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09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属于热能交换设备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其包括有筒体以及设置于筒体内的换热管束,换热管束包括有端板,端板上集成安装有若干换热管,且换热管束的端板与筒体相连接;换热管呈密集管束安装于端板上,且相邻换热管之间形成有换热间隙;换热管包括有位于换热管束内部的内管以及位于换热管束外部的外管,且内管设置为连续弯折管状结构。换热间隙和连续弯折管状结构的内管相配合,既增加了换热接触面积,又实现了充分换热接触,进而达到在不改变管束内结构的基础上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热能交换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heatexchanger),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为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化工生产中的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以及再沸器等使用,应用十分广泛。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807562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S型换热器,包括有筒体、传热管束和管程接头,筒体为两端开口的机构,筒体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接管进口和接管出口,且接管进口和接管出口与筒体的内腔相连通。传热管束包括有若干传热管,传热管内设置有泡沫金属,泡沫金属与传热管匹配并固定连接在传热管内。管程结构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两端,传热管束设置在筒体的内腔中,且传热管束的两端分别与管孔密封连接,通过在传热管束内设置泡沫金属的方式,以达到降低流体的流速,增加液体热交换效率,减少热量流失的目的。在传热管束内设置泡沫金属以提高液体换热效率的方式,需要改变原有的管束内结构,且管束内附加泡沫金属的加工制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有筒体(1)以及设置于筒体(1)内的换热管束(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包括有端板(3),所述端板(3)上集成安装有若干换热管(4),且所述换热管束(2)的端板(3)与筒体(1)相连接;所述换热管(4)呈密集管束安装于端板(3)上,且相邻所述换热管(4)之间形成有换热间隙(7);所述换热管(4)包括有位于换热管束(2)内部的内管(21)以及位于换热管束(2)外部的外管(22),且所述内管(21)设置为连续弯折管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包括有筒体(1)以及设置于筒体(1)内的换热管束(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包括有端板(3),所述端板(3)上集成安装有若干换热管(4),且所述换热管束(2)的端板(3)与筒体(1)相连接;所述换热管(4)呈密集管束安装于端板(3)上,且相邻所述换热管(4)之间形成有换热间隙(7);所述换热管(4)包括有位于换热管束(2)内部的内管(21)以及位于换热管束(2)外部的外管(22),且所述内管(21)设置为连续弯折管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设置为直线性管束,直线性管束的所述换热管(4)由筒体(1)的进液口(11)至其出液口(12)的方向直线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设置为循环式管束,循环式管束的所述换热管(4)由筒体(1)的进液口(11)延伸至其出液口(12),再反向弯折延伸至筒体(1)的进液口(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包括有多组集成管束(6),所述集成管束(6)包括有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永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石化葆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