖系统,满足鱼类和植物共生所需,方面了养护和管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A-A的示意图;图4为过滤装置工作时的状态图;图5为种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种植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6,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1,所述过滤装置1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2,所述过滤装置1上设有接入养殖槽2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3、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2的出水口4;所述过滤装置1上设有安装座5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6,多个种植模块6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5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2或种植模块6输送的输水装置7,所述种植模块6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6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6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8。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1包括箱体11、把箱体11隔开形成多个仓体的溢流板12和下流板13,所述溢流板12的顶部设有溢流道12a,所述下流板13的底部设有下流道13a,所述溢流道12a和下流道13a形成过滤水道,所述溢流板12的底部设有污水道12b,所述污水道12b与下流道13a形成排污水道12b,所述溢流板12的底部上设有单向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水道12b与单向排污机构形成可把污水冲刷流向箱体11一端的单向排污通道。优选的,上述的单向排污机构包括在箱体11箱体的前后两侧板内侧上的限位块15和铰接在溢流板12上的挡水板16,上述的挡水板16由无毒的弹性材料构成,通过限位块15使得挡水板16只在溢流板12的一侧活动,挡水板16不会因为污水的压力而移动到溢流板12的另一侧上;同时,挡水板16联合溢流板12使得整个箱体11的每个仓体能够正常的工作,污水不会由挡水板16的位置渗透到其他的仓体内,可以达到快速、有效、无死角地清理沉积物的作用。上述的仓体包括内置有活水刷的物理过滤仓、内置有活水螺旋生化毡对的物理生化过滤仓、内置有活水螺旋细菌屋的一级生化过滤仓、内置有矿物硝化基的二级生化过滤仓和内置有UV杀菌器的细菌平衡仓,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的水质更优良。优选的,所述箱体11的顶部可以是可掀开的,便于清理箱体11内的污物。但是还可以是如下结构设置,所述箱体11旁设有便于排污的排污口14,排污口14通过堵头或阀门关闭,所述箱体11的底板朝排污口14方向往下倾斜,此结构可以使单向排污通道冲刷出来的污水、沉积物快速达到排污口14位置上并由排污口14排出。进一步的,为了达到更好的水循环过滤效果,避免由于进水途径单一而造成过滤效果不良,所以进水口3包括设置在养殖槽2槽底处的底水口31和靠近养殖槽2水面的面水口32。在本实施例中,过滤装置1的污水流动过程如图4中箭头所示,污水从底水口31和面水口32中进入物理过滤仓,再利用过滤水道依次途经过物理生化过滤仓、一级生化过滤仓、二级生化过滤仓和细菌平衡仓,污水在经过各个仓体的途中慢慢被除污、杀菌,使得污水被过滤处理好,达到使用要求后,再通过出水口4中排回养殖槽2中。优选的,由于在养鱼和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养殖槽2内的水会存在损耗,因此所述过滤装置1内设有可向养殖槽2补水的补水装置9,所述补水装置9包括接入外部水源的接水管、可检测养殖槽2内水位的补水阀门机构,所述补水阀门机构连接在接水管上,补水装置9在附图中无具体图示,只有大概位置图。在养殖槽2内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补水阀门机构工作,使接水管向养殖槽2补水,工作原理可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2),所述过滤装置(1)上设有接入养殖槽(2)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3)、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2)的出水口(4);所述过滤装置(1)上设有安装座(5)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6),多个种植模块(6)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5)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2)或种植模块(6)输送的输水装置(7),所述种植模块(6)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6)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6)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2),所述过滤装置(1)上设有接入养殖槽(2)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3)、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2)的出水口(4);所述过滤装置(1)上设有安装座(5)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6),多个种植模块(6)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5)连接,所述过滤装置(1)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2)或种植模块(6)输送的输水装置(7),所述种植模块(6)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6)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6)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包括箱体(11)、把箱体(11)隔开形成多个仓体的溢流板(12)和下流板(13),所述溢流板(12)的顶部设有溢流道(12a),所述下流板(13)的底部设有下流道(13a),所述溢流道(12a)和下流道(13a)形成过滤水道,所述溢流板(12)的底部设有污水道(12b),所述污水道(12b)与下流道(13a)形成排污水道(12b),所述溢流板(12)的底部上设有单向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水道(12b)与单向排污机构形成可把污水冲刷流向箱体(11)一端的单向排污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排污机构包括位于箱体(11)的前后两侧板内侧的限位块(15)和铰接在溢流板(12)左侧面上的挡水板(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众威黄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山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