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09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涉及道路桥梁施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端模,端模远离另一侧端模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端模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密封机构,端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密封机构,内密封机构包括第一橡胶圈、第一密封条与第一拉杆,第一密封条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橡胶圈的内周面上,且第一密封条呈倾斜设置;外密封机构包括第二橡胶圈、第二密封条与第二拉杆第二密封条的内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橡胶圈的外周面上,且第二密封条呈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侧模与内模之间发生位移时,使第一密封条始终与内模的外周面贴合,第二密封条始终与侧模的内周面贴合,进而提升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
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
技术介绍
箱梁为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其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箱梁分为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在独立场地预制的箱梁结合架桥机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架设,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现浇箱梁多用于大型连续桥梁。目前在独立场地浇筑箱梁时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大多侧模、底模、端模与内模,在使用时先将底模放置在预制场的底座上,之后将两个侧模分别拼接在底模的两侧,之后在底模与侧模之间搭建钢筋网笼,之后在钢筋网笼上搭建内模,之后在底模的两端拼接上端模,之后向钢筋网笼区域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将侧模、底模、端模和内模拆除便在现场浇筑成一节箱梁。参照图6,每浇筑一节箱梁需要使用两个端模3,两个端模3分别对接在侧模1和内模2长度方向的两端,在端模3和侧模1、内模2进行密封时,大多在端模3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粘贴上双面胶带7,之后将端模3插接在侧模1和内模2之间,端模3外周面上的双面胶带7便于侧模1贴合,端模3内周面上的双面胶带7与内模2贴合;端模3远离另一侧端模3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靠近内模2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6与内模2的端面固定连接,固定板31靠近侧模1的一端通过紧固螺栓6与侧模1的端面固定连接,避免端模3从侧模1和内模2之间脱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向侧模与内模之间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的压力与浮力,会使侧模与内模之间发生位移,如此便将与侧模、内模粘贴的双面胶带张开,进而降低甚至失去了密封性,造成混凝土从端模处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能够在侧模与内模发生位移时仍然保持密封性,减小混凝土从端模处泄露的概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包括侧模、内模与两个端模,侧模罩设在内模的外周面上,两个端模分别插接在侧模与内模之间,且两个端模设置在侧膜长度方向的两端,端模远离另一侧端模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靠近内模的一端与内模固定连接,固定板靠近侧模的一端与侧模固定连接,端模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密封机构,端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密封机构,内密封机构包括第一橡胶圈、第一密封条与第一拉杆,第一橡胶圈固定连接在端模的内周面上,第一密封条呈环形,且第一密封条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橡胶圈的内周面上,第一密封条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密封条远离第一橡胶圈的一端朝向另一个端模,第一拉杆设置有多个,且第一拉杆的一端与第一密封条的中部连接,第一拉杆远离第一密封条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与固定板抵接;外密封机构包括第二橡胶圈、第二密封条与第二拉杆,第二橡胶圈固定连接在端模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条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橡胶圈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二密封条的内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橡胶圈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条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密封条远离第二橡胶圈的一端朝向另一个端模,第二拉杆设置有多个,且第二拉杆的一端与第二密封条的中部连接,第二拉杆远离第二密封条的一端穿过固定板与固定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端模插接入侧模与内模时,第一密封条远离第一橡胶圈的一端不与内模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密封条远离第二橡胶圈的一端不与外模的内周面抵接,在端模完全插入侧模与内模内后,将端模分别与侧模和内模固定,之后拉出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使第一密封条远离第一橡胶圈的一端与内模的外周面抵接,第二密封条大院里第二橡胶圈的一端与外模的内周面抵接,如此便可完成模板两端的密封;而且在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时,在混凝土的压力与浮力下,侧模与内模之间发生位移,第一密封条在第一拉杆的拉力下始终与内模的外周面贴合,第二密封条在第二拉杆的拉力下始终与侧模的内周面贴合,使得端模始终保持密封性,减小了混凝土从端模处泄露的概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密封条设置有多个,且第一密封条沿端模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二密封条也设置有多个,且第二密封条也沿端模的长度放心均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紧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后,多个第一密封条均与内模贴合,多个第二密封条均与外模贴合,即使最靠近混凝土第一密封条或者第二密封条处发生泄露,后续的多层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仍能保持密封,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密封条远离第一橡胶圈的一端面与第一密封条靠近固定板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倒角,第二密封条远离第二橡胶圈的一端面与第二密封条靠近固定板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二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拉动第一拉杆后后,便于将第一密封条远离第一橡胶圈的一端面贴合内模的外周面上,在拉动第二拉杆后,便于将第二密封条远离第二橡胶圈的一端贴合在侧模的内周面上,如此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均不易被混凝土冲击翘起,进而提高了密封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内密封机构还包括与第一拉杆数量相同的第一拉杆筒,第一拉杆筒的轴心平行与端模的长度方向,且第一拉杆筒沿端模的内周面均匀设置,所有第一密封条的中部均与第一拉杆筒固定连接,第一拉杆筒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内螺纹,第一拉杆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第一拉杆与第一拉杆筒螺纹连接,第一拉杆远离第一拉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六角头,第一六角头靠近第一拉杆的一端与固定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第一密封条靠近内模的一端抵接在内模上时,将第一拉杆穿过固定板插入第一拉杆筒内,使第一拉杆与第一拉杆筒螺纹连接,并将第一六角头抵接在固定板上,之后继续转动第一拉杆便可以拉动所有的第一密封条,并将所有第一密封条远离第一橡胶圈的一端压紧在内模的外周面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外密封机构还包括与第二拉杆数量相同的第二拉杆筒,第二拉杆筒的轴心平行与端模的长度方向,且第二拉杆筒沿端模的外周面均匀设置,所有第二密封条的中部均与第二拉杆筒固定连接,第二拉杆筒的内周面上开设有内螺纹,第二拉杆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外螺纹,第二拉杆与第二拉杆筒螺纹连接,第二拉杆远离第二拉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六角头,第二六角头靠近第二拉杆的一端与固定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第二密封条靠近侧模的一端抵接在侧模上时,将第二拉杆穿过固定板插入第二拉杆筒内,使第二拉杆与第二拉杆筒螺纹连接,并将第二六角头抵接在固定板上,之后继续转动第二拉杆便可以拉动所有的第二密封条,并将所有第二密封条远离第二橡胶圈的一端压紧在侧模的内周面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拉杆与第一拉杆筒呈过盈配合,第二拉杆与第二拉杆筒也呈过盈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第一拉杆拉动第一密封条,转动第二拉杆拉动第二密封条时,避免第一拉杆从第一拉杆筒中脱出,第二拉杆从第二拉杆筒中脱出,进而使第一密封条与内模保持抵接,第二密封条与侧模保持抵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第一拉杆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肋板,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包括侧模(1)、内模(2)与两个端模(3),侧模(1)罩设在内模(2)的外周面上,两个端模(3)分别插接在侧模(1)与内模(2)之间,且两个端模(3)设置在侧膜长度方向的两端,端模(3)远离另一侧端模(3)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靠近内模(2)的一端与内模(2)固定连接,固定板(31)靠近侧模(1)的一端与侧模(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n端模(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密封机构(4),端模(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密封机构(5),内密封机构(4)包括第一橡胶圈(41)、第一密封条(42)与第一拉杆(43),第一橡胶圈(41)固定连接在端模(3)的内周面上,第一密封条(42)呈环形,且第一密封条(4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橡胶圈(41)的内周面上,第一密封条(42)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密封条(42)远离第一橡胶圈(41)的一端朝向另一个端模(3),第一拉杆(43)设置有多个,且第一拉杆(43)的一端与第一密封条(42)的中部连接,第一拉杆(43)远离第一密封条(42)的一端穿过固定板(31)与固定板(31)抵接;外密封机构(5)包括第二橡胶圈(51)、第二密封条(52)与第二拉杆(53),第二橡胶圈(51)固定连接在端模(3)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条(52)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橡胶圈(51)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二密封条(52)的内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橡胶圈(51)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条(52)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密封条(52)远离第二橡胶圈(51)的一端朝向另一个端模(3),第二拉杆(53)设置有多个,且第二拉杆(53)的一端与第二密封条(52)的中部连接,第二拉杆(53)远离第二密封条(52)的一端穿过固定板(31)与固定板(31)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包括侧模(1)、内模(2)与两个端模(3),侧模(1)罩设在内模(2)的外周面上,两个端模(3)分别插接在侧模(1)与内模(2)之间,且两个端模(3)设置在侧膜长度方向的两端,端模(3)远离另一侧端模(3)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1),固定板(31)靠近内模(2)的一端与内模(2)固定连接,固定板(31)靠近侧模(1)的一端与侧模(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端模(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内密封机构(4),端模(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密封机构(5),内密封机构(4)包括第一橡胶圈(41)、第一密封条(42)与第一拉杆(43),第一橡胶圈(41)固定连接在端模(3)的内周面上,第一密封条(42)呈环形,且第一密封条(42)的外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橡胶圈(41)的内周面上,第一密封条(42)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密封条(42)远离第一橡胶圈(41)的一端朝向另一个端模(3),第一拉杆(43)设置有多个,且第一拉杆(43)的一端与第一密封条(42)的中部连接,第一拉杆(43)远离第一密封条(42)的一端穿过固定板(31)与固定板(31)抵接;外密封机构(5)包括第二橡胶圈(51)、第二密封条(52)与第二拉杆(53),第二橡胶圈(51)固定连接在端模(3)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条(52)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橡胶圈(51)的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二密封条(52)的内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橡胶圈(51)的外周面上,第二密封条(52)呈倾斜设置,且第二密封条(52)远离第二橡胶圈(51)的一端朝向另一个端模(3),第二拉杆(53)设置有多个,且第二拉杆(53)的一端与第二密封条(52)的中部连接,第二拉杆(53)远离第二密封条(52)的一端穿过固定板(31)与固定板(3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42)设置有多个,且第一密封条(42)沿端模(3)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二密封条(52)也设置有多个,且第二密封条(52)也沿端模(3)的长度放心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密封性的箱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42)远离第一橡胶圈(41)的一端面与第一密封条(42)靠近固定板(31)的一端面开设有第一倒角(421),第二密封条(52)远离第二橡胶圈(51)的一端面与第二密封条(52)靠近固定板(31)的一端面开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曹善庆王培光付珍猷于伟魏忠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