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2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属于内饰用柔性层领域,包括由若干根一一并列设置的条板构成的支撑骨架及贴附在支撑骨架上表面上的柔性层,每根所述条板对应支撑骨架两侧的端部均固定有呈圆柱形的第三导向筋,所述支撑骨架的两侧均设有一块导向支架,两块所述导向支架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相应侧第三导向筋并供其移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所述柔性层由PC或其类似的柔性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可移动性,可适应于显示模组的滑动,配合显示模组的滑动,可实现对功能性部件的隐藏式设置,且不阻碍它们的使用,从而可解决“一体化表面”与功能性部件之间的矛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饰用柔性层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的发展,内饰的“智能”表面化设计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为了营造内饰的科技感,内饰中显示屏的尺寸和数量越来越多如,多联屏、IML触控面板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些元素的应用,多是为了营造整体趋于“一体化表面”的效果。但是传统的空调出风口、储物盒、组合按钮等功能性部件的设计,极大的影响到内饰的“一体化表面”的效果。为了解决“一体化表面”与功能性部件之间的矛盾,一个比较好的方案是将功能性部件隐藏式设置在汽车中控支架内部,其为了实现功能性部件的正常使用,需要位于汽车中控支架表面上的显示模组是可滑动的,显示模组的滑动较易实现,但现有的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不能适应于显示模组的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其具有较好的可移动性,可适应于显示模组的滑动,配合显示模组的滑动,可实现对功能性部件的隐藏式设置,且不阻碍它们的使用,从而可解决“一体化表面”与功能性部件之间的矛盾。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包括由若干根一一并列设置的条板构成的支撑骨架及贴附在支撑骨架上表面上的柔性层,每根所述条板对应支撑骨架两侧的端部均固定有呈圆柱形的第三导向筋,所述支撑骨架的两侧均设有一块导向支架,两块所述导向支架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相应侧第三导向筋并供其移动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所述柔性层由PC或其类似的柔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安装在一对汽车中控支架之间,所述导向支架上的装配孔内穿设有连接到相应汽车中控支架上的螺栓,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板,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活动板的一侧水平设置,且支撑骨架背向活动板的一侧成型为弧形形态,所述活动板背向支撑骨架的一端连接有用来安装显示模组的上体,且上体的下边缘与活动板的上边缘铰接,所述柔性层延长至覆盖活动板并与显示模组连接;所述上体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所述上体和本体均由活动板所在侧向其相对侧渐高式倾斜设置,且所述上体能沿本体上下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安装有驱动上体滑动的电控驱动机构,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通过一组啮合齿轮组件与正反转电机传动连接的转动轴以及两个分别套装在转动轴两端的转动齿轮,所述上体朝向本体的一侧面的两侧均固定有与相应侧转动齿轮啮合的齿条,且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体的移动方向,所述正反转电机固定在本体背向上体的一侧,且正反转电机外侧设有固定在本体上的正反转电机盖板,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式安装在本体背向上体的一侧,且转动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与本体连接。启动正反转电机,可通过啮合齿轮组件带动转动轴和转动齿轮转动,齿条在转动齿轮的带动下可带动上体沿齿条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实现对上体的有效驱动。进一步地,所述上体朝向本体的一侧面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挡块,所述本体上安装有两个分别位于行程开关挡块两相对侧并与行程开关挡块对齐的行程开关,且两个所述行程开关分别控制正反转电机两个方向驱动的终止。在上体的移动过程中,一旦行程开关挡块接近或碰到相应的行程开关,即停止驱动正反转电机,控制上体停止移动,从而可实现对上体移动过程的及时止停,便于限定上体的移动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啮合齿轮组件包括一个固定套装在正反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小齿轮和一个可转动式套装在转动轴上的大齿轮,且所述大齿轮与转动轴之间设有扭矩保护机构。通过小齿轮向大齿轮传动,可达到减速的目的,符合应用需求;扭矩保护机构可对正反转电机和传动部件等起到过载保护作用。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条板背向柔性层的一侧面均固定有小骨架。小骨架可提升支撑骨架的强度,从而能更好的支撑柔性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骨架与活动板之间的铰接处设有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与支撑骨架铰接的下连杆和与活动板铰接的上连杆,所述下连杆平行于支撑骨架的宽度方向,所述上连杆与下连杆平行,且下连杆和上连杆共同安装在一块连接套板内;所述上体与活动板的连接处分别对应设有相适配的弹性支撑母件和弹性支撑子件,且所述弹性支撑子件呈弧形。支撑骨架可相对于下连杆转动,活动板可相对于上连杆转动,且上连杆和下连杆可通过连接套板分别绕彼此转动,从而可实现支撑骨架与活动板之间较为灵活的铰接,促进活动板和支撑骨架的移动;弹性支撑母件和弹性支撑子件可在实现活动板与滑动板之间的转动连接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形变能力,满足设计需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骨架连接活动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对应支撑骨架两侧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背向条板的一端开设有供下连杆铰接的圆孔,两块所述导向支架的相向面上开设有供第二导向板移动的第二导向槽,且所述第二导向槽位于第一导向槽的内侧,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导向支架上位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之间部分相适配的第三导向槽。连接板的设置可便利于支撑骨架与活动板的连接,而第二导向槽的设置可实现对连接板的支撑和移动导向,第三导向槽的设置可提升连接板与导向支板之间的适配性。进一步地,所述上体的两侧均固定有平行于其移动方向的第一导向筋,且所述本体的两侧均设有供相应侧第一导向筋滑动的第四导向槽,所述上体的上端固定有始终位于本体上方的限位凸台,所述本体的下端固定有始终位于上体下方的限位凸台。上体和本体之间的两侧通过第一导向筋和第四导向槽的配合作用可较为稳定实现上体和本体之间的滑动连接,限位凸台的设置可在上体下移的过程中进行终点限位。进一步地,所述上体朝向本体的一侧面的中部固定有平行于第一导向筋的第二导向筋,且所述本体上开设有供第二导向筋滑动的第五导向槽。第二导向筋和第五导向槽可进一步对上体的滑动进行导向和限位。3.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由若干根一一并列设置的条板构成的支撑骨架及贴附在支撑骨架上表面上的柔性层,支撑骨架的两侧均设有一块导向支架,两块导向支架上均开设有用于供支撑骨架相应端部移动的第一导向槽,导向支架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支撑骨架的结构设置使得支撑骨架具有较好的形变能力,通过第一导向槽可限定支撑骨架的形态和移动路径,支撑骨架能带动柔性层进行可控的移动,使得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具有较好的可移动性。应用时,将导向支架固定安装在汽车中控支架上,并使柔性层位于汽车中控支架的表面上,支撑骨架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板,活动板背向支撑骨架的一端连接有用来安装显示模组的上体,且上体的下边缘与活动板的上边缘铰接,柔性层延长至覆盖活动板并与显示模组连接,上体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本体;可在汽车中控支架内设置位于本体上方的空调出风口组件、储物盒组件等功能性部件,上体的外侧面上安装显示模组,并使初始状态下的上体向上移动到位并刚好遮挡于功能性部件的外侧,实现对功能性部件的隐藏式设置,达到“一体化表面”的效果,且有利于防护相关部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上体向下移动,便可显露出功能性部件以便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根一一并列设置的条板(12)构成的支撑骨架(1)及贴附在支撑骨架(1)上表面上的柔性层(2),每根所述条板(12)对应支撑骨架(1)两侧的端部均固定有呈圆柱形的第三导向筋(13),所述支撑骨架(1)的两侧均设有一块导向支架(9),两块所述导向支架(9)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相应侧第三导向筋(13)并供其移动的第一导向槽(10),所述导向支架(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若干根一一并列设置的条板(12)构成的支撑骨架(1)及贴附在支撑骨架(1)上表面上的柔性层(2),每根所述条板(12)对应支撑骨架(1)两侧的端部均固定有呈圆柱形的第三导向筋(13),所述支撑骨架(1)的两侧均设有一块导向支架(9),两块所述导向支架(9)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相应侧第三导向筋(13)并供其移动的第一导向槽(10),所述导向支架(9)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安装在一对汽车中控支架(7)之间,所述导向支架(9)上的装配孔(6)内穿设有连接到相应汽车中控支架(7)上的螺栓,所述支撑骨架(1)的一端铰接有活动板(3),所述支撑骨架(1)连接活动板(3)的一侧水平设置,且支撑骨架(1)背向活动板(3)的一侧成型为弧形形态,所述活动板(3)背向支撑骨架(1)的一端连接有用来安装显示模组(38)的上体(4),且上体(4)的下边缘与活动板(3)的上边缘铰接,所述柔性层(2)延长至覆盖活动板(3)并与显示模组(38)连接;所述上体(4)的下方滑动连接有本体(5),所述本体(5)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装配孔(6),所述上体(4)和本体(5)均由活动板(3)所在侧向其相对侧渐高式倾斜设置,且所述上体(4)能沿本体(5)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5)上安装有驱动上体(4)滑动的电控驱动机构,所述电控驱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34)、通过一组啮合齿轮组件与正反转电机(34)传动连接的转动轴(31)以及两个分别套装在转动轴(31)两端的转动齿轮(27),所述上体(4)朝向本体(5)的一侧面的两侧均固定有与相应侧转动齿轮(27)啮合的齿条(24),且所述齿条(2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体(4)的移动方向,所述正反转电机(34)固定在本体(5)背向上体(4)的一侧,且正反转电机(34)外侧设有固定在本体(5)上的正反转电机盖板(33),所述转动轴(31)可转动式安装在本体(5)背向上体(4)的一侧,且转动轴(3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26)与本体(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柔性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4)朝向本体(5)的一侧面上固定有行程开关挡块(23),所述本体(5)上安装有两个分别位于行程开关挡块(23)两相对侧并与行程开关挡块(23)对齐的行程开关(32),且两个所述行程开关(32)分别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正东
申请(专利权)人:睿联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