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9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机构技术领域,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集流管一、集流管二以及进水接头管,集流管一位于换热管右端,且集流管二位于换热管左端,进水接头管插接于集流管一右侧并与其相通;集流管一左面中心和集流管二右面中心开有通口,且通口内壁上方均开有插槽一,通口内壁下方均开有插槽二,且换热管左端穿过集流管二中的通口并与集流管二相通,换热管右端穿过集流管一中的通口并与集流管一相通,且换热管外壁左右两端上下面贴合有密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组装式的安装方式,方便拆卸和维护,并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
本技术涉及换热机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
技术介绍
换热,指冷热两流体间所进行的热量传递,是一种属于传热过程的单元操作,通常换热机构之间的结构采用整体式的连接方法,若其中的零件损坏时,则需要将整个换热机构进行拆除更换,不仅拆装麻烦,并且维修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维修方便和成本低的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集流管一、集流管二以及进水接头管,所述集流管一位于换热管右端,且所述集流管二位于换热管左端,所述进水接头管插接于集流管一右侧并与其相通;所述集流管一左面中心和集流管二右面中心开有通口,且所述通口内壁上方均开有插槽一,所述通口内壁下方均开有插槽二,且所述换热管左端穿过集流管二中的通口并与集流管二相通,所述换热管右端穿过集流管一中的通口并与集流管一相通,且所述换热管外壁左右两端上下面贴合有密封条,所述换热管上方的密封条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与插槽一对应的插杆一,且所述插杆一顶部均固定有弹簧,所述换热管下方的密封条下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插杆二,且所述插杆二与插槽二上下对应;所述进水接头管左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一,且所述进水接头管右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二,所述螺纹管二右端设有连接套,且所述连接套内部开有与其相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壁中间固定有一圈与其相通的橡胶圈,且所述连接套右端设有圆管,所述圆管左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三,所述圆管右端中间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优选的,所述插杆一和弹簧活动插入插槽一内,且所述弹簧顶部与插槽一内表面顶部接触。优选的,所述插杆二下端活动插入插槽二内,且每块所述密封条表面与通口内壁接触。优选的,所述插槽一的槽深大于插槽二的槽深,且所述插杆一长度与插杆二长度一致。优选的,所述螺纹管二和螺纹管三与螺纹孔对应并螺纹连接于连接套内,且所述螺纹管二管口与橡胶圈左面接触并相通,且所述螺纹管三管口与橡胶圈右面接触并相通,所述进水接头管与圆管通过螺纹管二、连接套以及螺纹管三连通。优选的,所述集流管一右面中心开有与其内部相通的螺纹口,且所述螺纹管一拧入螺纹口内并与其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将换热管的左右两端对准通口,并将弹簧慢慢插入插槽一内部,将弹簧进行压缩,而弹簧压缩后能够留有空间让插杆二可以插入插槽二内部,这样便可以将换热管与集流管一或者集流管二活动插接固定,采用组装的安装方式不仅拆装简单,并且日后需要对管件进行更换时,便于单独更换,避免整个换热机构整体更换的现象发生;将螺纹管二拧入螺纹孔内部左侧,再将螺纹管三拧入螺纹孔内部右侧,通过橡胶圈能够起到提高螺纹管二和螺纹管三拧入螺纹孔内的密实性,避免出现渗漏的现象,再将螺纹管一拧入集流管一的螺纹口内,这样便可以将整个进水接头管螺纹连接在集流管一内,整个进水接头管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方便拆卸更换和日后的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本技术的换热管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流管一A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进水接头管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换热管1、集流管一101、集流管二102、螺纹口103、通口104、插槽一105、密封条106、插杆一107、弹簧108、插槽二109、插杆二110、进水接头管2、螺纹管一201、螺纹管二202、连接套203、螺纹孔204、圆管205、橡胶圈206、螺纹管三207、连接管20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见图1至图3,本申请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1、集流管一101、集流管二102以及进水接头管2,集流管一101位于换热管1右端,且集流管二102位于换热管1左端,进水接头管2插接于集流管一101右侧并与其相通;具体的,通过进水接头管2将外部水源输送到集流管一101内,并通过集流管一101将进入的水传递给换热管1内,经过换热管1换热后的水进入集流管二102内储存起来;集流管一101左面中心和集流管二102右面中心开有通口104,且通口104内壁上方均开有插槽一105,通口104内壁下方均开有插槽二109,且换热管1左端穿过集流管二102中的通口104并与集流管二102相通,换热管1右端穿过集流管一101中的通口104并与集流管一101相通,且换热管1外壁左右两端上下面贴合有密封条106,换热管1上方的密封条106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与插槽一105对应的插杆一107,且插杆一107顶部均固定有弹簧108,换热管1下方的密封条106下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插杆二110,且插杆二110与插槽二109上下对应,插槽一105的槽深大于插槽二109的槽深,且插杆一107长度与插杆二110长度一致,插杆一107和弹簧108活动插入插槽一105内,且弹簧108顶部与插槽一105内表面顶部接触,插杆二110下端活动插入插槽二109内,且每块密封条106表面与通口104内壁接触;具体的,使用者安装换热管1时,将换热管1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准集流管二102和集流管一101中的通口104,并将插杆一107上的弹簧108慢慢插入插槽一105内部,由于插槽一105的槽深大于插槽二109的槽深,所以利用弹簧108的弹力,可以将弹簧108进行压缩,而弹簧108压缩后能够留有足够空间让插杆二110插入插槽二109内部,这样便可以将换热管1与集流管一101或者集流管二102活动插接固定,采用组装的安装方式不仅拆装简单,并且日后需要对管件进行更换时,便于单独更换,避免整个换热机构整体更换的现象发生,降低维修成本,而插入完成后,密封条106表面与通口104内壁接触,密封条106可以增加换热管1与集流管一101或者集流管二102接触时的密封性;进水接头管2左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一201,且进水接头管2右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二202,螺纹管二202右端设有连接套203,且连接套203内部开有与其相通的螺纹孔204,螺纹孔204内壁中间固定有一圈与其相通的橡胶圈206,且连接套203右端设有圆管205,圆管205左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三207,圆管205右端中间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208,螺纹管二202和螺纹管三207与螺纹孔204对应并螺纹连接于连接套203内,且螺纹管二202管口与橡胶圈206左面接触并相通,且螺纹管三207管口与橡胶圈206右面接触并相通,进水接头管2与圆管205通过螺纹管二202、连接套203以及螺纹管三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1)、集流管一(101)、集流管二(102)以及进水接头管(2),所述集流管一(101)位于换热管(1)右端,且所述集流管二(102)位于换热管(1)左端,所述进水接头管(2)插接于集流管一(101)右侧并与其相通,其特征在于:/n所述集流管一(101)左面中心和集流管二(102)右面中心开有通口(104),且所述通口(104)内壁上方均开有插槽一(105),所述通口(104)内壁下方均开有插槽二(109),且所述换热管(1)左端穿过集流管二(102)中的通口(104)并与集流管二(102)相通,所述换热管(1)右端穿过集流管一(101)中的通口(104)并与集流管一(101)相通,且所述换热管(1)外壁左右两端上下面贴合有密封条(106),所述换热管(1)上方的密封条(106)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与插槽一(105)对应的插杆一(107),且所述插杆一(107)顶部均固定有弹簧(108),所述换热管(1)下方的密封条(106)下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插杆二(110),且所述插杆二(110)与插槽二(109)上下对应;/n所述进水接头管(2)左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一(201),且所述进水接头管(2)右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二(202),所述螺纹管二(202)右端设有连接套(203),且所述连接套(203)内部开有与其相通的螺纹孔(204),所述螺纹孔(204)内壁中间固定有一圈与其相通的橡胶圈(206),且所述连接套(203)右端设有圆管(205),所述圆管(205)左端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三(207),所述圆管(205)右端中间固定有与其相通的连接管(2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的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管(1)、集流管一(101)、集流管二(102)以及进水接头管(2),所述集流管一(101)位于换热管(1)右端,且所述集流管二(102)位于换热管(1)左端,所述进水接头管(2)插接于集流管一(101)右侧并与其相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流管一(101)左面中心和集流管二(102)右面中心开有通口(104),且所述通口(104)内壁上方均开有插槽一(105),所述通口(104)内壁下方均开有插槽二(109),且所述换热管(1)左端穿过集流管二(102)中的通口(104)并与集流管二(102)相通,所述换热管(1)右端穿过集流管一(101)中的通口(104)并与集流管一(101)相通,且所述换热管(1)外壁左右两端上下面贴合有密封条(106),所述换热管(1)上方的密封条(106)上表面均垂直固定有与插槽一(105)对应的插杆一(107),且所述插杆一(107)顶部均固定有弹簧(108),所述换热管(1)下方的密封条(106)下表面均垂直固定有插杆二(110),且所述插杆二(110)与插槽二(109)上下对应;
所述进水接头管(2)左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一(201),且所述进水接头管(2)右端插接有与其相通的螺纹管二(202),所述螺纹管二(202)右端设有连接套(203),且所述连接套(203)内部开有与其相通的螺纹孔(204),所述螺纹孔(204)内壁中间固定有一圈与其相通的橡胶圈(206),且所述连接套(203)右端设有圆管(205),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中阳魏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比尔森热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