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832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10
一种车载显示屏,其包括外壳、显示面板和PCB板,所述显示面板和PCB板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显示面板与PCB板电连接,且所述外壳的上设置有用于PCB板散热的避让空腔,所述PCB板与该避让空腔对应设置。该车载显示屏的后壳上设置有避让空腔,将PCB板收纳于该避让空腔之中,不影响PCB板的散热,利于显示屏的结构优化;同时,PCB板上的连接端口设置在该车载显示屏背面的下部,利于端口的插线连接,使改装后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显示屏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车载影音导航系统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件。现有宝马5系和7系原车的导航显示屏一般为放置于中控台向里凹陷的6.5寸或10.25寸内嵌式显示屏,而原车的导航显示屏的使用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都要对其内部功能和外部结构进行改装,但市场上改装后的10.25寸内嵌式显示屏,在结构外形、显示视角、观距离等因素完全是效仿原结构的。现有的内嵌式显示屏属于四周有外凸的塑胶围边包裹结构,加上显示屏距离较远,周围环境光线无法全范围照射,导致内嵌式显示屏区域光线不足,若将显示屏亮度调高来解决光线问题,高亮度的显示屏更容易导致视觉疲劳眩晕,容易在驾驶时因视觉判断失误引起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该车载显示屏的后壳上设置有避让空腔,将PCB板收纳于该避让空腔之中,不影响PCB板的散热,区别于现有的PCB板都是设置在显示屏之外,利于显示屏的结构优化,同时也利于将显示屏与调整其安装角度的支架的连接。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该车载显示屏直接将显示屏与塑胶四周围边平整设置,将显示屏利用安装支架置于车上,以确保显示屏的良好视角,不受“内嵌式”凹陷显示屏结构影响,环境光线可全范围充足照射,显示区域自然光线充足、画面色彩清晰,从而减少因显示屏区域光线弱、画面色彩暗淡带来的视角疲劳、视觉判断失误的危险驾驶行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显示面板和PCB板,所述显示面板和PCB板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显示面板与PCB板电连接,且所述外壳的上设置有用于PCB板散热的避让空腔,所述PCB板与该避让空腔对应设置。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面壳、后壳和后盖,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面壳上,所述面壳与后壳、后盖相盖合,所述后壳包括第一壳区和第二壳区,所述第一壳区与第二壳区相衔接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壳区与面壳相适配,所述后盖设置在第二壳区的下端且与第二壳区相适配,所述PCB板设置在面壳、第二壳区与后盖围合形成的所述避让空腔内,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复数个避让孔,且所述PCB板上的连接端口通过避让孔与外部相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一壳区与第二壳区相衔接呈阶梯状,即第二壳区相对于第一壳区是凸起的,第二壳区加上后盖围合形成一个“凸包”结构,所述PCB板设置在该“凸包”结构中,将PCB板与显示屏设置为一体式的结构,不影响PCB板的散热,同时,设置在PCB板上的连接端口可以通过后盖相连接,且后盖是设置在该车载显示屏的下部,利于端口的插线连接,使改装后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化。进一步,所述第二壳区的下端设置有边沿,所述边沿向外侧凸出的伸出的距离大于PCB板上的连接端口的伸出距离。进一步,所述避让孔与PCB板上的连接端口相适配,所述避让孔包括卫星导航天线插座孔(GPS插座孔)、设备供电线插座孔(ISO插座孔)和显示线插座孔(LVDS孔),且所述卫星导航天线插座孔、设备供电线插座孔和显示线插座孔并排设置在后盖上。若显示屏设置有4G插座孔,则所述卫星导航天线插座孔、设备供电线插座孔、4G插座孔和显示线插座孔并排设置。进一步,所述后盖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复数个固定孔。利用连接部和固定孔的设置,便于将该车载显示屏安装至外部的固定支架上,同时也可以调整该车载显示屏的安装角度,以确保显示屏的良好视角。进一步,该车载显示屏还包括屏围框,所述屏围框设置在该车载显示屏的底部,所述屏围框与面壳相适配且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车载显示屏的顶部设置有多合一孔位结构,所述多合一孔位结构包括TF内存卡端口、SIM卡端口和复位按键,所述TF内存卡端口、SIM卡端口和复位按键均与PCB板电连接。将TF内存卡端口、SIM卡端口和复位按键均设置在该车载显示屏的顶部,利于用户插拔卡和系统复位的控制操作,更加人性化。进一步,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触摸屏和显示屏,所述触摸屏与显示屏相适配,所述触摸屏与显示屏相适配并依次安装在面壳上,且所述触摸屏和显示屏均与PCB板电连接。进一步,所述面壳的四周边缘处设置有复数个卡接孔,所述后壳上设置有复数个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孔与卡接凸起相适配,所述面壳和后壳通过卡接孔与卡接凸起可拆卸式连接。本申请的优势在于,该车载显示屏的后壳上设置有避让空腔,将PCB板收纳于该避让空腔之中,不影响PCB板的散热,区别于现有的PCB板都是设置在显示屏之外,利于显示屏的结构优化,也利于将显示屏与调整其安装角度的支架的连接;同时,PCB板上的连接端口设置在该车载显示屏背面的下部,利于端口的插线连接,使改装后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化。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车载显示屏的主视图。图2是一种车载显示屏的后视图。图3是一种车载显示屏的爆炸图。图4是一种车载显示屏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7。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10、显示面板2和PCB板3,所述显示面板2和PCB板3均设置在外壳10内,所述显示面板2与PCB板3电连接,且所述外壳10的上设置有用于PCB板3散热的避让空腔20,所述PCB板3与该避让空腔20对应设置。进一步,所述外壳10包括面壳1、后壳4和后盖5,显示面板2设置在面壳1上,面壳1与后壳4、后盖5相盖合,后壳4包括第一壳区41和第二壳区42,第一壳区41与第二壳区42相衔接呈阶梯状,第一壳区41与面壳1相适配,后盖5设置在第二壳42区的下端且与第二壳区42相适配,PCB板3设置在面壳1、第二壳区42与后盖5围合形成的所述避让空腔20内,后盖5上设置有复数个避让孔6,且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通过避让孔6与外部相连接。在本申请中,第一壳区41与第二壳区42相衔接呈阶梯状,即第二壳区42相对于第一壳区41是凸起的,第二壳区42加上后盖5围合形成一个“凸包”结构,PCB板3设置在该“凸包”结构中,将PCB板3与显示屏设置为一体式的结构,不影响PCB板3的散热,同时,设置在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可以通过后盖5相连接,且后盖5是设置在该车载显示屏的下部,利于端口的插线连接,使改装后的车载显示屏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区42的下端设置有边沿421,边沿421向外侧凸出的伸出的距离大于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的伸出距离。在本实施例中,避让孔6与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相适配,避让孔6包括卫星导航天线插座孔61、设备供电线插座孔62和显示线插座孔64,且卫星导航天线插座孔61、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10)、显示面板(2)和PCB板(3),所述显示面板(2)和PCB板(3)均设置在外壳(10)内,所述显示面板(2)与PCB板(3)电连接,且所述外壳(10)的上设置有用于PCB板(3)散热的避让空腔(20),所述PCB板(3)与该避让空腔(20)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壳(10)、显示面板(2)和PCB板(3),所述显示面板(2)和PCB板(3)均设置在外壳(10)内,所述显示面板(2)与PCB板(3)电连接,且所述外壳(10)的上设置有用于PCB板(3)散热的避让空腔(20),所述PCB板(3)与该避让空腔(20)对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包括面壳(1)、后壳(4)和后盖(5),所述显示面板(2)设置在面壳(1)上,所述面壳(1)与后壳(4)、后盖(5)相盖合,所述后壳(4)包括第一壳区(41)和第二壳区(42),所述第一壳区(41)与第二壳区(42)相衔接呈阶梯状,所述第一壳区(41)与面壳(1)相适配,所述后盖(5)设置在第二壳区(42)的下端且与第二壳区(42)相适配,所述PCB板(3)设置在面壳(1)、第二壳区(42)与后盖(5)围合形成的所述避让空腔(20)内,所述后盖(5)上设置有复数个避让孔(6),且所述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通过避让孔(6)与外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区(42)的下端设置有边沿(421),所述边沿(421)向外侧凸出的伸出的距离大于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的伸出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6)与PCB板(3)上的连接端口相适配,所述避让孔(6)包括卫星导航天线插座孔(61)、设备供电线插座孔(62)和显示线插座孔(6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爱乐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