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向新柱专利>正文

织物吸水测定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20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织物吸水测定仪,其包括测试、显示装置和传感器3。测试装置中设有刻度管16、连通器和阀门;连通器由U型管11和T型管6组成,二管相连且以毛细管9连通;U型管左侧直管上端连通刻度管,在右侧管体连通托盘13处有过滤物12,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上;刻度管两端各由1根导管1连接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能进行织物平行吸水测定、测定结果准确并接近人体着装时织物吸水的实际情况等优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织物吸水测定仪。众所周知,织物吸水性能即织物吸水量、吸水速率是反映织物舒适性的重要参数。由于没有重视研制和开发出方便适用的测定工具,至今仍沿用简单的支架或绳索悬挂织物试样,并让试样下端与水或有色液体的液面垂直接触,根据试样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吸水高度来测定织物吸水性能。因此有以下缺陷一是耗时长;二是不科学,这种逆“水往低处流”而动,会使水在织物中的传递及扩散始终受到水的重力和垂直向上传递及扩散的阻力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测定的难度和降低了测定的精度,例如对有色织物较难准确确定其吸水高度;三是与人体出汗、着装时的织物吸水状态无相近之处,背离实际服用状态。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织物吸水测定仪,用其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出织物的吸水性能结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测试、显示装置和传感器,测试装置中设有刻度管和连通器,连通器由U型管和与之左侧支管相连的T型管组成,支管内设有拦截塞,塞体上装有1个连通U型管、T型管的毛细管,在刻度管上部、U型管左侧直管下部和T型管上、下处各装有1个阀门,U型管左侧直管上端连通刻度管,在U型管右侧管体连通托盘处设有过滤物,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上,刻度管两端各由1根导管连接传感器。本技术的优点是其一、结构新颖,由于巧妙地采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因而能将传统的落后的织物垂直吸水测定改为先进的织物平行吸水测定。其二、测定结果准确,接近人体着装时织物吸水的实际情况。其三、操作简单,能自动测定,省时省力。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过滤物12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包括测试、显示装置和传感器。如图1所示,测试装置中设有刻度管16和连通器。连通器由U型管11和T型管6组成。T型管的外形近似偏转90°的“T”字形状,其直管横向与U型管左侧支管以标准接口相连;其纵向管折成类似“S”形状,此管上处即与进水管4连接处装有阀门5,下处即靠近导流管处装有阀门7。在U型管左侧支管内设有与之嵌连的拦截塞8,使支管内有一段不导通;塞体上装有1个直径为0.5-1mm的毛细管9,其作用是连通U型管和T型管。在U型管左侧直管下部装有阀门10,该直管上端以标准接口15连接并连通刻度管。在U型管右侧管体上端装有与之连通的托盘13,此管体上端嵌入有1个过滤物12,过滤物上端可与托盘盘底面齐平或略低下。在刻度管上端与进水管18连接处装有阀门17。刻度管两端各由1根导管1连接传感器3。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上。上述过滤物12的结构如图2所示,可有2层,即第一层是由聚酯物制成的有若干个微孔的过滤层19,第二层是由天然纤维制成的传递层20;可有3层,即在前二层的基础上,再加一层由毛发制成的渗透、过滤层21;还可有4层,即再增加一层由海棉制成的吸附防涌层22。一般以有4层为好,这样可利于去除水内或液体中的杂质,从而有利于织物试样的吸水实验。为了使织物试样更好地平放于托盘13的底面上,可在其上面搁上1个压盘14。压盘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1个柱体和与之连为一体的类似灯罩形状的盘体组成,若过滤物12上端低于托盘底面,可在压盘盘体的中心处设置1个小凸点,此凸点可将织物试样向下压,使之利于吸水。上述传感器3可选用市售的“033A-001D”型压力传感器产品。显示装置则是显示测试数据或显示由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数码管2。连通器可由垂直于地面的支架支撑,该支架的结构可同现有的悬挂织物试样的支架。下面简述一下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一、仪器操作1、开启阀门10、17,关闭阀门5、7,由进水管18加水,或者脱开标准接口15向连通器加水,使过滤物12处有水溢出为止。2、关闭阀门10、7,开启阀门5,从进水管4处加水至刻度管16整个测试装置储满水,关闭阀门17。3、开启阀门5、7、10,以排除托盘13内及其它部位多余的水,记录刻度管16中液面起始位置数据,或将液面调至零位。上述操作可重复进行。静置待测。二、测试将称重后的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13上,再将压盘14搁在试样上(若织物能很好地接触水,此步骤可省去),使试样与由过滤物12溢出的水面接触,试样的接触部分吸收水且在其平面内传输,直至整个试样达到饱和状态,并随时根据液面的变化测定出试样吸水性能结果。三、测试数据处理测试过程中,传感器3将测试装置中的液面变化及连通器的压力、压强变化,传输到数码管2中,并由其显示出来。同时,由人工每分钟记录一次水量减少值和气压变化值;或者,由单片机随时处理水量减少值和气压变化值,并由数码管显示。该过程直到试样达到饱和,即连续两次的差值为0.01ml或为0。然后,由连通器原理及压力、压强的一般关系所导出的G水=s·P公式计算出每块织物试样吸水的重量,其中G水是织物试样吸水的重量,S为刻度管横截面积,P为由毛细管处补充的气压;也可由Xi=Ai/Wi常规统计公式计算每块试样单位质量的吸水量,其中Xi是每块试样单位质量的吸水量,Wi是每块试样的质量,Ai是每块试样的饱和吸水量(即终值—初始值)。计算所有试样(至少2块试样)吸水量的平均值(可精确到小数点2位),作为该批产品的结果。上述数据计算也可由计算机或单片机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织物吸水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测定仪包括测试、显示装置和传感器(3),测试装置中设有刻度管(16)和连通器,连通器由U型管(11)和与之左侧支管相连的T型管(6)组成,支管内设有拦截塞(8),塞体上装有1个连通U型管、T型管的毛细管(9),在刻度管上部、U型管左侧直管下部和T型管上、下处各装有1个阀门,U型管左侧直管上端连通刻度管,在U型管右侧管体连通托盘(13)处设有过滤物(12),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上,刻度管两端各由1根导管(1)连接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仪,其特征是过滤物(12)设有2-4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仪,其特征是毛细管(9)的直径是0.5-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仪,其特征是显示装置是显示测试数据或显示由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数码管(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仪,其特征是连通器由垂直于地面的支架支撑。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织物吸水测定仪,其包括测试、显示装置和传感器3。测试装置中设有刻度管16、连通器和阀门;连通器由U型管11和T型管6组成,二管相连且以毛细管9连通;U型管左侧直管上端连通刻度管,在右侧管体连通托盘13处有过滤物12,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上;刻度管两端各由1根导管1连接传感器。本技术具有结构新颖、能进行织物平行吸水测定、测定结果准确并接近人体着装时织物吸水的实际情况等优点。文档编号G01N19/10GK2391194SQ9924514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向新柱 申请人:向新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物吸水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测定仪包括测试、显示装置和传感器(3),测试装置中设有刻度管(16)和连通器,连通器由U型管(11)和与之左侧支管相连的T型管(6)组成,支管内设有拦截塞(8),塞体上装有1个连通U型管、T型管的毛细管(9),在刻度管上部、U型管左侧直管下部和T型管上、下处各装有1个阀门,U型管左侧直管上端连通刻度管,在U型管右侧管体连通托盘(13)处设有过滤物(12),织物试样平放在托盘上,刻度管两端各由1根导管(1)连接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新柱
申请(专利权)人:向新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