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864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服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其包括:进站装置、气缸;所述工作站轨道通过多个安装板进行支撑,工作站轨道一端水平垂直于传输轨道,且工作站轨道与传输轨道之间有一定间距,间距处设置有进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站装置重力与传输轨道相贴合,一方面能够让进站装置与传输轨道贴合的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活塞杆的运行轨迹较短,能够让进站装置快速的与传输轨道相搭接,或在衣架停留在进站装置上,通过进站装置向上翻转复位,进站装置形成坡面,衣架沿坡面下移至工作站轨道上,防止衣架停留在进站装置上时,从而能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
本技术涉及服装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服装自动化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制衣悬挂系统的生产流水线,应生产数据及时准确,管理精细化,高效的生产效率,操作便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越来越受到服装行业的青睐。制衣悬挂系统的生产流水线,在初始时,由制衣人员将待加工的衣服挂在衣架后,再传输到主轨上,主轨四周分布有多个工作站,多个工作站分别对衣服完成不同的制作流程,衣架在主轨上移动时会进入各个工作站内,这时需要一个进站装置对衣架进行变轨,让衣架从主轨移动至工作站轨道上,再由制衣人员对衣服特定的部位进行加工,但是进站装置中的摆头伸出时较为死板,对角度要求极高,容易造成与传输轨道衔接不吻合,导致衣架无法移动至工作站轨道上,从而影响整个制衣的效率,所以进站装置的对衣服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通过重力向下搭接主轨道。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包括:进站装置、气缸;工作站轨道通过多个安装板进行支撑,工作站轨道一端水平垂直于传输轨道,且工作站轨道与传输轨道之间有一定间距,间距处设置有进站装置;所述一个安装板固定在工作站轨道靠近传输轨道的一端,且安装板延伸出工作站轨道的端部,其中安装板一侧壁面设有水平的条形贯通口;所述进站装置由进站杆一与进站杆二组成;<br>所述进站杆一靠近工作站轨道的一端通过轴与安装板相连接,其中进站杆一上设有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设置在进站杆一的底面,第二支撑部高于第一支撑部,且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之间连接处为坡面;所述进站杆二为弯曲状,一端与进站杆一相固定,另一端为坡面,且另一端底面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气缸设置在安装板的一侧壁面,气缸的活塞杆向条形贯通口弯曲,并贯穿条形贯通口与第一支撑部相贴合,初始时通过活塞杆带有弧形凹槽的一端位于传输轨道上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与第一支撑部相贴合处设有滚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站杆二以进站杆一连接处为起点向上倾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与条形贯通口贴合处设有滚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槽内设置有橡胶软垫。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进站装置重力与传输轨道相贴合,一方面能够让进站装置与传输轨道贴合的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活塞杆的运行轨迹较短,能够让进站装置快速的与传输轨道相搭接。本技术在衣架失去推杆的推力后,停留在进站装置上,通过进站杆二与进站杆一向上翻转复位,进站杆二与进站杆一形成坡面,衣架沿坡面下移至工作站轨道上,防止衣架停留在进站装置上时,从而能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进站装置运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进站装置搭接传输轨道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1-工作站轨道、2-安装板、3-传输轨道、4-进站装置、5-气缸、21-条形贯通口、41-进站杆一、42-进站杆二、411-第一支撑部、412-第二支撑部、421-弧形凹槽、51-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出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包括:进站装置4、气缸5;工作站轨道1通过多个安装板2进行支撑,工作站轨道1一端水平垂直于传输轨道3,且工作站轨道1与传输轨道3之间有一定间距,间距处设置有进站装置4;所述一个安装板2固定在工作站轨道1靠近传输轨道3的一端,且安装板2延伸出工作站轨道1的端部,其中安装板2一侧壁面设有水平的条形贯通口21;如图3所示,所述进站装置4由进站杆一41与进站杆二42组成,进站杆一41与进站杆二42顶面两条水平边为圆角,衣架上的轮沿进站杆一41与进站杆二42两条圆角边进行移动;所述进站杆一41靠近工作站轨道1的一端通过轴与安装板2相连接,进站杆一41能够以轴为轴心进行翻转,其中进站杆一41上设有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所述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设置在进站杆一41的底面,第一支撑部411靠近传输轨道3,第二支撑部412靠近工作站轨道1,第二支撑部412高于第一支撑部411,且第二支撑部412与第一支撑部411之间连接处为坡面;所述进站杆二42为弯曲状,一端与进站杆一41相固定,另一端为坡面,且另一端底面设有弧形凹槽421;所述气缸5设置在安装板2的一侧壁面,气缸5的活塞杆51向条形贯通口21弯曲,并贯穿条形贯通口21与第一支撑部411相贴合,对进站杆一41进行支撑,初始时活塞杆51让进站杆一41沿连接有轴的一端向上倾斜,从而让进站杆二42倾倾斜,且带有弧形凹槽421的一端位于传输轨道3上方。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51与第一支撑部411相贴合处设有滚轮,在活塞杆5移动时能够减少对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的摩擦。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进站杆二42以进站杆一41连接处为起点向上倾斜,从而让进站杆二42的倾斜角度大于进站杆一41,在进站杆二42与传输轨道相贴合后,进站杆二42形成坡面,防止衣架在失去推杆的作用下被卡住,通过重力让衣架移动至工作站轨道1上。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活塞杆51与条形贯通口21贴合处设有滚轮,防止活塞杆51在长期的伸缩过程中与条形贯通口21发生摩擦,发出噪声或磨损活塞杆51。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弧形凹槽421内设置有橡胶软垫,避免进站杆二42长期与传输轨道3相搭接时,损坏传输轨道3,或是阻止进站杆二42向下翻转时与传输轨道3产生碰撞,发出噪音。本技术工作原理:当衣架需要进入工作站时,气缸5启动,活塞杆51向一侧水平移动,活塞杆51端点沿第一支撑部411移动向第二支撑部412,进站杆一41失去活塞杆51的支撑,通过重力,进站杆一41带动进站杆二42向下翻转,进站杆二42的弧形凹槽421与传输轨道3外侧上端弧面相贴合后,衣架在推杆的推动下,沿进站杆二4坡面上升,移动至进站杆二4上,衣架通过弯曲的进站杆二4,自然过渡移动向进站杆一41,最后沿进站杆一41移动向工作站轨道1,活塞杆51反方向移动,活塞杆51重新到达第一支撑部411,进站杆二4通过进站杆一41重新被撑起,进站杆二42向上翻转与传输轨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包括:进站装置(4)、气缸(5);/n工作站轨道(1)通过多个安装板(2)进行支撑,工作站轨道(1)一端水平垂直于传输轨道(3),且工作站轨道(1)与传输轨道(3)之间有一定间距,间距处设置有进站装置(4);/n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安装板(2)固定在工作站轨道(1)靠近传输轨道(3)的一端,且安装板(2)延伸出工作站轨道(1)的端部,其中安装板(2)一侧壁面设有水平的条形贯通口(21);/n所述进站装置(4)由进站杆一(41)与进站杆二(42)组成;/n所述进站杆一(41)靠近工作站轨道(1)的一端通过轴与安装板(2)相连接,其中进站杆一(41)上设有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n所述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设置在进站杆一(41)的底面,第二支撑部(412)高于第一支撑部(411),且第二支撑部(412)与第一支撑部(411)之间连接处为坡面;/n所述进站杆二(42)为弯曲状,一端与进站杆一(41)相固定,另一端为坡面,且另一端底面设有弧形凹槽(421);/n所述气缸(5)设置在安装板(2)的一侧壁面,气缸(5)的活塞杆(51)向条形贯通口(21)弯曲,并贯穿条形贯通口(21)与第一支撑部(411)相贴合,初始时通过活塞杆(51)带有弧形凹槽(421)的一端位于传输轨道(3)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衣吊挂系统中的重力搭接进站装置,包括:进站装置(4)、气缸(5);
工作站轨道(1)通过多个安装板(2)进行支撑,工作站轨道(1)一端水平垂直于传输轨道(3),且工作站轨道(1)与传输轨道(3)之间有一定间距,间距处设置有进站装置(4);
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安装板(2)固定在工作站轨道(1)靠近传输轨道(3)的一端,且安装板(2)延伸出工作站轨道(1)的端部,其中安装板(2)一侧壁面设有水平的条形贯通口(21);
所述进站装置(4)由进站杆一(41)与进站杆二(42)组成;
所述进站杆一(41)靠近工作站轨道(1)的一端通过轴与安装板(2)相连接,其中进站杆一(41)上设有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
所述第一支撑部(411)与第二支撑部(412)设置在进站杆一(41)的底面,第二支撑部(412)高于第一支撑部(411),且第二支撑部(412)与第一支撑部(411)之间连接处为坡面;
所述进站杆二(42)为弯曲状,一端与进站杆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立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康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