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换热器边板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该换热器边板应用于换热器,且换热器安装在接水盘上,换热器边板包括板主体和防护件。板主体具有第一边侧,第一边侧被设置为用于靠近接水盘的侧边。防护件设置于第一边侧,且防护件上具有用于与接水盘配合的防护面,防护面用于与接水盘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了上述的换热器边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边板及空调器能解决接水盘上经常出现的刮花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边板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边板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空调器行业发展迅速的如今形势,对于空调器的研究同样花费了技术人员大量的精力,为了是空调器更加满足于用户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提高空调器制造、运输、安装和维修等方面的便利性,即使空调技术像如今一样成熟,也还是存在些许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例如,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在装配或者运输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空调器内部零件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剐蹭的现象,进而造成零部件的损坏刮花,此类情况在接水盘上时常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接水盘上经常出现的刮花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边板,应用于换热器,且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接水盘上,所述换热器边板包括板主体和防护件。所述板主体具有第一边侧,所述第一边侧被设置为用于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侧边。所述防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边侧,且所述防护件上具有用于与所述接水盘配合的防护面,所述防护面用于与所述接水盘配合。本技术中提供的换热器边板在组装在换热器上,并且换热器安装在接水盘上时,在靠近接水盘的第一边侧上设置防护件,并通过防护件的防护面与接水盘相互配合,即能通过防护面贴合在接水盘上,能通过面面接触的方式增大换热器边板与接水盘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避免换热器边板上的锐边对接水盘造成刮花损坏,以保证接水盘表面的平整,并且保证接水盘的外观较好。可选择地,所述板主体还具有第二边侧,所述第二边侧与所述第一边侧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边侧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边侧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边侧设置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防护件相间隔。可选择地,所述第一边侧和所述第二边侧通过过渡边侧过渡,所述换热器边板还包括过渡折边,所述过渡折边沿所述过渡边侧设置,并且所述过渡折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折边和所述防护件。通过过渡折边将折边和防护件相互连接,能通过过渡折边向防护件提供支承作用,以放置防护件容易产生形变,进而能提高防护件的强度,延长该换热器边板的使用寿命。并且,能进一步避免防护件弯折对接水盘造成刮花的情况。可选择地,所述折边、所述过渡折边和所述防护件一体成型。通过将折边、过渡折边和防护件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能通过一次成型的方式将折边、过渡折边和防护件一起形成,进而能降低制造换热器边板的工艺难度,便于该换热器边板的生产。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防护件的强度。进而能进一步延长防护件的使用寿命。可选择地,所述过渡折边相对于所述板主体的高度小于所述防护件的高度。将防护件设置为高度大于过渡折边的方式,其能进一步增大防护件与接水盘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能进一步提高防护件向接水盘提供的防护作用,能避免接水盘上出现刮伤。可选择地,所述防护件呈片状。通过将防护件设置为片状,能简化防护件的制作难度,进而能提高换热器边板的制作成功率和生产效率。可选择地,所述防护件沿所述第一边侧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边侧长度相同。通过将防护件的长度设置为与第一边侧相同的长度,能通过防护件形成与第一边侧同样跨度的防护面,进而能通过防护面提供全面的防护作用,能避免第一边侧形成锐变对接水盘造成刮花,进一步达成保护接水盘的目的。可选择地,所述防护件垂直于所述板主体。通过将防护件设置为垂直于板主体,进而能实现防护件与接水盘靠近换热器的侧面大致平行的目的,此时防护面能稳定地贴合在接水盘上,提供稳定的防护作用。可选择地,所述板主体具有用于组装所述换热器的组装面,所述防护件设置在所述板主体远离所述组装面的一侧。通过将防护件设置在远离组装面的一侧,能避免防护件影响换热器上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能避免防护件影响换热器整体的设计,降低换热器边板的加工难度。一种空调器,包括换热器边板。所述换热器边板包括板主体和防护件。所述板主体具有第一边侧,所述第一边侧被设置为用于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侧边。所述防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边侧,且所述防护件上具有用于与所述接水盘配合的防护面,所述防护面用于与所述接水盘贴合。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采用了上述的换热器边板,并且该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换热器边板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软体保护结构,所述软体保护结构设置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接水盘之间。通过在换热器和接水盘之间设置软体保护结构,能避免换热器与接水盘之间直接接触,便能进一步避免换热器对接水盘造成刮花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视图中的左上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换热器边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换热器边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换热器;20-接水盘;100-换热器边板;110-板主体;111-第一边侧;112-第二边侧;113-过渡边侧;114-组装面;120-防护件;121-防护面;130-折边;140-过渡折边;200-管路;300-翅片;400-软体保护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换热器10和接水盘20,并且该换热器10安装在接水盘20上,并且该接水盘20能用于接收换热器10上冷凝流出的冷凝水,并用于将冷凝水导出至指定的位置。在现有技术中,换热器10安装在接水盘20上时,通常会由于换热器10的边角对接水盘20造成刮伤,进而破损了接水盘20的外表面,造成接水盘20外观受损的情况。并且,在空调器运输和搬运的情况下,同样会出现接水盘20被换热器10刮花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便能解决接水盘20在装配、运输和搬运过程中造成刮花的问题。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10包括翅片300、管路200和换热器边板100,其中,换热器边板100安装在管路200的端部,即安装在管路200上的U形管的端部,以保证多个管路200的安装稳定性。并且换热器边板100与翅片300相平齐,以便于换热器10在接水盘20上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边板100一般为两个,两个换热器边板100分别设置在管路200的两端,以保证管路200的安装稳定。但是现有技术中,换热器边板100的锐边经常会刮花接水盘20。其中,换热器边板100在现有技术中大致成片状,此时换热器边板100的侧边便形成锐边。在换热器10安装在接水盘20上时,换热器边板100的其中一个侧边会与接水盘20的外侧面相互配合,进而会出现换热器边板100的锐边刮花接水盘20的情况。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边板100能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边板,应用于换热器(10),且所述换热器(10)安装在接水盘(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边板(100)包括板主体(110)和防护件(120);/n所述板主体(110)具有第一边侧(111),所述第一边侧(111)被设置为用于靠近所述接水盘(20)的侧边;/n所述防护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边侧(111),且所述防护件(120)上具有用于与所述接水盘(20)配合的防护面(121),所述防护面(121)用于与所述接水盘(20)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边板,应用于换热器(10),且所述换热器(10)安装在接水盘(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边板(100)包括板主体(110)和防护件(120);
所述板主体(110)具有第一边侧(111),所述第一边侧(111)被设置为用于靠近所述接水盘(20)的侧边;
所述防护件(120)设置于所述第一边侧(111),且所述防护件(120)上具有用于与所述接水盘(20)配合的防护面(121),所述防护面(121)用于与所述接水盘(20)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110)还具有第二边侧(112),所述第二边侧(112)与所述第一边侧(111)相邻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边侧(111)形成夹角,所述第二边侧(112)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边侧(112)设置的折边(130),所述折边(130)与所述防护件(120)相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侧(111)和所述第二边侧(112)通过过渡边侧(113)过渡,所述换热器边板(100)还包括过渡折边(140),所述过渡折边(140)沿所述过渡边侧(113)设置,并且所述过渡折边(1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折边(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亮,李晨晨,陈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