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昱洋专利>正文

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及鱼缸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1179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及鱼缸,解决鱼便等污物分离过滤不彻底,容易回流至鱼缸中的问题;包括鱼便分离器,鱼便分离器包括漏斗和竖直连接在漏斗口内的双层进水管;双层进水管为相套置上下开口的内管和外管,外管顶端管口高于内管,外管通过第一过滤栅栏与漏斗口相连接,内管底部管口依次穿过第一过滤栅栏和漏斗内侧壁设置在漏斗外,内管通过第二过滤栅栏与漏斗的内壁相连接,外管的底端位于漏斗口的下方,漏斗底部连接有排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过滤装置容易带入鱼便的弊端,使过滤和鱼便排出更为彻底,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节省了养殖成本,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及鱼缸
本技术涉及鱼缸水质净化
,具体为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及鱼缸。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鱼缸除污技术中,常通过设置自动过滤装置对其水质进行净化,例如,养殖鱼缸一般会配置有专用的抽水泵,用于吸除悬浮于水中或沉积于鱼缸底部的鱼粪等污物。但上述抽水泵等除污装置工作时仍会存在一定的吸污盲点,会造成一些特定区域的污物不能被轻易地吸进抽水泵内,从而使得鱼缸的水质净化效果不佳。此外,鱼粪等污物在被抽水泵吸纳时会受到其叶轮的高速旋打而被进一步击散,散碎的污物能轻松渗透通过滤材而重新回流至鱼缸中,进一步加重鱼缸的浑浊程度,严重污染缸内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解决鱼便等污物分离过滤不彻底,容易回流至鱼缸中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包括鱼便分离器,所述鱼便分离器包括漏斗和竖直连接在漏斗口内的双层进水管;所述双层进水管包括相套置的上下开口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顶端的管口高于内管顶端的管口,外管通过第一过滤栅栏与漏斗相连接,且第一过滤栅栏位于漏斗口处,所述外管的底端位于漏斗口的下方;内管的底部管口依次穿过第一过滤栅栏和漏斗的内的第二个过滤栅栏通过侧壁设置到漏斗外。所述漏斗底部连接有排渣管。进一步的,还包括水过滤装置,内管的底部管口与水过滤装置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过滤装置内设置有水泵连接鱼缸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有逆止阀,所述水泵设置在水过滤装置的出水口。<br>更进一步,所述内管的管径是出水管管径的3倍,所述外管管径是内管管径的2倍。更进一步,所述水过滤装置包括前过滤装置和过滤器,流入水过滤装置的进水口的水流经过所述前过滤装置后流入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过滤水经过水泵压回鱼缸。进一步,所述排渣管连接有鱼便收集盒,排渣管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更进一步,所述鱼便分离过滤装置设置在箱体内,箱体设置在鱼缸下方。进一步,所述的双层进水管为硬质的亚克力管。进一步,所述第一过滤栅栏的格栅以外管为中心水平分布在外管与漏斗口之间;第二过滤栅栏的格栅以内管为中心倾斜分布在内管与漏斗内壁之间。进一步,所述内管设置有内螺纹。一种应用鱼便分离过滤装置的鱼缸,包括鱼缸本体,所述水过滤装置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鱼缸本体相连通;所述漏斗设置在鱼缸本体下方且漏斗口与鱼缸本体底部相连通,鱼缸本体内的水位低于所述的外管管口。其中,内管和外管的横截面可为圆形、方形或其它异形。所述内管可为伸缩结构,根据内管和外管长度的调节可以调节鱼缸内水位的高低。所述外管起阻挡水流从外管顶部进入的作用,可制成固定型或转动型,外管的材质可为多种材料,并可附着多种色彩、灯光、或装饰用的水草等。所述漏斗的材质可为亚克力、PPR或不锈钢等。所述漏斗和内管可一次性压制成型,漏斗内壁和内管与第二过滤栅栏的连接处采用丝扣连接,漏斗内壁和外管与第一过滤栅栏用卡扣或丝扣连接,第二过滤栅栏与漏斗底部以及内管下部与上部丝口相连,便于拆卸清洗。也可根据鱼缸大小来调节本装置的大小,也可根据鱼缸所需设置本分离器一个或多个,以达到粪水分离的效果。本装置利用水流将鱼便带入到漏斗内,利用漏斗内相对静止的结构使鱼便自然下沉沉于漏斗底部,并可通过排渣管排出;同时,并利用净水的压力使内外管之间的水通过内外管底部的入之间的空间漫溢,水进入内管,净水顺内管自然流进过滤装置。对鱼缸内流下来的水进行净化。并利用水泵将净化后的水压回鱼缸,形成循环系统。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内外套管结构与漏斗相结合的鱼便分离器将鱼缸底部的鱼便不会被打散而保持原状态自然沉淀到漏斗,使鱼便被直接分离排出,本装置能达到粪水完全分离。分离后的净水经过水过滤装置被进一步净化之后排入鱼缸,本结构避免了传统过滤装置容易带入鱼便的弊端,使过滤和鱼便排出更为彻底,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节省了养殖成本,经济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具有鱼便分离过滤装置的鱼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鱼便分离过滤装置的俯视图。其中,1为水过滤装置,2为漏斗,3为内管,4为外管,5为第一过滤栅栏,6为排渣管,7为出水管,8为水泵,9为鱼便收集盒,10为开关控制阀,11为箱体,12为止逆阀,13为鱼缸本体,14为鱼缸底部,15为水位,16为第二过滤栅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如图1所示,是一种安装有鱼便分离过滤装置的鱼缸,鱼缸包括鱼缸本体13和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其中的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包括鱼便分离器和水过滤装置1,鱼便分离器包括漏斗2和竖直连接在漏斗口内中心的硬质亚克力材质的双层进水管;所述双层进水管包括相套置的上下开口的内管3和外管4,内管3的管径为1.5cm,且内管3的内壁为螺纹结构,起到减小水流声音的效果。外管4的管径为3cm,外管4的外部包裹有装饰材料,外管4顶端的管口高出内管3顶端的管口4cm,漏斗2的净高为30cm,如图2所示,外管4通过第一过滤栅栏5与漏斗2以丝扣的形式相连接,且第一过滤栅栏5位于漏斗口处,内管3的底部管口依次穿过第一过滤栅栏5和漏斗2的内侧壁与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口相连接,内管3通过第二过滤栅栏16与漏斗2的内壁以丝扣的形式相连接;外管4的底端位于漏斗口的下方,漏斗2底部连接有排渣管6;排渣管6连接有鱼便收集盒9,排渣管6上设置有开关控制阀10。水过滤装置1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7,出水口设置有水泵8;水过滤装置1包括前过滤装置和过滤器,流入水过滤装置的进水口的水流经过所述前过滤装置后流入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过滤水经过出水口的出水管7外排进入鱼缸本体13,出水管7设置有止逆阀12。其中鱼便分离器和水过滤装置设置在箱体11内,箱体11连接在鱼缸底部14的下方,水过滤装置1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7与鱼缸本体13相连通;漏斗2的漏斗口与鱼缸底部14相连通,鱼缸本体13内的水位15低于外管4管口。鱼便分离器利用水流将鱼便带入到漏斗2内,利用漏斗2内相对静止的结构使鱼便自然下沉沉于漏斗底部,并可通过排渣管6排出;同时,在水泵8的作用下,并利用水的压力使漏斗2内的水通过外管4底部进入外管4,固体渣滓被第一过滤栅栏5和第二过滤栅栏16全部拦截,同时,第一过滤栅栏5起到顺水和固定外管的作用,第二过滤栅栏16起到扰流和加固内管的作用;进入外管4的水进一步进入内管3,并通过内管3进入水过滤装置1进行过滤,之后排入鱼缸内。通过外内套管结构与漏斗相结合的鱼便分离器将鱼缸底部的鱼便之间吸入漏斗2,使全部的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便分离器,所述鱼便分离器包括漏斗(2)和竖直连接在漏斗口内的双层进水管;所述双层进水管包括相套置的上下开口的内管(3)和外管(4),所述外管(4)顶端的管口高于内管(3)顶端的管口,外管(4)通过第一过滤栅栏(5)与漏斗(2)相连接,且第一过滤栅栏(5)位于漏斗口处,所述外管(4)的底端位于漏斗口的下方;内管(3)的底部管口依次穿过第一过滤栅栏(5)和漏斗(2)的内侧壁设置在漏斗(2)外,且内管(3)的底部管口连接有水泵(8),内管(3)通过第二过滤栅栏(16)与漏斗(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漏斗(2)底部连接有排渣管(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便分离器,所述鱼便分离器包括漏斗(2)和竖直连接在漏斗口内的双层进水管;所述双层进水管包括相套置的上下开口的内管(3)和外管(4),所述外管(4)顶端的管口高于内管(3)顶端的管口,外管(4)通过第一过滤栅栏(5)与漏斗(2)相连接,且第一过滤栅栏(5)位于漏斗口处,所述外管(4)的底端位于漏斗口的下方;内管(3)的底部管口依次穿过第一过滤栅栏(5)和漏斗(2)的内侧壁设置在漏斗(2)外,且内管(3)的底部管口连接有水泵(8),内管(3)通过第二过滤栅栏(16)与漏斗(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漏斗(2)底部连接有排渣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过滤装置(1),内管(3)的底部管口与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过滤装置(1)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设置有止逆阀(12),所述水泵(8)设置在水过滤装置(1)的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3)的管径是出水管(7)管径的3倍,所述外管(4)管径是内管(3)管径的2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过滤装置(1)包括前过滤装置和过滤器,流入水过滤装置的进水口的水流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昱洋
申请(专利权)人:高昱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