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70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绞龙、进料粉斗以及外混器,所述进料粉斗的出料端与进料绞龙的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绞龙的出料端与外混器的萤石粉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粉斗的绞龙轴为阶梯轴,绞龙轴上设置的旋叶间距由进料绞龙的进料端至进料绞龙的出料端逐渐变大,绞龙轴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进料绞龙的进料端;所述进料绞龙外壁设置有夹层结构,夹层结构上设置有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夹层进液口外接导热油源。该物料输送装置能够有效避免萤石粉短时间内过量投入外混器中造成酸粉配比失调,确保氢氟酸的反应温度,有效降低装置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氢氟酸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氢氟酸的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萤石粉水分含量小于0.1%,具有较强流动性,通过领料的过程中,萤石粉易直接在输送绞龙中流动,在短时间内萤石粉直接向外混器中流动,造成在外混器内混合时即出现酸粉配比失调的情况,影响氢氟酸生产稳定性;另外,为确保氢氟酸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温度,输送中的萤石粉温度要高于120℃,但是由于萤石粉的温度过高,长期生产过程中,进料绞龙的进出料管与外部的连接结构容易被萤石粉烫破漏粉,且萤石粉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流失也不利于氢氟酸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装置,来解决萤石粉输送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绞龙、进料粉斗以及外混器,所述进料粉斗的出料端与进料绞龙的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绞龙的出料端与外混器的萤石粉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粉斗的绞龙轴为阶梯轴,绞龙轴上设置的旋叶间距由进料绞龙的进料端至进料绞龙的出料端逐渐变大,绞龙轴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进料绞龙的进料端;所述进料绞龙外壁设置有夹层结构,夹层结构上设置有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夹层进液口外接导热油源。进一步地,所述夹层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夹层出液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四氟管为四氟波纹连接软管。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结构的长度与进料绞龙的外壳长度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均设置于夹层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绞龙的进料端以及进料绞龙的出料端分别设置于进料绞龙外壳的两端部。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结构下方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利用缩短前端进料绞龙的旋叶间距来控制萤石粉的流动速度,避免萤石粉短时间内过量投入外混器中造成酸粉配比失调,利用夹层结构来对进料绞龙内的萤石粉进行保温,确保氢氟酸的反应温度,进料绞龙通过四氟管分别与进料粉斗以及外混器连接,有效降低装置的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物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绞龙;2、进料粉斗;21、绞龙轴;22、旋叶;23、夹层结构;24、第一阀门;25、第二阀门;26、第三阀门3、外混器;4、四氟波纹连接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包括进料绞龙1、进料粉斗2以及外混器3,进料粉斗为漏斗形结构,外混器也为绞龙结构,外混器具有两个进料端,一个进料端用于与进料绞龙的出料端相连接,用于向外混器内输送萤石粉,另一个进料端用于向外混器内输送酸液,酸液与萤石粉在外混器内混合,并通过其绞龙旋转轴向下一个工序中输送。所述进料粉斗的出料端与进料绞龙的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绞龙的出料端与外混器的萤石粉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进料粉斗通过四氟管向进料绞龙内输送萤石粉,进料绞龙工作时,当萤石粉运送至进料绞龙的出料端时,萤石粉通过四氟管流入外混器中。四氟管具有耐高温的作用,当萤石粉在四氟管内流动时,萤石粉不会对四氟管产生破坏,降低该物料输送装置的维修率。四氟管与进料粉斗、进料绞龙进料端处、进料绞龙出料端处以及外混器的萤石粉进料端之间设置四氟密封带实现密封。所述进料粉斗的绞龙轴为阶梯轴,绞龙轴21上设置的旋叶22间距由进料绞龙的进料端至进料绞龙的出料端逐渐变大,绞龙轴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进料绞龙的进料端,绞龙轴直径较小的一端朝向进料绞龙的出料端,萤石粉从进料粉斗进入进料绞龙后,由于靠近进料绞龙进料端的绞龙旋叶之间的间隙较小,萤石粉的流动摩擦力较大,流动性低,能够有效避免萤石粉靠自身的流动性流出进料绞龙。所述进料绞龙外壁设置有夹层结构23,夹层结构即进料绞龙外壁设置有中空的夹层,夹层结构上设置有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夹层进液口外接导热油源,导热油从夹层进液口进入夹层内,再从夹层出液口流出,夹层结构内充满导热油后,能够对进料绞龙内的萤石粉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层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24,所述夹层出液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25,当该物料输送装置暂停工作时,可以通过关闭第一阀门来停止向进料绞龙夹层内输送导热油,通过关闭第二阀门防止夹层内的导热油从夹层出液口泄漏。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四氟管为四氟波纹连接软管4,其有益效果在于,对该物料输送装置的定位要求较低,方便现场安装与调整。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结构的长度与进料绞龙的外壳长度相适配,其有益效果在于,对进料绞龙内的保温效果更好。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均设置于夹层的上方,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导热油充满进料绞龙的夹层,保温效果更佳。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绞龙的进料端以及进料绞龙的出料端分别设置于进料绞龙外壳的两端部,增长了萤石粉的行程长度,进一步降低了萤石粉靠自身流动性流入外混器中的风险。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结构下方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第三阀门26。长期使用后,夹层结构内的污渍可通过排污口排放清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技术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绞龙、进料粉斗以及外混器,所述进料粉斗的出料端与进料绞龙的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绞龙的出料端与外混器的萤石粉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n所述进料粉斗的绞龙轴为阶梯轴,绞龙轴上设置的旋叶间距由进料绞龙的进料端至进料绞龙的出料端逐渐变大,绞龙轴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进料绞龙的进料端;/n所述进料绞龙外壁设置有夹层结构,夹层结构上设置有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夹层进液口外接导热油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绞龙、进料粉斗以及外混器,所述进料粉斗的出料端与进料绞龙的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所述进料绞龙的出料端与外混器的萤石粉进料端通过四氟管相连接,
所述进料粉斗的绞龙轴为阶梯轴,绞龙轴上设置的旋叶间距由进料绞龙的进料端至进料绞龙的出料端逐渐变大,绞龙轴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进料绞龙的进料端;
所述进料绞龙外壁设置有夹层结构,夹层结构上设置有夹层进液口以及夹层出液口,夹层进液口外接导热油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进液口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夹层出液口处设置有第二阀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秀杨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