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出料口连接螺旋管,其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组,其另一端连接干燥机,其出口连通集料箱,集料箱连接管道,其另一端连接负压风机,螺旋管连接能量管,其另一端连接加温炉;弯管组的每一个弯管的前端弧度拐角底壁上均设置若干滤孔,若干滤孔外罩设封壳,封壳的前端竖直连接排渣管,排渣管上设置阀门;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预加热干燥,以及弯管组内多次爬升、悬浮等轨迹清除散碎燃料并进行收集,并保证完好的颗粒燃料的品质,经单通道干燥机碳化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碳化率高,燃烧时无烟尘,具有预干燥效果好,其颗粒燃料内部含水量均匀,散碎率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燃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主要区别于化石燃料。在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而根据市场反馈目前市场的生物质燃料在使用时烟尘大,同时在制造生物质燃料的过程中,经加工的颗粒状生物质燃料在预干燥时散碎率极高,通常达到20-25%,另外在碳化的过程中,因碳化过程中湿度较高,同样出现散碎,或是碳化不合格,温度加高,生物质颗粒燃料表面过度碳化出现碳灰,影响使用,同时降低品质,产量下降,碳化湿度过低,生物质颗粒燃料内部未完全碳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包括料斗,所述料斗的上端口架设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搅拌杆,料斗的下端出料口连接螺旋管上端,其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组一端,其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干燥机入口,其出口连通集料箱,集料箱的上端密封连接管道一端,其另一端连接负压风机,所述螺旋管的上部贯通连接能量管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加温炉的炉膛;所述弯管组的每一个弯管的前端弧度拐角底壁上均设置若干滤孔,若干滤孔外罩设封壳,封壳的前端竖直连接排渣管,排渣管上设置阀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搅拌杆设置于料斗的中间,且搅拌杆的转轴与料斗的中心轴线同心共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弯管组设置有至少三个弯管,每一个弯管的前端拐角处均设置有排渣的排渣管。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干燥机为单通道干燥机,其两端的入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温度检测仪和流量检测仪。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集料箱的内上端设有隔网,其下端连通并一体连接集料口,集料口上设有闸阀。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网的网孔大小小于物料的粒径。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风机出口通过管道一连通水箱内回形管,回形管的顶端设有排出孔。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加工出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初成口通过输送出送入到料斗内,并利用搅拌杆低速搅拌防止堵塞料斗的下料口,通过对螺旋管内吸入炉膛内的干燥热空气对从料斗内落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预加热干燥,颗粒燃料流落至弯管组,通过负压风机的负压吸力作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弯管组内进行多次爬升、悬浮等轨迹,在弯管组前端的拐角处处理预干燥过程中散碎料,通过排渣管排出;而生物质颗粒燃料进入到高温干燥机内吸收高温实现碳化,通过集料箱进行集中成品,其中的在碳化过程中碎料粉尘通过滤网被负压空气带走,另外负压风机排出的风还能废物再利用对水进行加热。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螺旋管内吸入干燥热空气对从料斗内落下的颗粒燃料进行预加热干燥,颗粒燃料流落至弯管组,通过负压风机的负压吸力作用颗粒燃料在弯管组内进行多次爬升、悬浮等轨迹,在弯管组前端的拐角处处理预干燥过程中散碎料,通过排渣管排出;而颗粒燃料进入到高温干燥机内吸收高温实现碳化,通过集料箱进行集中成口,其中的碎料粉尘通过滤网被热空气带走,另外负压风机排出的风还能废物再利用对水进行加热;具有预干燥效果好,其颗粒燃料内部含水量均匀,散碎率小,同时经单通道干燥机碳化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碳化率高,燃烧时无烟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螺旋管上部连通加温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负压风机的排出的热风连接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中所示。实施例1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架设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套接搅拌杆3,料斗1的下端出料口连接螺旋管4上端,其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组6一端,其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干燥机7入口,其出口连通集料箱8,集料箱8的上端密封连接管道10一端,其另一端连接负压风机13,所述螺旋管4的上部贯通连接能量管5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加温炉19的炉膛;所述弯管组6的每一个弯管的前端弧度拐角底壁上均设置若干滤孔20,若干滤孔20外罩设封壳21,封壳21的前端竖直连接排渣管17,排渣管17上设置阀门18。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搅拌杆3设置于料斗1的中间,且搅拌杆3的转轴与料斗1的中心轴线同心共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弯管组6设置有至少三个弯管,每一个弯管的前端拐角处均设置有排渣的排渣管1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干燥机7为单通道干燥机7,其两端的入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温度检测仪和流量检测仪。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集料箱8的内上端设有隔网9,其下端连通并一体连接集料口11,集料口11上设有闸阀1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隔网9的网孔大小小于物料的粒径。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将加工出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初成口通过输送出送入到料斗1内,并利用搅拌杆3低速搅拌防止堵塞料斗1的下料口,通过对螺旋管4内吸入炉膛内的干燥热空气对从料斗1内落下的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预加热干燥,颗粒燃料流落至弯管组6,通过负压风机13的负压吸力作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在弯管组6内进行多次爬升、悬浮等轨迹,在弯管组6前端的拐角处处理预干燥过程中散碎料,通过排渣管17排出;而生物质颗粒燃料进入到高温干燥机7内吸收高温实现碳化,通过集料箱8进行集中成品,其中的在碳化过程中碎料粉尘通过滤网被负压空气带走,另外负压风机13排出的风还能废物再利用对水进行加热。实施例2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包括料斗1,所述料斗1的上端口架设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套接搅拌杆3,料斗1的下端出料口连接螺旋管4上端,其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组6一端,其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干燥机7入口,其出口连通集料箱8,集料箱8的上端密封连接管道10一端,其另一端连接负压风机13,所述螺旋管4的上部贯通连接能量管5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加温炉19的炉膛;所述弯管组6的每一个弯管的前端弧度拐角底壁上均设置若干滤孔20,若干滤孔20外罩设封壳21,封壳21的前端竖直连接排渣管17,排渣管17上设置阀门18。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搅拌杆3设置于料斗1的中间,且搅拌杆3的转轴与料斗1的中心轴线同心共线。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弯管组6设置有至少三个弯管,每一个弯管的前端拐角处均设置有排渣的排渣管1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干燥机7为单通道干燥机7,其两端的入口和出口上均设置温度检测仪和流量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包括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上端口架设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搅拌杆,料斗的下端出料口连接螺旋管上端,其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组一端,其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干燥机入口,其出口连通集料箱,集料箱的上端密封连接管道一端,其另一端连接负压风机,所述螺旋管的上部贯通连接能量管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加温炉的炉膛;所述弯管组的每一个弯管的前端弧度拐角底壁上均设置若干滤孔,若干滤孔外罩设封壳,封壳的前端竖直连接排渣管,排渣管上设置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包括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的上端口架设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搅拌杆,料斗的下端出料口连接螺旋管上端,其下端通过法兰连接弯管组一端,其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干燥机入口,其出口连通集料箱,集料箱的上端密封连接管道一端,其另一端连接负压风机,所述螺旋管的上部贯通连接能量管一端,其另一端连接加温炉的炉膛;所述弯管组的每一个弯管的前端弧度拐角底壁上均设置若干滤孔,若干滤孔外罩设封壳,封壳的前端竖直连接排渣管,排渣管上设置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杆设置于料斗的中间,且搅拌杆的转轴与料斗的中心轴线同心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除湿碳化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壹木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