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055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其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由面板、左侧板、右侧板、底板、上接线组件和下接线组件拼合组成,外壳主体内腔设有电路板,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上接线组件,至少两个相邻的上接线通过一连接条相互拼接;连接条的两端各设有一倒钩,任一通过连接条连接的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均设有一嵌槽;连接条上设有一向后方伸出的定位插板,对应定位插板在其中一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槽;下接线组件与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且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上下接线组件的方式实现了壳体内容积的扩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或电力应用上常见的电器,如继电器、保护装置等产品一般采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的电气保护外壳将电子元件或者电路板等器件封装在其内部,实现对电气结构的保护。但是传统的电气保护外壳一旦制造成型,其结构即定型,一般无法进行灵活更改。此类保护外壳对于封装其内部的电子电路而言是配套化设计制造,并一一对应。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只能等待电子电路部分设计确定后,或者等待产品制造完成后,或者等待产品确定尺寸后才能配合制造生产,或者在生产后再进行电子电路部分的设计制造,使得两者的制造和使用互相受到制约而无法提高产量和质量。而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如有新的功能需求扩展,需要重新设计壳体结构和重新开模,这么做难免投入大,周期长,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且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由位于前侧的面板、位于左侧的左侧板、位于右侧的右侧板、位于背面的底板、位于上方的上接线组件和位于下方的下接线组件拼合组成,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电路板,其中,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至少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通过一连接条相互拼接;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各设有一倒钩,任一通过所述连接条连接的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均设有一嵌槽,所述嵌槽在两个上接线组件拼合时作为插接件使用,对应所述嵌槽在另一上接线组件上设有凸起结构与所述嵌槽配合后实现两个上接线组件的相互插接;所述连接条上设有一向后方伸出的定位插板,对应所述定位插板在其中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槽;所述下接线组件与所述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且一一对应。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条实现了多个左右相邻的上接线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通过增加上接线组件的数量并且均通过连接条连接相邻上接线组件可实现拼接成型后的电气保护壳体的体积的增加,从而扩大其内部腔室容积,以便适应不同的电路板的尺寸规格。所述上接线组件和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外表面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卡接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有所述上接线组件和所述下接线组件卡接的卡槽,卡接板卡入卡槽后实现上接线组件与底板、下接线组件与底板的卡接。所述底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板内表面的耳板,位于所述底板上部侧边的所述耳板的下表面设有便于卡入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卡槽,位于所述底板下部侧边的所述耳板的上表面设有便于卡入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卡槽。任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陷,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拼合后,相邻的凹陷拼合形成一凹槽,对应所述凹槽,在所述连接条上设有一凸块,所述连接条连接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时,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槽内;所述下接线组件与所述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相邻的下接线组件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也设有便于在两者拼合时形成另一凹槽的凹陷结构。所述底板与所述面板之间沿着前后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至少两个前后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相互拼接,任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外表面设有卡接板,任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设有卡槽,卡槽与卡接板为一一对应结构,且所述底板上也设有与所述卡接板对应的另一卡槽结构,位于最前方的所述上接线组件通过其外表面的卡接板卡入其邻接的位于后方的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的卡槽内,最后方的所述上接线组件通过其外表面的卡接板卡入所述底板上的卡槽,从而自前往后完成了多个所述上接线组件的相邻卡接;所述下接线组件与所述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任一所述上接线组件或者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接板。任一所述上接线组件或者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内表面均呈一台阶结构,包括高位置面和低位置面,内表面上的卡槽位于低位置面;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低位置面上。所述连接条上左右对称的设有两个所述定位插板,对应的在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均设有一与所述定位插板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均设有便于支撑并固定所述电路板的承接结构,所述承接结构为凸起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板状结构。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均设有便于卡接所述上接线组件或者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卡接件,任一所述卡接件均凸起于所述左侧板或者所述右侧板上,且位于其末端设有倒钩结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增加上接线组件和下接线组件的方式实现了壳体内容积的扩展,只需要针对上下两类接线组件拼合后的整体尺寸预先制造不同规格的面板,即可按需要扩大产品的整体尺寸,避免了由于电路功能扩展而需要重新设计和重新开模,既增加了投入,又导致开发周期长的浪费做法,节约了资源,为企业节省了产品成本投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去除左右两侧板和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相邻的上接线组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相邻的下接线组件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连接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前后两层下连接结构的插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左侧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右侧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参照图1至图8,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由位于前侧的面板10、位于左侧的左侧板20、位于右侧的右侧板、位于背面的底板40、位于上方的上接线组件50和位于下方的下接线组件60拼合组成,外壳主体内腔设有电路板。前侧的面板10上设置旋钮孔101和指示灯孔102,其中,旋钮孔101便于露出调节旋钮后易于操作,指示灯孔102内装透明的引导杆,引导杆的另一端位于外壳内的指示灯处。左侧板20与右侧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上接线组件50,至少两个左右相邻的上接线组件通过一连接条70相互拼接;参照图5,连接条70的两端各设有一倒钩71,任一通过连接条70连接的上接线组件5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由位于前侧的面板、位于左侧的左侧板、位于右侧的右侧板、位于背面的底板、位于上方的上接线组件和位于下方的下接线组件拼合组成,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至少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通过一连接条相互拼接;/n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各设有一倒钩,任一通过所述连接条连接的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均设有一嵌槽;/n所述连接条上设有一向后方伸出的定位插板,对应所述定位插板在其中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槽;/n所述下接线组件与所述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且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由位于前侧的面板、位于左侧的左侧板、位于右侧的右侧板、位于背面的底板、位于上方的上接线组件和位于下方的下接线组件拼合组成,所述外壳主体内腔设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之间沿着左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至少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通过一连接条相互拼接;
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各设有一倒钩,任一通过所述连接条连接的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均设有一嵌槽;
所述连接条上设有一向后方伸出的定位插板,对应所述定位插板在其中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槽;
所述下接线组件与所述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且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线组件和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外表面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卡接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有所述上接线组件和所述下接线组件卡接的卡槽,卡接板卡入卡槽后实现上接线组件与底板、下接线组件与底板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底板内表面的耳板,位于所述底板上部侧边的所述耳板的下表面设有便于卡入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卡槽,位于所述底板下部侧边的所述耳板的上表面设有便于卡入所述下接线组件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前后面板可扩展的电气保护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上接线组件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陷,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拼合后,相邻的凹陷拼合形成一凹槽,对应所述凹槽,在所述连接条上设有一凸块,所述连接条连接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上接线组件时,所述凸块卡入所述凹槽内;
所述下接线组件与所述上接线组件为对称结构,左右相邻的下接线组件的内表面的左右两侧也设有便于在两者拼合时形成另一凹槽的凹陷结构。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陇林杨红艳苏国俊畅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悍客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