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锚用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41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锚用连接件,涉及船锚连接件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旋转头,旋转头一端连接有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远离旋转头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壁贯穿开设有通孔,旋转头开设有与通孔同轴的定位孔,通孔内配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贯穿定位孔与旋转头相互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圆柱头,凹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半槽,圆柱头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半槽,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扣合形成环形的放置槽,放置槽内填充有多个球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锚用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船锚连接件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船锚用连接件。
技术介绍
船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在现有技术中,锚头上端一般设置有锚把,锚链或锚绳的下端与锚把固定连接是,锚链或锚把的上端与卷收设备相互连接。锚链在收放的过程中,锚头受到水的阻力而螺旋转动。锚链或锚绳跟随锚头一同扭曲或旋转,导致锚链或锚绳出现打结、卡顿甚至卡死的情况,增加船锚的收放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船锚用连接件,以避免锚链或锚绳出现打结、卡顿的现象,加快船锚的收放效率。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船锚用连接件,包括旋转头和摇摆头,旋转头与摇摆头之间连接有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靠近摇摆头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壁贯穿开设有通孔,旋转头开设有与通孔同轴的定位孔,通孔内配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贯穿定位孔与旋转头相互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连接有圆柱头,凹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半槽,圆柱头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半槽,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扣合形成环形的放置槽,放置槽内填充有多个球体。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连接柱位于定位孔内的部分开设有外螺纹,定位孔开设有与外螺纹相互适配的内螺纹。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摇摆头的一端设置有与凹槽相互适配的凸起,凸起位于凹槽内,连接件本体与摇摆头连接有钢棒轴,钢棒轴贯穿凹槽的两侧壁和凸起。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通孔与连接柱为间隙配合。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放置槽的环宽不大于球体的直径。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圆柱头背离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内六角槽。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旋转头和摇摆头的外侧均开设有连接凹槽,连接凹槽内均设置有内六角沉头螺栓。本技术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球体为钢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在旋转轴与摇摆头之间通过连接件本体相互连接,连接件本体的上端通过连接柱实现与旋转头的一体性,并且连接柱一端与旋转头的固定连接,连接柱的另一端与连接件本体转动连接,连接件本体能与旋转头能在360°的范围内相对转动。连接件本体下端受到的拉力通过连接柱传递到旋转头上,连接柱与连接件本体通过球体实现滚动摩擦,避免连接柱与转动头、连接件本体发生转动摩擦,在连接件本体受到拉力过大而造成连接头与连接件本体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同时避免了直接摩擦带来的损坏,增加连接件本体和旋转头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保证了连接件本体与旋转头在船锚收放过程中能顺利转动,无论锚头怎么旋转,锚链或锚绳都不会打结,避免卡顿,卡死带来的需要剪断锚链或锚绳的风险,加快收放船锚的时间。2、摇摆头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凹槽的侧壁通过钢棒轴相互连接,凸起能在凹槽内转动180°,即实现摇摆头能与连接件本体发生相对180°的范围内转动,对锚头在收放过程中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补偿,进一步避免锚链或锚绳缠绕打结。钢棒轴的两端与凹槽的侧壁进行焊接或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保证钢棒轴不会与连接件本体发生相对转动,钢棒轴与凸起开设的孔间隙配合。3、通孔与连接柱间隙配合,保证了连接柱能与连接件本体发生相对转动,通过间隙配合,降低摩擦损耗。4、放置槽通过分别开设在连接件本体和圆柱头的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扣合形成,放置槽内填充设置有多个球体。球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采用钢球,成本低廉。通过填充球体,圆柱头与连接件本体之间通过球体传动摩擦,避免了圆柱头与连接件本体直接接触,减少连接件本体与旋转头的摩擦损耗,提高连接件本体的使用寿命。连接柱和圆柱头为一体成型,通过开设的内六角槽,方便对连接柱进行旋紧与取出。5、在旋转头与摇摆头的一端均设置内六角沉头螺栓,方便与锚链或锚绳,以及锚头等进行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船锚用连接件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连接件本体,2-摇摆头,210-凸起,3-旋转头,4-凹槽,5-通孔,6-定位孔,7-圆柱头,8-放置槽,810-第一半槽,820-第二半槽,9-内六角槽,10-连接柱,11-球体,12-钢棒轴,13-连接槽,14-内六角沉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技术的船锚用连接件,包括旋转头3和摇摆头2,旋转头3与摇摆头2之间连接有连接件本体1,连接件本体1靠近摇摆头2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底壁贯穿开设有通孔5,旋转头3开设有与通孔5同轴的定位孔6,通孔5内配设有连接柱10,连接柱10的一端贯穿定位孔6与旋转头3相互连接,连接柱10的另一端连接有圆柱头7,凹槽4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半槽810,圆柱头7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半槽820,第一半槽810和第二半槽820扣合形成环形的放置槽8,放置槽8内填充有多个球体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在旋转轴与摇摆头2之间通过连接件本体1相互连接,连接件本体1的上端通过连接柱10实现与旋转头3的一体性,并且连接柱10一端与旋转头3的固定连接,连接柱10的另一端与连接件本体1转动连接,连接件本体1能与旋转头3能在360°的范围内相对转动。连接件本体1下端受到的拉力通过连接柱10传递到旋转头3上,连接柱10与连接件本体1通过球体11实现滚动摩擦,避免连接柱10与转动头、连接件本体1发生转动摩擦,在连接件本体1受到拉力过大而造成连接头与连接件本体1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的情况,同时避免了直接摩擦带来的损坏,增加连接件本体1和旋转头3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保证了连接件本体1与旋转头3在船锚收放过程中能顺利转动,无论锚头怎么旋转,锚链或锚绳都不会打结,避免卡顿,卡死带来的需要剪断锚链或锚绳的风险,加快收放船锚的时间。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的进一步优化如下:连接柱10位于定位孔6内的部分开设有外螺纹,定位孔6开设有与外螺纹相互适配的内螺纹。摇摆头2的一端设置有与凹槽4相互适配的凸起210,凸起210位于凹槽4内,连接件本体1与摇摆头2连接有钢棒轴12,钢棒轴12贯穿凹槽4的两侧壁和凸起2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摇摆头2设置有凸起210,凸起210与凹槽4的侧壁通过钢棒轴12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锚用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头(3)和连接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远离旋转头(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底壁贯穿开设有通孔(5),所述旋转头(3)开设有与通孔(5)同轴的定位孔(6),所述通孔(5)内配设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的一端贯穿定位孔(6)与旋转头(3)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柱(10)的另一端连接有圆柱头(7),所述凹槽(4)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半槽(810),所述圆柱头(7)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半槽(820),所述第一半槽(810)和第二半槽(820)扣合形成环形的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内填充有多个球体(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锚用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旋转头(3)和连接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远离旋转头(3)的一端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底壁贯穿开设有通孔(5),所述旋转头(3)开设有与通孔(5)同轴的定位孔(6),所述通孔(5)内配设有连接柱(10),所述连接柱(10)的一端贯穿定位孔(6)与旋转头(3)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柱(10)的另一端连接有圆柱头(7),所述凹槽(4)的底壁开设有第一半槽(810),所述圆柱头(7)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半槽(820),所述第一半槽(810)和第二半槽(820)扣合形成环形的放置槽(8),所述放置槽(8)内填充有多个球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锚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0)位于定位孔(6)内的部分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定位孔(6)开设有与外螺纹相互适配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锚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摇摆头(2),所述摇摆头(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革曹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鑫奥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