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钦卿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056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VR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包括底板基座,所述底板基座的表面装配有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且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内设置有板状地物组件和柱状地物组件,所述板状地物组件和柱状地物组件均大小不一;通过设置底板基座、桁架、位置数据采集设备、板状地物组件、柱状地物组件、移动式VR系统的受训人员、背包式电脑、网络通讯设备、头戴式VR显示器、半实体仿真枪械以及地物组件插槽,可为使用人员提供真实的触觉体感,弥补单一VR系统存在的视觉与体感错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
本技术属于VR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的科学
随着VR技术的逐步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是随着周边硬件技术和内核开发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VR显示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然而,现有的VR训练系统无法为使用人员提供真实的触感,且无法以高品质通过视觉方式实时呈现于使用者,使使用者达成“所见即所触”、“所触即所见”的感受,存在着视觉与体感错位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包括底板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基座(1)的表面装配有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11),且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11)内设置有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均大小不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包括底板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基座(1)的表面装配有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11),且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11)内设置有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均大小不一。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基座(1)为硬质平整地面,且若干个地物组件插槽(11)规律排列在底板基座(1)的表面;
且所述硬质平整地面的面不小于25平方米;
所述地物组件插槽(11)为内径25毫米,长25厘米,内壁光滑的钢质管材,所述地物组件插槽(11)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固定于硬质平整地面的内部,所述地物组件插槽(11)上部平面与硬质平整地面平齐;
所述地物组件插槽(11)以间隔距离为50厘米的方式布设于硬质平整地面,所述地物组件插槽(11)的铺设面积在地板基座的铺设面积中的占比不小于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地物组件的VR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均为轻量化刚性材质,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均牢固固定于地板基座之上,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的形状、位置与VR系统中的虚拟地形地物的形状、位置对应;
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的下方安装长25厘米、外径25毫米且表面光滑的钢质插销,所述钢质插销的数量不少于1个,所述钢质插销的数量大于1个时,其间隔距离为50厘米,板状地物组件(4)和柱状地物组件(5)均通过若干钢质插销插入地物组件插槽(11)内,完成与地板基座的固定连接;
所述板状地物组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钦卿赵荣春
申请(专利权)人:叶钦卿赵荣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