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36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包括夹持板;电极板,间隔设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所有所述第一电极线并联连接后与电源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线并联连接后与电源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板设置在所述夹持板一侧,且所述电极板和所述夹持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电极板上的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分别对应于待测试COF基板的线路,由于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间隔设置,且第一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线分别并联后与电源连接,当待测试COF基板上任意相邻的线路短路后,均导致电源两端短路从而产生报警,可以实现COF基板的短路测试以及避免COF基板因存在附着物而导致误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
本技术涉及线路板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
技术介绍
COF(ChipOnFlex,or,ChipOnFilm),常称覆晶薄膜,是将集成电路(IC)固定在柔性线路板上的晶粒软膜构装技术,运用软质附加电路板作为封装芯片载体将芯片与软性基板电路结合,或者单指未封装芯片的软质附加电路板。随着线路板集成度的提高,COF基板上的线路越来越细密,达到微米等级。传统的COF基板测试一般通过探针或自动光学检测设备进行短路测试,但是由于COF基板的线路越来越细密,而探针的直径较大,导致无法下针测试,而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在对COF基板进行短路检测时,容易因COF基板上存在附着物,例如灰尘颗粒,而导致误报警,检测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能够提高细密线路COF基板的短路测试精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包括夹持板;电极板,间隔设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持板(100);/n电极板(200),间隔设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线(210)和第二电极线(220),所有所述第一电极线(210)并联连接后与电源(30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线(220)并联连接后与电源(30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板(200)设置在所述夹持板(100)一侧,且所述电极板(200)和所述夹持板(100)之间设置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板(100);
电极板(200),间隔设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线(210)和第二电极线(220),所有所述第一电极线(210)并联连接后与电源(30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线(220)并联连接后与电源(30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板(200)设置在所述夹持板(100)一侧,且所述电极板(200)和所述夹持板(100)之间设置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200)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线(210)和所述第二电极线(220)的隔离带(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细密线路COF基板的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200)为刚性电路板,所述第一电极线(210)和所述第二电极线(220)均设置在所述电极板(200)的底层,所述电极板(200)的顶层设置有第一走线(240)和第二走线(250),所述第一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辉蒋有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海迅软性多层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