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及动力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1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及动力模组。其中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包括:第一框架;两个第二框架,两个第二框架设在第一框架的对称两端且位于第一框架的同一侧面,第一框架与两个第二框架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组的容纳腔;两个支撑件,凸设在第二框架背离容纳腔的一侧,支撑件上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六个固定孔;第一凸筋,设于第二框架背离容纳腔的一侧,第一凸筋的一端延伸至支撑件与第二框架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加工工艺简单、加工成本降低且失效风险低,增设第一凸筋使得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增加,固定孔个数的增多,能够满足大容量的动力模组的安装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及动力模组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及动力模组。
技术介绍
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有保护模组内部电芯以防止电芯被破坏发生安全事故、为内部电芯提供支撑并将模组安装固定在PACK系统中、为模组框架内部电芯结构限位以保证安装精度的作用。现有的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大多采用冲压钣金结构件,并将侧板和端板进行焊接连接,对模组内部电芯进行保护,但是较多的焊接连接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加工工艺难度增加、失效风险增加的问题,而且较少的模组安装固定点难以满足大模组在复杂工况下的模态要求,同时由于目前对动力模组的能量密度和效率的要求的提高,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的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成本高、加工工艺难度大、实效风险高的问题,能够适用于更高容量的动力模组。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模组,无需使用焊接工艺,且能够适用于更高容量的动力模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框架(11);/n第二框架(21),所述第二框架(2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框架(21)设在所述第一框架(11)的对称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框架(11)与两个所述第二框架(21)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组(4)的容纳腔;/n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的个数为两个,每个所述支撑件(3)凸设在所述第二框架(21)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支撑件(3)的长度沿所述第二框架(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件(3)上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六个固定孔;/n第一凸筋(22),所述第一凸筋(22)设于所述第二框架(21)背离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11);
第二框架(21),所述第二框架(2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框架(21)设在所述第一框架(11)的对称两端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11)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框架(11)与两个所述第二框架(21)之间形成容纳电芯组(4)的容纳腔;
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的个数为两个,每个所述支撑件(3)凸设在所述第二框架(21)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支撑件(3)的长度沿所述第二框架(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件(3)上沿其长度方向至少设置六个固定孔;
第一凸筋(22),所述第一凸筋(22)设于所述第二框架(21)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筋(2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第二框架(21)的连接处,两个所述第二框架(21)、所述第一凸筋(22)、所述第一框架(11)及两个所述支撑件(3)一体注塑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框架(21)上均设有若干个泄压孔(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模组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1)上设有两个第二凸筋(12),两个所述第二凸筋(12)平行设置,所述电芯组(4)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凸筋(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紫辉侯永坤江吉兵刘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