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包括滚轮、支撑脚、柜门、按钮、连接杆、把手、电源接口、箱体、载物架、蜂鸣器、机械手、安装板、载物盘、底脚、控制面板、侧护栏、红外感应器和纳米触控屏。通过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人体产生的红外线波通过滤光片进入到红外温度感应传感器内部,向外释放电荷,控制器通过检测电荷量的变化,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进行报警,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机械手进行工作时,学生容易上去触碰,导致受伤的问题,通过设置有纳米触控屏,LED背光液晶面板能够将编程、控制数据显示出来,纳米触控膜将手的触摸信号传递到内部的纳米导线相联接的微芯片控制器中,微控制器通过接口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识别触摸在屏幕上的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简单、快速的操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
本技术是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属于机器人
技术介绍
工业4.0要求,将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机器人平台由机器装置、动力源、传感器、执行装置、控制器等五个要素构成,其中,机器装置的操作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机器人教学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如何能利用机器人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新平台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机械手进行工作时,学生容易上去触碰,导致受伤,不能实现简单、快速的操控,导致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机械手进行工作时,学生容易上去触碰,导致受伤,不能实现简单、快速的操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包括滚轮、支撑脚、柜门、按钮、连接杆、把手、电源接口、箱体、载物架、蜂鸣器、机械手、安装板、载物盘、底脚、控制面板、侧护栏、红外感应器和纳米触控屏,所述滚轮安装于箱体底部四角,所述支撑脚上端与箱体底部四角相焊接,所述柜门位于箱体正表面中间,并且与箱体正表面中间内侧面铰接,所述把手底部与柜门正表面右侧中间相互粘接,所述连接杆安装于箱体顶部前端靠右侧,所述纳米触控屏安装于连接杆右端,所述侧护栏位于箱体底部左右两侧,并且与箱体底部左右两侧相焊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左侧与侧护栏前端右侧相互粘接,所述电源接口安装于箱体正表面右下端,所述载物架安装于箱体顶部右后端,所述安装板位于箱体顶部中间,并且与箱体顶部相焊接,所述机械手安装于安装板顶部,所述底脚底部与箱体顶部左侧中间相粘接,所述载物盘焊接于底脚顶部,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箱体顶部前端中间,所述按钮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顶部,所述蜂鸣器安装于侧护栏前端右侧靠下端,所述红外感应器包括外框、引线接口、支承环、热电元件、滤光片和PET管,所述外框粘接于侧护栏前端右侧,所述引线接口嵌入安装于外框内部下端,所述PET管下端与引线接口上端相互粘接,所述支承环安装于外框内部下端,所述热电元件焊接于支承环上端,所述滤光片下端与热电元件上端相互粘接,所述纳米触控屏包括纳米玻璃、纳米触控膜、LED背光液晶面板、FPCB片、偏光板和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连接杆右端,所述纳米玻璃嵌入安装于外壳内部,所述纳米触控膜位于纳米玻璃下端,并且与纳米玻璃下端相互粘接,所述偏光板上端与纳米触控膜下端相粘接,所述LED背光液晶面板安装于偏光板下端,所述FPCB片位于LED背光液晶面板前端,并且与LED背光液晶面板前端相粘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控制器与按钮、蜂鸣器、机械手、括红外感应器、纳米触控屏、热电元件、纳米触控膜和LED背光液晶面板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外表面设置有条形防滑纹,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共设置有三个,利于操作者操作使用。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触控屏是长为35cm、宽为20cm、高为4cm的长方体结构,利于操作者观察。进一步地,述安装板是长为40cm、宽为40cm、高为4cm的长方体结构,利于固定安装。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共设置有四个,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纳米触控膜为MTV-CMM系列,触控效果优良。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器为PIR200B系列,感应效果优良。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通过设置有红外感应器,人体产生的红外线波通过滤光片进入到红外温度感应传感器内部,使热电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控制器通过检测电荷量的变化,控制蜂鸣器发出声音进行报警,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机械手进行工作时,学生容易上去触碰,导致受伤的问题,通过设置有纳米触控屏,LED背光液晶面板能够将编程、控制数据显示出来,纳米触控膜将手的触摸信号传递到内部的纳米导线相联接的微芯片控制器中,微控制器通过接口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识别触摸在屏幕上的位置,就可以对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查询,纳米玻璃能有效防止工作中产生的灰尘的粘黏,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实现简单、快速的操控,导致浪费时间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红外感应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纳米触控屏结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滚轮-1、支撑脚-2、柜门-3、按钮-4、红外感应器-5、连接杆-6、把手-7、纳米触控屏-8、电源接口-9、箱体-10、载物架-11、蜂鸣器-12、机械手-13、安装板-14、载物盘-15、底脚-16、控制面板-17、侧护栏-18、外框-501、引线接口-502、支承环-503、热电元件-504、滤光片-505、PET管-506、纳米玻璃-801、纳米触控膜-802、LED背光液晶面板-803、FPCB片-804、偏光板-805、外壳-8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包括滚轮1、支撑脚2、柜门3、按钮4、连接杆6、把手7、电源接口9、箱体10、载物架11、蜂鸣器12、机械手13、安装板14、载物盘15、底脚16、控制面板17、侧护栏18、红外感应器5和纳米触控屏8,滚轮1安装于箱体10底部四角,支撑脚2上端与箱体10底部四角相焊接,柜门3位于箱体10正表面中间,并且与箱体10正表面中间内侧面铰接,把手7底部与柜门3正表面右侧中间相互粘接,连接杆6安装于箱体10顶部前端靠右侧,纳米触控屏8安装于连接杆6右端,侧护栏18位于箱体10底部左右两侧,并且与箱体10底部左右两侧相焊接,红外感应器5左侧与侧护栏18前端右侧相互粘接,电源接口9安装于箱体10正表面右下端,载物架11安装于箱体10顶部右后端,安装板14位于箱体10顶部中间,并且与箱体10顶部相焊接,机械手13安装于安装板14顶部,底脚16底部与箱体10顶部左侧中间相粘接,载物盘15焊接于底脚16顶部,控制面板17安装于箱体10顶部前端中间,按钮4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17顶部,蜂鸣器12安装于侧护栏18前端右侧靠下端,红外感应器5包括外框501、引线接口502、支承环503、热电元件504、滤光片505和PET管506,外框501粘接于侧护栏18前端右侧,引线接口502嵌入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PET管506下端与引线接口502上端相互粘接,支承环503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热电元件504焊接于支承环503上端,滤光片505下端与热电元件504上端相互粘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包括滚轮(1)、支撑脚(2)、柜门(3)、按钮(4)、连接杆(6)、把手(7)、电源接口(9)、箱体(10)、载物架(11)、蜂鸣器(12)、机械手(13)、安装板(14)、载物盘(15)、底脚(16)、控制面板(17)和侧护栏(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感应器(5)和纳米触控屏(8),所述滚轮(1)安装于箱体(10)底部四角,所述支撑脚(2)上端与箱体(10)底部四角相焊接,所述柜门(3)位于箱体(10)正表面中间,并且与箱体(10)正表面中间内侧面铰接,所述把手(7)底部与柜门(3)正表面右侧中间相互粘接,所述连接杆(6)安装于箱体(10)顶部前端靠右侧,所述纳米触控屏(8)安装于连接杆(6)右端,所述侧护栏(18)位于箱体(10)底部左右两侧,并且与箱体(10)底部左右两侧相焊接,所述红外感应器(5)左侧与侧护栏(18)前端右侧相互粘接,所述电源接口(9)安装于箱体(10)正表面右下端,所述载物架(11)安装于箱体(10)顶部右后端,所述安装板(14)位于箱体(10)顶部中间,并且与箱体(10)顶部相焊接,所述机械手(13)安装于安装板(14)顶部,所述底脚(16)底部与箱体(10)顶部左侧中间相粘接,所述载物盘(15)焊接于底脚(16)顶部,所述控制面板(17)安装于箱体(10)顶部前端中间,所述按钮(4)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17)顶部,所述蜂鸣器(12)安装于侧护栏(18)前端右侧靠下端,所述红外感应器(5)包括外框(501)、引线接口(502)、支承环(503)、热电元件(504)、滤光片(505)和PET管(506),所述外框(501)粘接于侧护栏(18)前端右侧,所述引线接口(502)嵌入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所述PET管(506)下端与引线接口(502)上端相互粘接,所述支承环(503)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所述热电元件(504)焊接于支承环(503)上端,所述滤光片(505)下端与热电元件(504)上端相互粘接,所述纳米触控屏(8)包括纳米玻璃(801)、纳米触控膜(802)、LED背光液晶面板(803)、FPCB片(804)、偏光板(805)和外壳(806),所述外壳(806)安装于连接杆(6)右端,所述纳米玻璃(801)嵌入安装于外壳(806)内部,所述纳米触控膜(802)位于纳米玻璃(801)下端,并且与纳米玻璃(801)下端相互粘接,所述偏光板(805)上端与纳米触控膜(802)下端相粘接,所述LED背光液晶面板(803)安装于偏光板(805)下端,所述FPCB片(804)位于LED背光液晶面板(803)前端,并且与LED背光液晶面板(803)前端相粘接,所述控制面板(17)通过控制器与按钮(4)、蜂鸣器(12)、机械手(13)、括红外感应器(5)、纳米触控屏(8)、热电元件(504)、纳米触控膜(802)和LED背光液晶面板(803)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17)通过电源接口(9)与外接电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机器人实训平台,包括滚轮(1)、支撑脚(2)、柜门(3)、按钮(4)、连接杆(6)、把手(7)、电源接口(9)、箱体(10)、载物架(11)、蜂鸣器(12)、机械手(13)、安装板(14)、载物盘(15)、底脚(16)、控制面板(17)和侧护栏(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感应器(5)和纳米触控屏(8),所述滚轮(1)安装于箱体(10)底部四角,所述支撑脚(2)上端与箱体(10)底部四角相焊接,所述柜门(3)位于箱体(10)正表面中间,并且与箱体(10)正表面中间内侧面铰接,所述把手(7)底部与柜门(3)正表面右侧中间相互粘接,所述连接杆(6)安装于箱体(10)顶部前端靠右侧,所述纳米触控屏(8)安装于连接杆(6)右端,所述侧护栏(18)位于箱体(10)底部左右两侧,并且与箱体(10)底部左右两侧相焊接,所述红外感应器(5)左侧与侧护栏(18)前端右侧相互粘接,所述电源接口(9)安装于箱体(10)正表面右下端,所述载物架(11)安装于箱体(10)顶部右后端,所述安装板(14)位于箱体(10)顶部中间,并且与箱体(10)顶部相焊接,所述机械手(13)安装于安装板(14)顶部,所述底脚(16)底部与箱体(10)顶部左侧中间相粘接,所述载物盘(15)焊接于底脚(16)顶部,所述控制面板(17)安装于箱体(10)顶部前端中间,所述按钮(4)嵌入安装于控制面板(17)顶部,所述蜂鸣器(12)安装于侧护栏(18)前端右侧靠下端,所述红外感应器(5)包括外框(501)、引线接口(502)、支承环(503)、热电元件(504)、滤光片(505)和PET管(506),所述外框(501)粘接于侧护栏(18)前端右侧,所述引线接口(502)嵌入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所述PET管(506)下端与引线接口(502)上端相互粘接,所述支承环(503)安装于外框(501)内部下端,所述热电元件(504)焊接于支承环(503)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招弟,
申请(专利权)人:洪定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